分享

莫高窟发现《将进酒》原版,下笔之狂妄令人直呼:不再喜欢李白了

 群鸿戏海 2022-03-18

敦煌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古代各民族经济文化在这里汇集。当敦煌石窟首次被发现时,人们仿佛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这里出土的各种文物和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大的价值,其中的莫高窟因为其保存完整且规模巨大,被称为“东方艺术明珠”。

文章图片1

作为后人,我们喜欢研究古代历史,试图探寻真实的历史样貌。但史书都是胜利者所写,我们能看到的古代典籍所记载的事件并不一定真实存在,那些野史记载或者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未必就是杜撰。而文物和文献的出土将会很好地印证那些存疑的历史,甚至会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

唐代正史中并没有详细地描述“玄武门之变”,也不承认李世民弑兄上位。但是野史中对这件事却有记载,在民间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们对这件事的真伪一直以来抱着一种存疑的态度,直到敦煌石窟中出土了名为《常和墓碑》的写本,其中详细记载了“玄武门之变”的情况。此文献一经问世,人们对于一千多年前的那场政变才真的有了直观的感受,其真实性得到了佐证。

文章图片2

不仅是史实,很多流传下来的,我们能够朗朗上口的诗歌,其实也可能不是原版而是经过改编的。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曾有一首气势如虹的诗,《将进酒》。从黄河之水起笔,到万古消愁结束。其中有关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关于对自我才华的绝对信心、关于及时行乐的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读到这首古诗的人。透过这些张狂洒脱的文字,我们仿佛能将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窥探一二。

虽然,这首诗充满了豪情万丈,但却是在李白十分落魄的时候所写。众所周知,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的天赋和实力几乎无人能及,但他在仕途上却遇到了极大的挫折。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刚刚经历了政治上的打压,离开了京城,四处游历。当时的他心中苦闷难耐,便寻了几个知己好友,聚在一起,畅饮美酒,畅聊古今。表面上是劝酒,实际上是表达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但全诗却不见一个“悲”字,也没有妄自菲薄,反而用一句“天生我我才必有用”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文章图片3

如此豪放大气的李白已经让人佩服,但没想到,这样的《将进酒》却不是李白的原版,而原版的用词体现出的狂放之态,几乎将李白的性格特征展现得了淋漓尽致。

一百多年前,敦煌莫高窟中就出土了一份不一样的《将进酒》,很多专家一致认为,这才是原文。而我们熟知的这一版本极有可能是后人在原版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二次创作,将其中一些他们认为不适当的词语或者句式结构进行了修改。这样的修改也将李白真实的内心感受弱化了许多。

整体上两者之间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在于篇名和个别词句的使用上有所不同。敦煌出土的文献叫做《惜罇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床头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尽还复来.....古来圣贤皆死尽,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文章图片4

这首诗词不是我们看到的劝酒之意,而是对酒喝完的一种惋惜。这种惋惜正好对应了李白爱喝酒的性格,展现了他内心的失意。我们能看到的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而原文中是“古来圣贤皆死尽”。

古今中外,恐怕只有李太白敢这样大胆地用词。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非常郁闷,这样极端的表述更能体现出他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也让人更直接地看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狂放不羁的李白,。

看过原版后,有些人觉得还不如后人修改的版本文笔好,其中的很多词句表达也没有那么规整。也有人觉得李白实在是太过于狂妄,直呼不再喜欢李白了。

文章图片5

其实对于这些大可不必较真,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每个人心中会勾勒出一个李白的形象。狂狷是他性格中最闪光的地方,在古代文人云集的社会,在儒家礼教掌控人们思想的年代,能够有这样不屈的灵魂,实在是让人佩服。喜欢李白的人或许欣赏的正是他这种狂妄自信的性格,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不要去责怪自己,毕竟天生我才,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