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会宁县的“免耕农业”

 文超公馆 2022-03-18

专家说实行土地的免耕播种作业法,可以预防土壤流失,保水,增温,增产。到达会宁县后,发现这里的人们将这一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他们铺一次地膜可以种五年庄稼,四茬玉米一茬胡麻。

会宁位于甘肃中部,是白银市辖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450毫米,年蒸发量1700毫米。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量6000MJ/平方米以上,属太阳光照资源二类地区。全县耕地面积460万亩,除少量引黄河水灌溉外,其余均为旱地,靠天吃饭的那种。会宁县平均海拔2025米,属严寒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农作业以玉米为主,一年一熟。

文章图片1

会宁县的免耕农业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会宁县的“免耕农业”算不上真正的免耕农业,首先,会宁县的农民并没有将秸杆还田,除少数玉米秸秆被养殖户以每亩50元的价格收购外,大多数人选择了地头露天焚烧。地膜的保水作用确实很好,土壤湿度还行,但要说到增温,纯属扯淡,3月5日,晴,下午,我们测得膜下地温仅比露天地表地温高1℃,但膜下5cm深处土壤温度却比露天土地5cm深处土壤温度2℃,5cm以下膜下还冻着,无法插入。

会宁县农民为什么会实施这种免耕农业,我和一位种了40多亩地的大叔(70多岁了)了解了一下,大叔称,风调雨顺之年,现在的做法一年纯收入能有两万多元,年馑不好时只能收入一万多元,要是年年换地膜,就基本不挣啥钱了,一亩地膜120元,机铺费50元,翻地100元/亩,耕地80元/亩,更为要命的是翻地前还得把地里原来的地膜人工清理了,家里孩子都走了,他也老了,实在是干不动了。

文章图片2

会宁县的免耕农业

只要方法得当,会宁县完全有能力发展成为全国的果蔬大县

我们的试验基地就设在这个地方的旱源区,因为我们要试验的项目是:太阳能增温、降温、节水农业技术。试验的目的是:低成本地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顺带解决农村地区冬季清洁采暖费用高的难题),将黄土高原区发展成为全世界的优质果蔬生产基地,让农民回归土地,为振兴农村经济探寻一条可行之路。我们的做法是:在大棚内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在大棚内外安装地暖,实现棚内室温、地温可控、节水和棚外露天大田早春和晚秋地温增温,延长露天作物的可生长期,以增加农民收入。

常年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种植户们都知道,高温高湿和低温高湿环境都不利于大棚作物的生长,大棚白日的气温并不低,低的是地温,即便是冬日最寒冷的时侯,只要太阳好,棚内气温都能达到30℃以上,为了降温除湿,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风,但放风后棚内气温下降的同时,地温更是无法保证,为了使作物夜间不被冻死,大多数人选择在棚内装二膜、三膜甚至是四膜,但这么做的弊端是经过多层膜的反射后,太阳光穿透率大幅降低,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延缓了植物的生长成熟期。那么能不能不通风或者少通风就能改变棚内的高温高湿环境,同时达到提高地温和节水的目的呢?

文章图片3

会宁县的免耕农业

能。它就是太阳能+地暖。即在棚内大面积的安装太阳能集热器,把需要放风散发出去的热量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收集起来,再以循环泵打入埋在棚内的地暖管中,达成夜间给大棚增温的目的。由于地暖回水进入集热器时水温要比棚内气温低的多,这时棚内的高温高湿气体就会在集热器表面冷凝结露,最后顺着集热器表面滑落,滴到棚内陆面,我们只需在集热器下方加装导流管,把这些冷凝水收集起来,就可以用于补充灌溉用水。

前文说过,会宁县年降雨量约为450毫米,大棚集雨技术业已成熟,若是将这些降雨收集起来,再配合太阳能棚内节水,不仅完全可以满足大棚作物的用水,还可发展渔业生产。会宁县光照资源充沛,发展太阳能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文章图片4

会宁县的免耕农业

大棚地暖投资并不高,每亩材料成本约2000~3000元,关键是太阳能集热器的成本,日前我们已经制作出了材料成本只要10元/平方米(采光面积)的太阳能集热器,一亩大棚按长60米,宽11米计算,可安装集热器120平方米,这又能要多少钱呢?若是再找块空地,打上竖井,以土壤储热,把夏季的热量收集起来,配以地源热泵取热,是不是就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轻松解决农村冬季清洁供热的问题呢?

这也就是我提出的,农村地区住宅清洁采暖,太阳能提供热量,采暖只是副业的设想的由来。当然这么浩大的工程,远非我个人力所能及,需要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强力介入,更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我能做的,仅仅是可以低成本地造出太阳能集热器,更深入一点,就是研究这种集热器的安装参数,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