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广袤无垠,朦胧的远山苍穹的水域,无不彰显着大国风采,但西北地区常年被风沙覆盖,长时间干旱不下雨,大风毫无阻碍的席卷各个城镇,让当地百姓十分苦恼。于是为了改善西北地区环境,我国斥资300多亿,治沙30年,将千万顷沙漠变成绿洲,如今却又出现不该有的东西,专家表示,我们该反思了。 近几年,我国对沙漠地区的治沙工作非常注重,为此治沙人付出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建设的高峰期,治沙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还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开始治沙到现在,已经斥资300多亿,花费了将近30年的时间,西北沙漠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广袤的绿洲,有的沙漠地区为了展现中国治沙的劳工成果,还刻意开发成旅游景点,结果这却直接让治沙专家感到心寒,这是怎么回事? 为了增加地方经济效益,西北沙漠地区开发了很多旅游景点,因此外地游客蜂拥而至,当地旅游业经济飞速增长,大大推进了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但也是因为这样,我国多年的治沙心血在这里被破坏。大量的游客不仅推动了经济效益,还增加了治沙人的工作量。 由于游客数量突然上涨,人群素质也是参差不齐,难免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很多游客在游玩时,都会携带各种饮料零食,食用完随手将自己带的食物包装和水瓶扔在沙漠,每天游客散去后,当地景区都变成了一片狼藉,不仅加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影响到了生态环境,甚至治沙人的心血也被直接“践踏”。 据悉,很多游客在游览时为了抄近路,直接从树苗上蹚过,一些植被都被踩死或折断,这让治沙人非常寒心,同时专家也呼吁大家,希望游客能在游玩的时候注意环境保护,不要随意扔垃圾,用完的垃圾随身带走也不是一件苦累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游客一般扔掉的垃圾都很难被降解,尤其是沙漠地区,沙土层黏性较低,如果放任不管,长此以往会损害土地和影响植被生长,因此,只能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去捡拾,对此,专家表示,西北沙漠治理工作不易,感恩游客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爱护沙漠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