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在身上的虫子别乱拍,小心是这种惹不起的麻烦!--隐翅虫皮炎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03-18

最近广州的天气变得炎热,很多人都喜欢在周末闲暇时光,带着家人外出踏青、郊游。而在野外的树林、草丛,经常会遭遇“蚊叮虫咬”,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发现身上有虫子,千万不要随便拍打,不然很可能会因此患上皮炎

近日,由于天气炎热,家住广州增城的毛先生正坐在门前院子里休息,突然感觉脖子上有虫子,便下意识地用手拍了一下,当时并没有觉得不适,第二天却被发现脖子上红了一片。

随后,毛先生便觉得脖子上红的地方渐渐开始有灼热、疼痛感,而且疼痛越来越明显,于是赶紧到南方医院增城分院皮肤科就诊。经医生仔细问诊,毛先生被确诊为“隐翅虫皮炎”。

南方医院增城分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彭学标介绍,隐翅虫是甲虫的一种,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此类昆虫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250种以上,其中的毒隐翅虫有致病作用。毒隐翅虫是一种蚁形小飞虫,此虫白天栖居潮湿的草地、稻田、菜园或腐木、石下等阴暗处,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多在夜间有灯光尤其是有日光灯的地方飞行,每年4-9月繁殖较快,7-8月是发病高峰期。该虫虫体各段均含有毒素,为一种强酸性的毒汁,该虫腹部末端有肛门能分泌毒液,爬行时尾部上翘起,末端常有一小滴透亮的液体,即为该虫分泌的毒素。

彭学标主任表示,人体被隐翅虫毒液刺激数小时后皮肤开始出现点状、条索状红肿、发痒,逐渐有灼热疼痛感,约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水疱,常因搔抓引起糜烂面。重者可以出现浅层皮肤坏死头晕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病程约1-2周,以后干燥脱痂而愈合,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瘢痕

该虫在叮咬皮肤或虫体受压时可释放毒液,能引起皮炎。但多数虫体在皮肤上爬行时并不放出毒液,只有当虫体被拍击或压碎时,毒液沾染皮肤而引起皮肤损害。因此彭学标主任提醒大家:发现有隐翅虫在皮肤上,千万不要拍!

那么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彭学标主任建议:晚上关好纱门纱窗,放好蚊帐,不开灯睡觉。当隐翅虫附着于皮肤时,不要用手揉捏或拍打,最好用嘴吹掉或用器物拨落后踩死。若不小小沾上毒液,及时用肥皂水清洗皮肤,局部药物湿敷或搽炉甘石洗剂,皮损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

什么是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paederiadermatitis)是因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的毒液引起的毒性皮炎,呈线条状、点状或片状皮肤炎症。隐翅虫属昆虫纲,鞘翅目,虫体约长0.6~0.8mm,头鞘、翅和腹末呈黑色,前胸、腹和足为橘黄色,角质状;后翅长,膜质状。好发于夏秋季节,雨后闷热天气尤为多见

隐翅虫皮炎应该挂什么科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