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节科普∣何谓肾虚、脾虚、肝火、肺燥、心火?中医师为你解惑

 阴阳先生林国良 2022-03-18

肾虚、脾虚、肝火、肺燥、心火,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听过这些中医名词,那么它们各自代表什么症状呢?适逢3月17日中国国医节到来,记者采访到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即张槎医院)的中医师解疑答惑。

“中医学是临床性很强的科学,其特点之一是它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直接建立在防治疾病实践的基础上。”佛山市中医院禅城高新区医院中医科主任李艳嫦解释,中医具有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哲学指导是“天人合一”,在人体内的表现为阴阳、藏象、经络、腧穴、气血、津液等,其治病原则为“顺应自然、阴阳平衡、气血通畅”,“不治已病治未病”。

依托中医基础理论,李艳嫦对肾虚、脾虚、肝火、肺燥、心火等中医脏象名词进行了诠释。

1.肾虚

很多人来看病会担心自己是否肾虚,今天向大家科普一下中医的肾。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育,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它包括肾阴、肾阳两个方面。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这种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又不能自行恢复,即能形成肾阴虚或肾阳虚。

肾阴虚表现为: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红而少津;肾阳虚表现为:疲惫乏力、形寒肢冷、腰膝冷痛痿弱、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等。

由于肾阴和肾阳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肾阴虚到一定程度可以累及肾阳,肾阳虚到一定程度也可累及肾阴,最终发展为阴阳两虚。

2.脾虚

何为“脾虚”?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医理论中脾的最基本功能是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液。此外,脾主升清,指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于心、肺、头目,濡养脏腑经脉、四肢。

脾虚临床多见于脾气虚和脾阳虚,脾气(阳)虚,则运化无权,不能升清,水谷精微失于输化。表现为食少纳差,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烂,四肢倦怠乏力,妇女月经过多,白带淸稀,舌质淡白等。

3.肝火

很多人来看病会问自己是否肝火旺?今天向大家讲讲肝火有哪些表现。首先大家要知道 ,中医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致升发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形成肝气上逆、肝阳偏亢的病理变化,常表现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苔黄等。

4.肺燥

何为“肺燥”?我们知道,肺居胸中,肺叶娇嫩,其性喜润恶燥,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故又称 “娇脏”。而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风、寒、燥、热等六淫外邪由口鼻、皮毛而入者,常常首先犯肺。秋冬季节,天气干燥,风夹燥邪相合为病,最易犯肺,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喉痒、咽喉干痛、口干鼻燥、舌质干而少津。

5.心火

有些人来看病会问到自己有无心火旺。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的生理特征,中医认为心为阳脏而恶热,心居隔上,在五行属火,故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一方面发挥温煦作用,保持本身的生理功能,另一方面,温通血脉,维持整体生命活动。由于心为阳脏的生理特征,因此,温热病邪最易影响心脏而病热,热甚则心血受伤,心神被扰。临床上心火炽盛表现为:心悸、烦热躁动不安、睡眠多恶梦、面赤目红、口干苦,喜凉饮、口舌糜烂肿痛、小便黄灼热,舌尖红苔黄等。

媒体来源:深圳特区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