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道宗譜序 (按原碑文照录,未加标点) 蓋生天地者道也育萬物者天地也故道為天地之祖宗天地為萬物之父母乾坤即奠盤古氏生/ 自茲以降生息既繁芸芸眾生故有姓氏之別種族之辨分門晰戶各尊其祖謂之慎追其遠世系/ 綿綿延萬世而不替謂之善終其後此為不易之理況吾道教自太上立教以來迄今數千餘年其/ 玄裔弟子度世立宗者百餘脈其晦跡隱名不聞於世者莫可數計惟我邱祖龍門宗嗣系暢茂諺/ 云有龍半天之稱指其弟子幾普遍扵中土也迨八代郭守真真人為鐵刹山開山之始祖出家扵/ 山東省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度師李祖常明苦志參玄扵奉天省本溪九頂鐵刹山八寶雲光洞/ 計三十餘年度弟子凡八人至康熙二年癸卯春盛京亢旱真人允將軍烏庫禮之聘祈雨庭沛因/ 感德而師事之並從真人之請擇扵城西北隅玄武池撤水築基扵五月間建廟居之曰三教堂又/ 接度弟子六人康熙四年御賜道經一藏真人爰啓經說教而縉紳耆善度者甚眾其弟子各秉師/ 意至各名山結庵潛修接引後學故東北道廟蔓延林立洎雍正九年始經鐵刹山監院趙一廛將/ 三教堂改為太清宮十方叢林然真人之道行畧歷及龍門宗譜均經先師任清慧趙一廛手抄筆/ 録代代相傳至光緒年間日俄之役迭遭兵火而宗譜十損其四殘缺不完迨民國十三年有九頂/ 鐵刹山八寶雲光洞三清觀住持爐至順奉譜航海南行至山東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祖庭將宗/ 譜校對缺者補之訛者正之扵康德元年復扵太清宮建立郭祖道行碑解放後毀於浩劫年代今/ 逢盛世蓬瀛宮新建之際謹將此譜刻扵碑石以示後之來者知繩繩相繼不忘所自云尔是為序/ 公元一九九八年二月歲次戊寅元月瀋陽蓬瀛宮敬立 解雲明敬書 刻石李寶鎖 寶方 附件二: 蓬瀛宮碑記 (按原碑文照录,未加标点) 蓋聞凡事有道則立無道則廢道者須臾不可離也縱觀中華民族自羲皇開化以來經千劫而雄立歷萬代而恒昌者乃大道之禮用也道/ 以立國儒以治世立者為本治者為用此乃華夏之根柢也 太上降五千之妙論始開大道之宗千真萬聖宏其要旨闡其精微掌運玄/ 機教化塵寰是以道教興焉然古之為道者或出世而晦跡方外或入世而造福黎庶或蟄居而潛修扵峻嶺巌穴或和光而混跡於俚井塵 市概不顯道教之序統也惟吾 邱祖長春真人立玄規闡道範開創叢林制度由是宮觀廟庵遍及中華遂使後世修真學仙之士始有/ 棲集養性之所樂善向道之人始有初登皈向之門矣迨及清初有 郭大真人諱守真系山東即墨縣馬鞍山聚仙宮之法眷順治年間/ 雲逰至本溪鐵刹山八寶雲光洞苦修成真遂接引後學教化十方俾群生蒙化萬民皈依於是關東道廟林立仙脈濬通法源廣布香火綿/ 遠矣瀋陽舊有關嶽廟占地五十餘畝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建國初期更名為坤道院乃坤元女冠煉養之所也惜毀於十年浩劫其地基亦/ 被城市建設佔用殆盡八十年代初落實宗教政策乾坤兩道均集居於小西門之太清宮甚為不便是故政府擇南塔公園之西側劃撥三/ 畝土地興建坤道院一九九四年歲在甲戌暮秋奠基動工歷時三年於丁丑年仲秋工程告竣其正殿為歇山樓閣式仿古建築橫跨三間/ 進身兩間凡三層計一十八間兩廂丹房兩層凡二十間山門三間齋堂客堂經堂各五間連同配殿門房在內建築面積達一千二百平方/ 米旋又彩塑諸神之法身添置鼎爐供器楹聯匾額各項設施一應俱全總耗資達二百八十萬元之巨悉蒙政府之大力支持太清宮之鼎/ 力資助十方信眾之集腋成裘萬善同歸得以終成大舉丁丑年九月十五日集十方道俗數萬眾舉行神像開光法會暨首任監院昇座典/ 儀新建之坤道院取名曰蓬瀛宮至此千秋基業一朝宏開夫蓬瀛宮者仙家之福地玄羽之鄉也樓臺殿宇絢麗輝映儼如仙闕之巍峨瓊/ 琳之壯觀世外之清幽華苑之和暢誠可仙真聖哲以奉祀玄裔羽客以修身仙脈續衍丕振宗風彰大道之奧旨演三寶之玄範宣聖教而/ 護國統揚道義而正世風庶使民族昌盛山河以永固百姓樂業世道以清平邪非歸正萬民向善一切有緣普蒙道廕誠不負吾祖師之宏/ 願玄門之宗旨矣 讚曰中華正脈黃老遺風淵源萬古是處蓬瀛 撰文孟至嶺 劉維治 書丹 溫同春 蓬 瀛 宮 監 院 唐 嗣 嶽 暨 闔 宮 道 眾 公 元 一 九 九 八 年 歲 次 戊 寅 五 月 上 澣 榖 旦 |
|
来自: 小茹74hxwin7p3 > 《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