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世今生

 昵称57400635 2022-03-18

今年是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建立110周年的年头,翻开历史,那些年份、人物、事件都值得我们“浙医”人去关注、去记忆,沿着这些脉络,可以了解到“浙医创立和发展所经过的曲折过程。

19126留学日本学习医科毕业归国后韩清泉与留日同学厉绥之汤尔和、钱崇润(泽人)等人创办浙江医专门学校

19458竺可桢任校长的国立浙江大学创设浙大医学院

新中国建立后,两所学校(院)19522月合并浙江医学院 19604月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1999年,在浙江大学四校合并的次年,重组成立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一、浙江病院(1911

逊清末年,杭城罹大疫,病者十九,中医束手。杭之人,始知阴阳五行之说不足恃而稍稍响用西医也。顾其时所谓西医仅有英人所办之广济医院。以杭城之辽阔,求医者急剧不可得焉,往往失治死。

会韩君清泉,钱君泽人,厉君绥之,盛君佩葱等新自日本游学归。目击心伤,思本所学,以济其急。乃与杭绅邵伯絧、陈仲恕、项兰生、许炳堃诸君,筹设本院,甚得赞助之力。

——民国三十八年一月“浙江病院概况”《简史》

图片

    韩清泉(1884—1921)字士濒,浙江慈溪人,就读于养正书塾,清光绪末年(1902年8月由浙江大学堂资送,官费赴日留学,派赴日本学习医科, 1904年入金泽医学校学习医学科学。韩清泉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时,与鲁迅、厉绥之同学学成归国后任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校医。

图片

家福1885年-1975年),字绥之,浙江杭州人,先祖姜子牙前清医科举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14岁的厉绥之考入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1902年厉绥之经国家选拔考取官费生,赴日本游学,毕业于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和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他是中国第一代西医,中国西医学教育先驱,近现代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杭州市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民国九年(1920年)颁布大总统令,授厉绥之为陆军一等军医。东京蒋百里等人创办《浙江潮》等期刊,是浙江第一份西医药学术杂志《医药观》的创始人著有《工业卫生学》等专著。厉绥之与陈英士、周树人、钱均夫等都是挚交。

女儿厉矞华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儿科医学开拓者19515月,创办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首任院长兼儿内科主任

图片

创始人韩清泉(左一) 厉绥之(后右二)留学日本时的同学合影

清末时期有大批浙江学生去日本学习医学,我国留日学生在日本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学成归国后,立志革故迎新、振兴中华的宏愿,为中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出国的留学生回国后,许多人在各医疗卫生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对当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一定的影响作用。

1869年英国圣公会在杭州创办戒烟所,1870年创立大方伯医院,1871改名为广济医院(杭州人称“大英医院”)。1881年,又创建了广济医药专门学校。

韩清泉在养正书塾肆业时,目睹英国基督教传教士梅藤更在杭州大方伯所办的广济医院和广济医专……(此处删去一段文字)他和留日医科同学厉绥之、汤尔和等人为与英国人主持的广济医院相抗衡,维护中国的医权,想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医院,并得到杭州地方人士陈汉第1874--1949,杭州人翰林辛亥革命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 求是书院的创办人之一、陈敬第陈叔通1876-1966杭州人浙江都督府秘书长、大总统秘书,国务院秘书长等的支援,共同申请省库拨借8000元,于1911年在羊市街租赁一所四开间前后两进之西式楼房,创设医院,取名浙江病院”,这是杭州人筹建的第一所西医院民国初年的大律师、法学家阮性存任董事长韩清泉浙江院院长。浙江病院开诊后,汤尔和主持内科,韩清泉主持外科。这是中国人在杭州自办开诊医院之始

辛亥革命后,浙江督军署成立军医课,任留日医科毕业生蒋可宗(秋然〉为课长,蒋以军队需要军医甚殷,对浙江病院赞助尤多,乃请准将运司河下前盐运使署旧址(占地数十亩),拨为浙江病院院址。该院迁入旧盐运使署后,将原有旧房屋加以修葺,除利用原有盐运司官舍外,增建西式楼层两排,楼下为门诊室,楼上则为住院部。医院规模有所扩大,惨淡经营半载,始初具规模。现在的涌金饭店即浙江病院原址

该院在草创初期,经费拮据,为办好医院,各科医师均自愿不领取正式工资,仅支取最低生活费。韩清泉、厉绥之还将自己在外兼职所获的其他薪资收入也捐给医院。对于贫困病人,医院则实行免费治疗。浙江病院专门为国人治病,数月后,由于治疗成绩显著,服务态度良好,收费低廉,深为广大病家所欢迎,因此医院在开业不久,就深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浙江医专门学校19121913

图片

1912年北洋政府参照日本学制进行了学制改新,教育部颁布了《医学专门学校规程》。

1912年夏,韩清泉认为浙江病院基础已逐渐稳固,社会信誉亦渐提高,为培养医学人才,汇集厉绥之等同仁一起筹创浙江医学专门学校,以造就医学界人才,因此拟具章程,申请立案。

当时厉绥之在杭州王马巷白衣寺已经办起小型医学校,但仅办期即告结束。

民国元年(1912)夏,在浙江病院的基础上,韩清泉与厉绥之等人共同筹创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正式建立,当时国人自办医专学校在国内尚属首创,受到时任浙江省教育司司长沈钧儒(衡山〉热诚赞助和支持拨款筹备,并由教育司转报北京教育部,核准成立浙江医学专门学校韩清泉为该校第一任校长,租借杭州板儿巷民房为校址。

1912厉绥之担任浙江陆军医院院长,厉绥之作为浙江医专的创始人之一,期间仍然兼任浙江医学专门学校职务。

浙江开始招生,以旧制中学毕业者为投考资格,录取后学习4年毕业是年夏季即招生第一期60名学生,这60人实为我国自办医学专门学校的嚆矢,在我国新医学史上是值得记述的。

韩清泉和厉绥之等人191261日创办中国第一所由国人自己筹资创办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开启了中国自办高等医学教育的先河,在现代医学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由于校名几经变更,为便于阅读,本文统一简称“浙江医专”。

三、浙江公立专门学校19131927

图片

1913年,韩清泉以全国尚无药科,乃聘请留日药学专家李绳其为药科主任,学校招收药科1班,是我国现代医学教育中自己最早创办的药学专业之一为我国创办药科教学的先导。按欧洲惯例,训练药学人才,大都由专门化学者加以深造,惟日本有单独培养药科人才的特殊组织。韩即仿其例,多采用德国和日本的教材设置与当时西方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基本相同的课程,以适应我国社会的需要,使逐渐走向自制新药的前途

1913年因有药科之增设,“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韩清泉仍任校长

  1913年秋,浙江医专有医科两班、药科1班。原租赁板儿巷的校舍,已不敷教学要求,乃迁移至法院路竹竿巷租用张(曜)家大宅,扩大了校舍。同时筹款在浙江病院修建新屋,辟为高年级临床实习教室和基础课的细菌、医化以及化学实验的教室,作为浙江医专的分校及临床实习医院。三年间,即用公积资金新建七开间西式楼房1座。楼下除走廊外,隔为12间,作为门诊部楼上作为高级病房。另新购X光机1及显微镜数10架,临床实习医院得以具规模。 

当时因教师专才尚感不足,乃暂聘日本教授高桥德卫为外科教授兼浙江病院外科主任医师,伊藤斌夫为产妇科教授兼浙江病院产妇科主任医师,横山铁太郎为细菌实验室助教。后高桥德卫聘约期满返国,由铃木俊治继任外科教授兼主任医师。铃木回国后,聘请何志姜继任。数年之后,该校校友留学国外者陆续归来,经学校多方罗致,人才俱备,逐步将外籍教授解聘,改由本国教授担任。

民国4年(1915),教育部召开教育成绩展览会,浙江医专选送医药两科成绩品参展,经部评定列为特等,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获得“绩学宏仁”的匾额。

1917年韩清泉校长因历年劳瘁,体力不支,辞去校长职务。教育厅派医专内科教授钱崇润(泽人)继任校长。浙江病院院长一职仍由韩清泉担任。

浙江医专经过几年的经营,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成绩但是还没有自建的校舍和完整的设备。因所租赁的张家大宅,只能开设几班课堂,班次日增,渐难容纳。浙江省议会议决拨建筑费7万元于是购得刀茅巷民地30余亩,筹建校舍共建楼房3座,平房20余间,次年19217月,新校舍落成1924年,增建阶级课堂(即阶梯教室)及解剖实习教室。同时浙江医专设诊察所于菜市桥直街,供学生实习之用。

韩清泉创办院校积劳成疾,新校舍落成前,于1921年春病逝于浙江病院院长的任上,韩清泉去世实为浙江医专的一大损失,医专师生在校园内给韩清泉撰文立碑,以示纪念。

1920年医专创办的《药报》,以“启发国民药学知识,促进药学事业”为宗旨,内容丰富,科普性强,至1937年停刊共发行了47期。

图片
图片

图为药科学生在采药。

1925年6月,医专为了抗议五卅惨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运动,并增设医、药、护、产特班,以收容因反帝而离校的广济医专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是6月6日脱离广济医专归入浙江医专,故特称为“六六”特班,至1929年夏季,特班学生先后毕业为纪念这一反帝斗争历史,医专刀茅巷校舍内,曾建立一座浙江“六六同学纪念碑”。

19262月,分校迁花市路,诊所迁岳王路。8月添设预科。

四、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1927—1931)

    1927年8月,浙江省政府把“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

图片
图片

1928年6月分校迁到惠兴路。1929年5月,惠兴路分校被火烧毁部分房屋,图书及仪器都略受损失,分校即予裁撤。

1928年9月,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以“学校设备太差,无发展前途”为由,令学校“停止招生,逐年结束”。

由于医专校友、社会人士及在校师生的反对,历3年余的力争, 1931年5月,教育部撤销1928年的“停止招生”命令,继续招生。

1930年位于菜市桥的诊察所迁到盐桥大街。

 ​五、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1—1939)

1931年8月,依照教育部修正专科学校组织法,“浙江省立医药专门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图片

1931年8月,依照教育部修正专科学校组织法,更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

教育部虽令医校停止招生,而浙江省政府每年仍照原预算拨款,故3年积存资金6万余元, 1932年开始筹建附属医院及门诊部,在一年之内,建成了门诊部及医院新式院舍两大幢,设置病床104张,将盐桥诊察所取消,并入该院门诊部,以便利学生实习。1933年8月,附属医院开诊,并接收住院者。是年并添建了纪念厅及药科教室。

1933年学校建附属医院和门诊室,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1934年4月添设护士训练班,1935年秋,改护士训练班为高级护士职业科。

1936年教育部中英庚款保管委员会给医专拨款2万元,建立一所公共卫生教室,购置了卫生、化学、微生物等设备,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

图片

    1935年2月附属医院院长王继任校长王佶日本千叶医科大学毕业,他主持校务工作学校发展迅速,筹建学生宿舍、运动场等。1936年,学校征购校西、校北民地数十亩,学校占地面积从30亩增加到80余亩。全校师生员工参加义务劳动,建造学生宿舍、膳厅及厨房等房屋多幢,并利用旧膳厅拆下的旧料,建造起平房两幢,共计6间,供卫生事务所之用。1937年8月房屋全部落成,自此学生一律住校.对教学辅导、体育活动等颇多便利。王佶任校长12年办学卓著,值得记载。

图片

    图为1936年浙江医专学生在新建的运动场上军训。

图片

1945年王吉人(佶)任校长十周年纪念册可见,王佶兼任“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校长(不支薪)初步资料显示,浙江省立杭州高级医事职业学校前身是一所建于1926的中等专业学校,培养高级护士、助产士、药剂士该校在办学过程与浙江医专多有交集,在此不深入探讨。

浙江医专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爱国情怀,在日本侵占我国领土,民族存亡之际,医专学生誓与民族共进退,1931年“九一八事”爆发,浙江医专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并提出11项具体措施,号召医药界人士抗日救国,医专学生积极地奔走在抗日救国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奋起抗战。这时,杭州每日均有空袭警报或空战,浙江医专已经无法上课。为了避免损失,经校务会议决定,将医科基础医学及药科先移至杭州郊外玉泉寺灵峰上课11 月12 日晚上,浙江省政府委员兼伤员办事处主任朱孔阳召集各辅助医院院长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医院5日之内向浙西撤退,浙江医专及所属的辅助医院,经决定转移淳安(因该县县长与时任校长王佶相识)。浙江医专原想在淳安举行学期考试后复课,因日寇向皖南侵犯,局势又形紧张,不得不再作撤退计划。因此校务会议决定转移缙云,把学校安置下来后,又在仙都找到一所小学的余屋,供基础医学及药科之用。

1938年春,迁往临海。1939年春,临海时遭敌机骚扰,校舍被炸,部分物资受到损失。当敌人逼近临海时,学校曾暂移乡间避难,暑假时迁移到天台。英士大学适于这时成立,奉令医专停止招生,浙江医专改组成英士大学医学院。

六、国立英士大学医学院(1939—1946

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大入侵,东南半壁河山被铁蹄蹂躏。浙江原有大专院校纷纷西迁内陆,全省留在浙江省内的大学仅剩省立医专科学校一所。

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第二年,沿海不少城市沦陷。顾及战地青年求学适应抗战期间亟需培养各项人才的需要,解决莘莘学子升学深造的困难, 1938年11月,浙江省政府决定筹建“浙江省立战时大学”,19392月正式建成。1939年5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1916年被袁世凯暗杀的辛亥革命先烈陈其美(字英士)先生以先烈精神激励民众努力抗战建国,省政府决议校名更改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定10月26日为校庆日 省教育厅长许绍棣兼任校委会主任,学校设农、工、医 3个学院,将浙江省立医药专学校改组成英士大学医学院,医学院院长王佶,设医学和药学二系英士大学10月份在丽水正式开学医学院在丽水通惠门当时英士大学在当地有个小医院,负责救治学生以及当地居民。

战火逼近丽水,英士大学不得不辗转南迁,开始了颠沛流离生活。

1941年春,因敌人侵犯宁、绍,天台告警,学校又迁回缙云壶镇。次年,日寇向金华流窜,缙云告急,学校又迁回临海。1942年5月,日军窜挠浙赣线,为避战乱,坚持继续办学,1942年6月,英士大学工学院及医学院部分师生步行3天内迁云和、泰顺。

1943年3月,国立东南联合大学(上海沦陷区高校撤离后在福建联合组建的大学)并入英士大学,翌年12月,国民政府行政院606次会议决定,英士大学省立升格为国立成为民国36所国立大学之一。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是陈英士的儿子,国民政府对英士大学比较重视,照顾有加,我觉得这也是原因之一。

1943年5月,教育部任命教育学博士、知名学者杜佐周主持英士大学(实为首位英大校长),杜到职后聘任姚梦涛为医学院院长当年浙江省教育厅同意恢复招生。

1945年秋,抗战胜利,11学校迁至温州永嘉抗战胜利使英士大学医学院(浙江医专)辗转流徙的生活总算告一段落

1945年7月英士大学医学院停办,浙江省立医药专学校以此基开始复校 1945 8月药学系又脱离英士大学医学院浙江医恢复药科。

1946年5月,教育部决定国立英士大学划出医学院, 一部分并入江西中正医学院,另一部分恢复为浙江省立医药专学校

七、浙江省立医学院19461952

图片

抗战胜利后,内迁各学校纷纷回杭。浙江医专原有刀茅巷校舍,在杭州沦陷期间已被日寇夷为平地,一时找不到其他适当房屋,因此迁延了半年多时间无法复员复经多方联系,暂借西湖玉泉、灵峰等寺宇为临时校舍,先行复课,因此医专于1946 年夏迁回杭州

时有联勤总部第22 后方医院设在法院路小车桥院长王肇康,系医专医科第二期毕业,见母校复员后困难景况,就主动让出该院部分房屋,并代租邻近楼房数幢,作为医专临时校舍,医专才得正式上课。

1947年春,又请准省教育厅拨款,购得孩儿巷民房两座,加以修缮,设病床100 张,作为附属医院,同时开办门诊。自此教学实习,渐复旧观。在校学生逐渐增至9 班,共计394人。

1947年夏,经浙江省府委员会会议通过, 1948年得教育部核准“浙江省立医药专学校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开始招收六年制新生。

浙江医专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唯一的医药专学校,历时既久,变迁亦多。浙江医专自成立至1947年升格为“浙江省立医学院”,前后历时36年,共培养了医药专门人才1400余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人民政府接收该院,政府对维护人民健康的医药事业非常重视。1951年位于法院路与学校相邻的杭州市人民法院迁移,政府决定将法院的地块划归浙江省立医学院

1951年10月,政务院任命省卫生厅厅长洪式闾兼任“浙江省立医学院”院长。 

1951年,浙江省立医学院接办广济医院,即现在浙医附属第二医院。10月,孩儿巷附属医院改为浙江省立妇幼保健院。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19451952

图片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教育部决定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分别增设医学院。

据传,竺可桢校长是接受其好友著名医学教育家林可胜和李宗恩教授(均为北平协和医学院的院长)的建议,决心依托浙大理学院的雄厚实力办医预科,建立一所协和式的一流医学院。北平协和医学院(PLIMC)是美国罗克菲勒氏基金会办的,在国内外素享盛名。其学制为8年,医预科为3年,依托燕京、东吴、圣约翰等大学的理学院而设。浙大医学院的学制就定为7年,2年医预科,2年基础医学,2年临床课程,一年实习医生,共7年。

1946年4月,教育部拨款2亿元旧法币(约合十万美元)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办费。是年初,“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复员回到杭州后,医学院招进首批学生,医学院院址在大学路浙江大学老校址内。    

竺可桢校长邀请李宗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组建筹备小组。筹备工作开始不久,李宗恩因受聘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并主持协和复校工作,因此,推荐王季午教授主持浙大医学院的筹备工作王季午接受竺可桢校长的邀请,负责筹办浙江大学医学院。

图片

王季午,1908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传染病学专家医学教育家1926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1929年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于次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1934年,他又以优异成绩在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自美返国后,曾经担任贵阳医学院内科教授兼内科主任、代理院长、附属医院院长

1946年浙大医学院开始招生,是年秋全国报考浙大医学院的考生有400多人,最后只录取了27名首届学生。

194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为王季午。

浙大医学院预科教学依托理学院,理学院院长谈家桢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招生的同时,开始着手筹建附属医院。当时最迫切的问题是没有实习医院,组建附属医院时缺乏资金困难重重。经过王季午院长多方奔走,1947年在庆春街田家园购得一处较大的民宅,是木质结构的楼房,3亩8分地,带有花园和假山。略事改建和装修后,就成为实习医院——浙大医院(竺可桢校长命名浙一医院的前身)。其设备全部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赠,为150个床位医院的整套医疗设备(包括X光机和救护车等)。浙大医院的院长由王季午自兼,副院长为李天助和楼福庆教授。

图片

中间是竺可桢校长夫妇和王季午院长夫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浙大附属医院“关防

图片
图片

1947年11月1日,在杭州银洞桥田家园九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成开张名为浙大医院,正式对外收治病人。门诊部设内、外、妇产、小儿、眼、耳鼻喉、皮肤等七科。住院部分设头等、二等及三等病房,最初病床共60张。此外尚有药房、放射、病案(门诊及住院病案并存)、手术室、营养室、图书馆。图书馆中各科的中国国内外主要杂志基本订齐。医学院教师与医院医师大都相互兼任。

浙大医院人才济济,不但医疗技术高超,而且作风严谨、管理科学,声誉日隆,很快发展成杭州市的第一流医院,为后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图片
图片

1948年浙大筹款建立起第一栋医学院专用的实验室(叔和馆)。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解放。浙江大学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由军管会文教组接管。

浙江大学医学院自1946年秋起至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止,共招学生6届。

图片

    浙大医学院1946是唯一完整由浙江大学培养的学生,由于国家需要,7年制缩短为6年学制,最后一年全部进入国家高级师资班培养,首届毕业生于1952年毕业,毕业照摄于同学们离开杭州奔赴“高师班”前的1951年6月(前排左1徐仁宝、左2笔者母亲严徵辉、二排右1陈宜张、后排左3徐英含)浙大医学院首届招生录取新生27人,毕业15

图片

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去“国立”二字)办学六年(19461952),虽然时间不长,但当时在浙大汇聚了许多医界精英,培养出大批医学人才,这在浙江大学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194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建立之初,有关方面浙江医专并入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设想,但是双方都没有意向(竺可桢日记)

7月30日星期二杭州 浙江省卫生处处长徐世纶、孙序裳与蒋亦凡三人来,谈医专与浙大合并事。医专本身有一年级生57,二年级45人,尚有代办英士大学医学院(用德文为第一外国语),三、四、五各年级64人,药科四年级17人及初中毕业六年制二年级60人,三年级46人,四年级32人。渠等意欲将省立医院变成浙大之实习医院,而将医专变成浙大医学院。余对于接收医专总是踌躇万分,因经费、房屋与人才均成问题,故合作则可,合并尚是问题。

8月17日星期六杭  上午请王季午去医专,与医专校长陈宗棠接洽。据回来报告,知教育厅有继续维持医专之表示,而陈本人欲一显身手,不愿示弱骤然引退,有专办初中毕业六年制医科之意,故合并之议至少暂时可以不提。余告王季午,请渠为医学院代理筹备主任,劝其弗回贵州,其夫人欲愿其留杭州。

二校(院)合并成立浙江医学院(1952—1960

图片

1952年2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第一次院系调整,浙江省立医学院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合并,定名为浙江医学院。两校(院)合并后,有教职员工336人,其中专任教师149人,包括教授34人,副教授1 7人,学校成立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是黄驹。

1952年3月,任命洪式闾兼任浙江医学院院长,周林、王季午为副院长。同年暑假期间续招三年制内科专修科和外科专修科新生各60名,招收二年制药学系专修科新生40名。

图片

两校合并后对附属医院也进行了调整。以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内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16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5人(包括医师30人,护士40人,其它15人)。病床134张,其中内科88张,眼科24张,耳鼻喉科22张。以广济医院作为附属第二医院,为外科重点教学医院,有工作人员2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3人(包括医师38人,护士51人,其他14人)。有病床208张,其中外科191张,妇科7张、皮花科5张、牙科5张。

1951年建立的浙江省妇幼保健院, 1953年8月分妇科儿科,即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

1956年5月,国务院任命王仲侨教授为浙江医学院院长 。

图片

(附属一院) 

图片

 (附属二院前身 

浙江医科大学(1960—199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寄生虫学教研室全体老师,笔者左7,摄于1981

图片

 (浙江医科大学校门

的变迁)

1960年4月,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平兼校长把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院、浙江中医研究所、浙江医学科学院、浙江医疗仪器厂等单位均合并在浙江医科大学的管辖范围,实行统一领导。政府拨巨款,建校舍,充实教育设备,罗致师资,大力培养人才。

浙江医科大学成立,使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多学科的医科大学,设有医疗系、药学系、卫生系、中医学院等4个院系和工业卫生、外文、生物、化学、物理、口腔、儿科等7个专业。在校学生的规模发展到3700人。附属医院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更名为附属妇女保健院,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更名为附属儿童保健院

1961年,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将原来医疗、卫生、药学、中医、工业卫生、口腔、儿科、生物、化学、物理、俄语与专修班等11个专业调整为医学、药学、中医三个专业。

1962年暑期起,药学系又停止招生只办医学、中医二个专业。学校规模由3700人调整为1800人。

1963年9月1日,省委决定将浙江医学科学院改为浙江卫生实验院,并与浙江医科大学分开,归省卫生厅领导。同时决定将浙江医科大学下属的中医学院、中医院、中医研究所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去,合并成立浙江中医学院,由省卫生厅领导。

1970年7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浙江中医学院与浙江医科大学重新合并。仍定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招生。

1973年,浙江省委决定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中医学院又分开。

1979年王季午任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图片

19841月,浙江省省委任命金干为校党委书记,郑树为校长,王季午为名誉校长。1991年吕世亭任校党委书记。

郑树1950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医学院,1955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外科医师,教授、肿瘤医学专家。她在19841996年任校长12期间“学校领导共绘学校宏伟蓝图”,浙江医科大学在教学、科研、医疗、校园规划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图片

    校党委书记吕世亭(左4)、校长郑树(左3)和全体校领导。

1989年,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爵捐资7000万港元,后又捐赠400万美元购置医疗设备,在杭州筹建综合医院作为学校附属医院命名为邵逸夫医院,亦称附属第医院19945竣工开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92年浙江医科大学80周年校庆资料)

以下是几个时间点的毕业生(部分)

图片
(浙江医专首届医学毕业生)    
图片

 (浙大医学院首届医学毕业生)

图片
图片

(“文革”后77医学毕业生)

图片
图片

(“文革”后78医学毕业生)

图片
图片

(药学毕业生)

图片

现在老医大原址仅剩医大幼儿园红房子了(二层的红砖立面房子),因为是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法院旧址)而被保存下来。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因扩建延龄路(延安路),原来这座中轴线对称的欧洲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已经被切掉了东侧的一小半,现在存留的红房子只是老法院西侧的楼房和中间的正门厅。

原来的老医大旧址地块成了集酒店、餐饮、商场、休闲等为一体“嘉里中心”,是今天杭城的一处新的热点。

图片

2016年春,浙江医科大学校友在老医大旧址地块校址铭,曰斯地灵秀、文蕴悠长、学府“浙医”、卓立辉煌。

十一回归浙江大学(1998——)

图片

1998年9月15日,根据国务院指示,“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成立新浙江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成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

图片

1999年7月,组建成立医学院,新浙大医学院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张(浙大医学院1952年首届毕业生,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为首任院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现在位于浙大紫金港校区,拥有附属一院、附属二院、附属三院(邵逸夫医院)、附属四院(义乌)、附属妇院、附属儿院、附属口腔院等7家高水平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

截至2020年3月,医学院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博士后流动站教授及正高职人员1031人,博士生导师497人,硕士生导师109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

医学院教师先后出任浙江大学校级领导(副校长)的有书孟、来茂德、姒建敏、罗建红、周天华等人。郑树为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如今的浙江大学已是世界一流大学,浙大医学院群星荟萃、硕果累累。

图片

图片

、人物介绍

汤尔和(1878-1940),浙江省杭县(今杭州市)人,医学教育家,政界人物。1903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904年,任浙江高等学堂音乐教员。1907年,再次留学日本,改学医学,后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10年回国,任浙江高等学堂教务长兼校医。同年参与创办浙江病院,任副院长。1912 年,任浙江都督府民政司佥事。同年10 在北京建立起中国第一所国立医学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两次出任该校校长。

钱崇润(1886-1927),浙江海宁人,1902年留学日本金泽医学专门学校,1908年毕业,后赴柏林德国医学院获博士学位。归国后与韩清泉一起致力于浙江医专的创设韩清泉离任钱崇润泽人继任校长 1927年秋病逝于任上。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36-1949任国立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带领浙江大学进行了著名的“文军长征”,历时近10年的西迁办学

说明内容主要来自公开信息和有关文章收集的一些资料有些信息来源不同,似有相左,我未予也无处核实,照本宣科,难免谬误多多本人作文部分不多,主要有限的史料进行整理编纂,欢迎纠错、补遗、斧正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加全面、专业和翔实的文章来回顾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发展历程

本文编纂过程中蒙陈智敏(厉绥之先生外孙女、原浙江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史料,并对本文有关章节提出了许多建议和修改意见,王宽福(王仁东先生之子,浙江大学教授、《浙大西迁后代文集》主编)提供许多有关文史资料并给予了许多指导建议,蔡恒胜(蔡邦华先生之子,旅加学者、《竺可桢和浙江大学》作者)提供竺可桢日记中有关浙大医学院的记叙诚致感谢。

作者马衡, 19791998在浙江医科大学工作,2015年浙江大学退休。

202222 年初二 第二稿

附:浙医历党委、学校领导 

194910月   黄鸣驹任浙医院务委员会主任、行院长职务

19523月   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洪式闾浙医院长

1956年5月    王仲侨任浙医院长

  1956年9月6日  中共浙医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周林为党委书记,杨泮星为副书记。  

1958年12月20日 中共浙医第二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霍亚夫为党委书记,林尧、彭祖德为党委副书记。
  1960年2月 中共浙江医科大学第三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霍亚夫为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平兼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1964年3月 中共浙江医科大学第四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霍亚夫为书记。同时,浙江省委决定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李兰炎兼任学校校长。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学校全面停课。
  1968年11月 成立学校革命委员会,主任缺,副主任赵潘水、赵克吉。
  l969年4月 成立中共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赵潘水任副组长。

   1970年4月和7月 增补霍亚夫、鲁川为浙江医科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
  197l年1月 张庆三任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革委会主任
  1975年10月 省委任命韩光任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革委会副主任
  1977年7月12日 省委任命刘亦夫为浙江医科大学党的核心小组组长、校革委会主任。
  1977年11月 经省委批准,将党的核心小组改为党委会,任命余从善为党委书记,王德友为副书记。
  1978年4月省委任命王季午、李茂之李素为浙江医科大学副校长。1978年7月浙江省委组织部长王耀亭兼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1979年2月5日,省委任命宋思纯为校顾问。
  1979年3月10日 省政府任命王季午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
  1981年8月l4日   省委任命戴迪、金干为副校长。
  1982年11月23日 省委任命戴迪、刘秀华为副书记。
  1984年1月 省委任命金干为校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金干、丁德云、姚竹秀、沈成芳为副校长,王季午教授为名誉校长。   

1986年10月 中共浙江医科大学第五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金干为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陈昭典为党委副书记。
  1991年3月 省委任命吕世亭为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1992年6月 中共浙江医科大学第六届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吕世亭为党委书记,郑树、刘秀华、水泉祥为副书记;任命郑树为校长,吕世亭,丁德云、陈昭典、章锁江、高法根为副校长。
  1996年10月23日 省委任命黄书孟为浙江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兰娟、李鲁、为副书记。
  1996年10月29日 省政府任命陈昭典为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黄书孟、水泉祥、章锁江、来茂德、余海为副校长,后增补王珉元为副校长。

1998年9月15日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


(仅供参考,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