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声义通解 | 《观沧海》

 MAY的学习簿 2022-03-18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精彩摘录

【声韵】
我们很多人读错了这首诗,因为断句不对,所以对这首诗的理解就不一样,比如说有人读的时候每四字一断,也就是说他认为四个字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就是四句四个意思。有人不是这样,每八个字停一下,那就是他认为两句是一整句,读起来是这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两种读法都不对。第一种读法会把诗读散,结果我们看到的就是所谓的白话翻译:我到了碣石这个地方,我来看大海来了,水怎么那么平静?山耸立在那里。翻译让人听完之后就觉得不知所云,到底想表达什么?

两句才一顿的这种看起来要更有道理一些,但是没有抓到重点,它会变成这样的意思:向东边走,我来到了碣石这个地方,我是来看沧海的。水怎么那么样得平静,山怎么静静地站在那里?他感觉第一句,尤其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认为这个句子已经结束了,已经完整地表达了我来到这里的目的,然后他又说我在这里看到的景象。

然而,四句一顿,四句是一整句的感觉则完全不同,它成了这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个含义就出来了,它是说:我到这里来看沧海来了,怎么没有呢?这是完整的一句话。我到这里来是看望你来了,你怎么不在呢?这是完整的一句话,这样一来才把这四句完全统在一起,你才知道,他说的“水何澹澹”,指的是跟他的观沧海的目的相反了,事实和他的目的相反了,“山岛竦峙”也是说和观沧海的目的相反了。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它第一句是一个疑惑,所以他才会用上声的“i”这样一个充满了疑问的声音。

【意象】
现在好多人翻译沧海都说是大海,青色的大海,苍苍的大海。那么如果理解成曹操大老远地跑到了碣石来看大海,我觉得这是意大利人的想法,是欧洲人的想法。欧洲太冷了,所以欧洲人特别喜欢到意大利、到西班牙的沙滩上去晒太阳,所以他们发明了什么海水浴场,什么游泳,到海里去潜泳之类的。欧洲人也特别喜欢阳光,而我们中国有温带,中国人没有这个需求,假如说一个古代的人专门跑到海边来看大海,那就像林语堂说的那样,大海有什么好看的,光秃秃的一片啥都没有,是这样的。一个人只要不想享受阳光和沙滩,他也就没有看大海的欲望了,所以“观沧海”就是看大海的解法,我觉得这是西方文明的一个解法。

【本事】
曹操真的是面临着从来没有过的成功,统一了半个中国,他也有点举棋不定了,两派谋士争执不下,怎么办?曹操说,这样,我们既不回许昌,也不去荆州,走,我带你们去碣石,我们去那儿冷静冷静,来个冷静期,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实际上《观沧海》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的心路历程,我们要对此有所理解。

我们看第三句。这一句一大堆的入声字,这么有力量,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在说什么?曹操站在那个地方,从傍晚又站到了清晨,他整整站了一天一夜,他没有等来神仙,但是他看到了日月的运行,他看到了太阳东升西落,看到了月亮东升西落,看到了银河的旋转。我们都知道在古代黑夜之中没有电灯,黑夜之中仰望星空,看到灿烂的银河,然后它在旋转,人会整个都融化在宇宙里。曹操没有看到神仙,但他看到了天道的运行。天道就是这样的,阴阳旋转,周而复始,人在其中是如何得渺小,所以要顺势而为,顺天而为,顺道而为!曹操没有看到神仙,但是他看到了道,他悟了,感悟了。

古诗文声义通解

“古诗文的声义通解,就是用古诗文整套的鉴赏方法对每一首诗词或每一篇古文来进行解读,这种源于中国古诗文传统的鉴赏方法,我叫做一向九维法,具体说,就是从中华诗教文统指向中华文化精神,回归我们古诗文当初创作时候的方向,亦即我们今天欣赏解读所应该指向的方向,再通过对作者、本事、字义、名物、意象、声韵、修辞、文气、主题这九个维度来解读和理解古诗文。

——徐健顺

▲第一季古诗文声义通解

▲第二季古诗文声义通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