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人世间》到《东北虎》,我们的“生活”将向何处去?

 四味毒叔 2022-03-18


■ 本期特邀毒叔 

孙佳山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我是孙佳山,欢迎收看本期《四味毒叔》。这一期我想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人世间》的一些简单思考。按照梁晓声老师在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封面上写的,50年普通中国百姓的这么一个生活史。在50年这个框架里的话,其实我们看是非常清楚的,无论这50年经历了文革、经历了改革开放、经历了市场经济转型、经历了新世纪,无论这中间有着怎样的这么一个波折、辗转,无论有着怎样的一个起伏,这50年,或者是放在我们建国超过70年的框架里,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这么一个区间就是城市化。

因为从电视剧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就是城市户口,一旦去支援三线建设,一旦去下乡就要没了户口,哥哥去下乡,爸爸去支援三线,姐姐也跟着私奔男朋友去贵州,这都是要丢掉城市户口的。这50年也好,或者超过70年也好,这个框架里一个非常清楚的区间,就是城市化不断上扬,人口不断增长这么一个区间。或者用今天的话说,这其实在大的区间结构来看都是一个增量区间。也就是说城市在不断地扩张,从一开始在电视剧第一集就在集中展现的一个焦虑就是没了城市户口怎么办?城市户口很值钱。

在这个认知框架下,这50年的生活史其实都是在一个城市不断扩张、人口不断上扬的区间里,不论经历了怎样的波折,这是一个基本前提,所以在整个的小说也好,电视剧也好,光字片才能成为一个中心线索,光字片的人会越来越多,对吧?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光字片从一个一开始比较小的那么一个国营的大厂社区家属区的这么一个环境氛围里,后来不断地去上扬,然后到电视剧最后几集的话,他的哥哥回来到地方任职,在光字片居然被两个应该是他朋友的孩子辈的两个小毛贼给抢了,他就特别感慨,光字片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这背后的中心线索,其实就是以光字片为代表的,在50年的生活史或者建国超过70年的这个框架里,人口不断上涨,城市化不断快速扩张,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这个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这里面有一个没被触及的线索呢?因为不仅是我父母这一代人,包括我在内,对于这个片子当中的很多情节其实都是有代入感的。

我在和梁晓声老师他们座谈的时候,我也明确提到,我说至少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的很多生活细节、生活气息我都接收到了,我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我本人也经历了生活方式、生活样式上的这么一个变化。但我特别感伤的一点是,其实这也是对于上一种生活方式的这么一个挽歌,就是上一种生活方式,就此作别的一个经典的影像呈现。

因为在电视剧中也明确触及了光字片以后就不存在了,他哥哥回来之后解决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要在光字片拆迁,建立新的社区,其实也是我们跟今天相比已经是构成上一经济增长周期内的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不仅是我国,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直接的财政支付转移。通过拆迁的方式,国家直接把货币发放到普通人、发送到老百姓手里,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故事,在剧中也有所触及。

但这背后真正的结构性的、时代性的翻转就在于光字片的从剧中的上世纪60年代不断地兴起,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高峰,到新世纪以来有一个衰落的过程,再到拆迁,再到棚户区改造,再到棚户区新的安置,建设新的城区,这整个过程也意味着我们的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一个时代性的翻转。

这背后的一个没有被触及到的因素,也是我尝试着去深入讨论的一个因素,以秉昆为代表的周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新世纪初,他们家其实也是一个缩影,是什么的缩影呢?

他们是巅峰家庭的缩影。这个其实是美国的智库学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到了本世纪初,本世纪前10年,或者最晚算到2015年、2016年,这背后中国式的家庭,我们中国普通人的家庭,不是说过去的王公贵族,而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都在世纪初这十几年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也就是说每家人都有一个七大姑、八大姨的这么一个结构,每家人都有很多亲戚。最少最少,比如说周父去支援三线建设,家里也有三个孩子。而大部分生活稳定的家庭家里可能有五、六个,哪怕是城市家庭也都有五、六个孩子,所以包括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都会体验得比较明显的就是这种七大姑、八大姨式的家庭结构。

所以到了新世纪初,前10年左右的巅峰家庭结构之后,我们的人口结构其实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翻转,翻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口的最巅峰到底是在明年还是后年还是大后年到来,这个其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的人口结构已经处在了这么一个非常清晰的这么一个下行区间里,不再是剧中所触及的50年的生活方式、生活史当中的这么一个增量区间。

人口的增量和城市化的增量区间在新世纪初触顶之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达到了巅峰家庭的触顶之后,发生了一个时代性的翻转,翻转就是其实我们在剧中也看到了。在秉昆一代老去之后,新一代的人口数量其实是不断向下行的,用小说的封面那句话,50年的老百姓的生活史。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在接下来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个时代性的变化就在于,首先人口不再是处于一个上升通道,而是处于一个下行通道,不再是一个增量模式,而是在一个减量模式。

同样的话,城市化的进程也不再是像小说和电视剧中所触及到的,50年来一个不断地快速上升的过程,城市户口由特别稀缺到城市化的快速展开,城市户口不再是一个令普通人焦虑的问题。再到光字片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之后开始衰败,之后棚户区改造,那么也就意味着光字片背后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其实是在前些年的棚户区改造完成之后也消失了。

原来的国有大厂的家属院式的社区开始进入到新的现代意义上的,今天大家更为熟悉的居民小区当中,原有的这种不只是亲属结构、亲缘结构,包括这种社区结构,交往模式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这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在《人世间》当中,我们看到上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样式的这么一个大的转型。

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一个时代性的、结构性的翻转,在这之后,以《人世间》为代表的上一代的文艺作品的这种讲述方式,不管是小说也好,还是电视剧也好,其实都已经就是没有再可持续的空间,再往下就应该换一个,不会再轻而易举地找到光字片这样的一个地理空间、物理空间去展现。

因为刚才讲,经过上一周期的棚户区改造,这一系列的片区其实都已经大规模地消失了。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城市结构也在巅峰家庭触顶之后开始进入到收缩状态,收缩状态就是在于,除了这些能源和产业型的收缩之外,这些年也是互联网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5万块钱就能到鹤岗去买房。5万能去鹤岗买房的原因,就在于它其实是能源型产业型的枯竭和转移之后,原有的城市开始收缩。

另外一个意义上的收缩,或者是更主要意义上城市的收缩,在巅峰家庭之后的收缩就在于,它实际上触及的是整个原有的城市结构的大调整,不只是资源和产业这两种资源枯竭、产业转移。这两种情况带来了城市结构的调整,原有城市的收缩,大的城市包括光字片所在的小说里面想写的哈尔滨,还是电视剧里面想写的长春。在这种大的城市,甚至说在我们北上广、江浙沪、大湾区一带,大的城市,其实也在这个人口结构开始由上升通道由增量到下行通道到减量,然后我们普通的家庭开始触及巅峰之后,也开始进行调整。所以这背后其实也是过去50年波澜壮阔的中国当代史的一个缩影。

对于影视创作而言,其实也是有着非常好的示范意义。因为我接下来再谈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剧《人世间》也为我们相关的创作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照,比如说同样是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在艺术电影界,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影视专业受到关注的另外一部影片叫《东北虎》,其实做了一个这么对比起来,就会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抓手。

因为在《东北虎》当中我们会非常清楚地看到,这背后其实是整个家庭结构达到巅峰之后,人口增量和城市规模都达到一个巅峰状态之后,不断下滑过程当中的一个背景。当然它虽然是一个艺术电影,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述,但其实呈现的是下滑过程当中一些重要的情感和经验。我们会非常清楚地看到盖完高楼、盖完居民区了,当上一个周期的房地产热潮触顶之后,新的居民小区卖不出去了,尤其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带来的这种连锁式的反应。

所以如果我们单空讨论《人世间》的话,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参照,我们通过对《东北虎》的讨论就会看得特别清楚,将两个文本进行一个互文,一个是艺术电影,一个是我们这个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二者之间的这个对应关系非常清楚、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我们普通人50年这个生活史、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在发生转变之后,在新的周期里有着一个怎样的走向?

好的作品就是这样,好的年代剧也是这样,能够为我们非常清晰地呈现出在不同年代之间,年代的背后其实也是一个周期性的区隔,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从一个完整的结构来看的话,回到一开始我们讨论的从《渴望》到《北京人到纽约》,再到我们今天的《人世间》,我们确确实实清晰地感受到了过去50年来,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那么重要的是接下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样式去朝哪个方向走,第一是跟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第二的话也是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说现实题材怎么呈现、艺术电影怎么呈现,这其实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空间。好,本期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