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纪实|学文:乡村的赤脚医生

 岚山诗话 2022-03-18



《乡村的赤脚医生》
文/学文(黑龙江)

  计划经济年代的生产大队里都有一个卫生所,卫生所里有一名或者两名赤脚医生和护理人员,其实到现在为止也还有村里的赤脚医生。
       赤脚医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特殊职业,就是拿起听诊器可给当地百姓治疗小病,挥起锄头可挖田种地,靠挣工分过日子的农民。赤脚医生就是在当时的大队里挣工分的,纯粹的农民医生,所以当时的流行名字叫赤脚医生。赤脚医生队伍是由当地个体老中医或者西医,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经过一到三个月医学知识培训的年青农民组成。那个年代时常有省市医学专家来乡下开办培训班,在老家不远的县城里还办了一所“五七”大学,主要培养一些农村适用的人才。有不少“五七”大学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或大队的卫生室工作,还有一些学习农业技术和水利水电方面的培训人员、畜牧业有关人员,其中一部分人,在乡里也肩担起培养赤脚医生的重任。  
       有少数人则是糊里糊涂就当上了赤脚医生,我的一位亲戚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前一天还在家种地,第二天就背着保健箱跟着师傅,走乡串户去给社员看病去了。在师傅指导下,他给病人打一支退烧的小针,然后再给病人开一些感冒发烧的小药。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一点点熟悉了治疗一些小病的知识,能给病人用一些小药的赤脚医生。后来又到到医学院学习了几年,才考了医生证书,当上了大队卫生所的正规赤脚医生,一干就是很多年,再后来又考取了公社卫生院的正式医生了。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最早大队的卫生所里有一名姓焦的男医生坐诊,他的脚有点毛病,走路时有些垫脚。据说焦大夫还曾经是一位国民党的军医士官,听母亲说他还是我的接生大夫呢。焦大夫虽说走路稍微有点瘸,他的个子很高,对人和患者特别和蔼。所以,谁家小孩子有一点感冒发烧的小病,到焦大夫那里打一针开点小药吃了就好了。社员们都很信任他,特别是治疗小孩的病,治疗效果特别好,焦大夫夏天穿着半袖的白衬衣,普通的单裤,颜色多半都是浅色的,经常裤脚挽起老高的。他走路虽然有点瘸,但是走路时不受太大的影响,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和每一个来看病的社员都说说笑笑,似乎是一家人一样,年纪大点农民他几乎都能叫得出来名字。焦大夫的医技很高,治疗小孩病很有一套,可以说小孩子的毛病基本得到他的治疗很快就会治愈。  
       很多时候社员们都看到焦大夫背着医疗箱,走在社员家里看病的路上,有时上山采药和亮晒中药材,全大队的五个自然屯都有他的足迹。尽管那时候都叫赤脚医生,可我从来没有看见他打过赤脚,也没人见他下田种过地。因为焦大夫的工作一天到晚都很忙,除了给社员看病开药外,更多的时候就是走在社员们各家村屯的路上。当时大队卫生所就在学校边,紧挨着的是大队的小卖部,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三间房子,几个药柜,都已很破旧,柜子里放着不多的药品,一张诊断床,白色的布都发黄了,皱巴巴的。诊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三件。队里的人们却很信任他,每天到卫生室看病的人也很多,大人的说话声,小孩子的哭闹声,吵遍整个卫生所。焦大夫给给社员们治病身影,和附近学校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给我的故乡凌河屯子带来了一线生机。
     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吧,焦大夫据说是当过国民党的军医士官,就把他给拿掉了,他又去了哪里就不知道了。接下来的作赤脚医生的是从太安公社过来的庄大夫,这个人的医术并不知道怎么样,他在老家大队的卫生所也干了没有多长时间就走了。给我的感觉,赤脚医生大多数都没念过多少书,大字识不得几个,但治小病的土方土法还是比较多。那时针灸、中药是主要疗法,西药用得很少,更难看到打吊针的了,像青霉素类药物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一般农民也用不起。那个年代,每到中草药收获的季节,学校会布置学生采收中草药的任务,如金银花、陈皮、蜈蚣等等,等到了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的纪念日一起送到卫生所里。
       我是七六年底离开了老家去了军营,后来家乡的变化也很大,我退伍回家后留在了县城里工作,再也没有回到老家去,只是空闲时间回老家走亲戚,住一宿就回城里了。从那以后,老家的赤脚医生什么情况,我就很少了解了,改革开放后,县城里面的个体诊所也如同雨后的春笋,遍地开花了。县城里个体诊所的医生,我也大概的了解一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都退休的老医生和当年的赤脚医生开办的。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时,那时的传染病多,住院治病的患者在乡镇近百分之五十是传染病的,在传染病防治的季节,赤脚医生弄一些中草药煎了给学生喝,给娃娃们打预防针。据老师傅说,那个年代农村百分之八十的预防保健工作,都是赤脚医生们完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传染病已比较少见,大部分基本绝迹,现在的年轻医生好多没听说过,其实这些都有赤脚医生的功劳。
       赤脚医生尽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疗一些常见病,现在还记得有几句顺口溜,“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三包,多喝开水,少吃辣椒”,这些现在对普通感冒也有效的。过去的感冒主要是口服药,很少输液,可现在不少人认为打吊针才能好的快,好像自己患的病自己做主,弄的医生不好办,不然病人就说你服务态度不好。在县城里有一次给我女儿看病,去了离家不远的一个个体诊所,我们一进屋就发现就诊的医生好像是很熟悉,当他给我女儿打完针开药的时候,摘下口罩,我才看清楚,他原来是曾在我老家当年的大队赤脚医生焦大夫。我和我一提起凌河大队卫生所的事情,他很高兴的回忆起来了,但他对我没有什么太多的印象,因为时间太久了,他在凌河大队当赤脚医生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没毕业的学生。不过他还是很热情的和我聊了很多凌河的事情,他说:“他在凌河大队当赤脚医生的那几年,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离开凌河大队后他又去外地的大队当了赤脚医生。
       当年赤脚医生使用的稀奇古怪的.方法,不少现在仍在沿用,有的是祖辈传的,有的是他们研究发现的,经济实惠,治疗效果好,好多年后,专家才发现这些土法子治病的部分原理。有一次,我的一个乡下的亲戚得了皮肤病,去了很多的正规医院求医,也没有治好,花了很多冤枉钱,后来到县城和我谈起了这件事情。我当时知道在县城的东关有姓刘的大夫开的一个诊所,听说刘大夫是一个老中医,他家里世世代代都是中医世家,最擅长医疗疑难杂症。我就和亲戚来到刘大夫的诊所,刘医生看看我亲戚的病况,又问了一些细节,然后就给他开了几副小中药,有吃的也有外敷的,他告诉我亲戚按照要求吃药和敷药,同时还要忌口。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亲戚又来我家串门时,告诉我他的皮肤病好了,而且当时只花了二十几块钱,为此我的亲戚还专门去诊所感谢刘大夫的医术。
       我在县城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名姓李的老中医,也是四关社的赤脚医生。他是跟师学的医,记忆力好,开始在卫生室、卫生所工作,后来因医德医术好就调到镇卫生院工作,在当地也算是名医。李医生个子不高,待人很和蔼,有百分之八十的门诊病人是他的处方。因他年纪大,每次接一位新病人时,第一句话总是说:“小朋友,你都哪儿不舒服?”记得有一次他病了在病床上输液还在坚持为病人看病。李医生给患者治病从来都是很热心,而且费用很划算,基本上都是很便宜的药治疗很多的疑难杂症。如今李医生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当地乡亲们还时常念起他。
       一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在老家农村见过的许多当年赤脚医生,他们还在坚守村里,并代教或培养一批年轻人,守着当村医的清贫,继续在为当地百姓服务。只是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大有改善,工作的重点是以防病为主。我时常在想农村的那些赤脚医生,当不了大医院的大医生,那么那些大医生也当不了赤脚小医生,只要找准自己位子,也能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而如今党和政府还是很重视乡村的赤脚医生的,尽可能的为赤脚医生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可以说乡村里永远都离不开那些默默无闻,为农民奉献的赤脚医生……


——作者生活照

作者简介:学文,哈市退休教师,五八年出生。爱好问学和诗词。曾在省市媒体发表过作品。
提示:向上滑动页面即可浏览

岚山诗话编辑部:

主   编:恍若流年  顾   问:王声春、林泽祥

编   审:秋雨芬、邢小锋、郑香丽  主播团长:叶子晴

执行编辑:天涯一支剑  推   广:蔷薇下的幸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