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2的山西大同,城门之外挖贝壳,塞外风景很苍凉

 古稀老人赵 2022-03-18

1932年,美国土壤科学家罗伯特·拉里莫尔·彭德尔顿来到山西大同,在这座古老城市的周边进行考察,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通过这些苍凉的老照片,让我们感受到90年前的大同与今日“山水之城”的大不同,真真是换了人间的感觉。

文章图片1

通往大同的道路

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塞外,介于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接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有着不一样的地理风貌。这是大同城外一条繁忙的道路,车夫赶着马车艰难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的黄土道上。

文章图片2

苍茫的旷野

距离道路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石碑,虽然下有驮碑的赑屃,但显然是新竖立起来的,因为上部是一个镂空的类似五角星的装饰。更远处的旷野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座石牌坊。

文章图片3

路边的寺庙

道路上的两辆厢式马车,这是当时北部地区最常见的载客工具。路边是高大的树木和一座造型精巧的寺庙。作为一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城,大同境内遍布大小寺庙,最有名的当数浑源县大磁窑镇的悬空寺和位于市中心的华严寺,都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章图片4

寺庙内景

一座古老寺庙的内部景象,门楼写有醒目的“声灵赫濯”四字,下面坐着一些休息的民夫。门楼后面是一排大殿,上面挂面了还愿牌匾,门楼的右侧写有“马王庙”的字样。不知是不是在今天大同的马王街庙街上。

文章图片5

接近大同

大同境内的地形丰富多样,不但有山地、丘陵、还有盆地和平川。本图的拍摄位置在大同城的西北方向,地上的砾石沙壤因为历经岁月的侵蚀已变得沟壑纵横。一名助手站在沟壑边上正在眺望远处的大同城。

文章图片6

北城墙之上

北魏时,大同(当时叫平城)曾作为都城,经过近百年的经营,大同成为一座由宫城、内城和郭城共同组成的庞大都市,城内遍布着美轮美奂的宫廷建筑和殿宇楼台。图为彭德尔顿和助手正在北城墙上采样分析夯筑城墙的土壤。

文章图片7

挖贝壳

彭德尔顿的助手和一些当地的孩子正在大同城外挖掘贝壳。二百多万年以前,大同盆地曾是一个浩瀚无际,碧水连天的内陆湖。沧海桑田,湖水随着岁月更迭渐渐消失,曾经的水生物也被深深地埋入地下。

文章图片8

城外发掘地

早在上个世纪初,当地百姓就已经发现了大量的古贝壳。因为认知水平有限,人们或者将这些古贝壳和古生物化石当做垃圾扔掉,或者以极便宜的价格卖给一些药铺当了药材。

文章图片9

前往云冈石窟的道路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图中的马车正载着客人前往游览。土质的路面非常松软,马车经过留下的车辙印迹清晰可见。前面不远处就是石窟所在地。

文章图片10

石窟客栈

云冈石窟前的一家客栈,供前来参观的人们歇脚和住宿。客栈门前停着马拉客车和货车,客房旁边是一座马厩。

文章图片11

原野景象

云冈石窟附近的风景,高大的树木和稀疏的庄稼。从图中看,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并不繁茂,可能是土地贫瘠的原因。

文章图片12

耕种的农夫

一名男子正在一块小得可怜的田里劳作,种子已经埋入土下,他正拉着一个小石磙将地面压平。

文章图片13

农夫的儿子

农夫的儿子也来帮助大人干活,单薄的身体扛着一把大锄头。面对眼前长着洋面孔的不速之客,神情沉静。

文章图片14

古井

野外一口水井,不知有多少年头了,大理石的井口内壁已经被绳子磨出深深的沟槽。不得不让人感慨时间的力量,可以抹去一些东西,也能留下一些痕迹。

文章图片15

火车站

大同境内的一座小火车站,一列小火车停靠在这里。铁道旁又是一座寺庙,屋角边小亭子里挂着一口铁钟 。照片前景,是两个戴着礼帽的男子,应该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

文章图片16

跨越山谷的火车

从高处看一列运载着煤炭的火车。大同有着我国最大的煤矿,而且煤层露头很多,因此在很早以前,当地的人们便开始使用煤炭进行冶铁和烧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