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道法交往艺术新思维探究题含答案
2022-03-19 | 阅:  转:  |  分享 
  
初中道法交往艺术新思维探究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探究题(共9题)

1、?材料一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有网友爆料称,在日本的某个寺庙景点内,一名中国游客为了能够插队取到该寺庙的泉水,竟然直接跳进了寺庙的池子里,随后用一个大塑料瓶子在上方取水,整个过程十分不雅,很多中国游客都对男子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谴责并对这名男子投以愤怒的眼神。如此恶劣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一时间也引来不少网友吐槽。

材料二春节前夕,欠下乡亲们巨款、在外躲债十几年的翟登富、王道珍夫妇回到了湖北老家,一一偿清旧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家过年了。”为了这个“堂堂正正”,过去的十几年里,夫妇俩在福建,新疆等地,睡土槽,打零工,种植棉花,香梨,历尽艰辛。20世纪90年代初,翟登富拿出积蓄自置设备,建起一个简易冰棒厂开始创业,随后,他借钱扩大生产规模。当时他承诺,向借钱的人支付利息。谁知经营出现了问题,冰棒厂彻底陷入绝境。几年下来,翟登富欠了17万多元债务,无力归还。1998年10月,面对债主催逼,翟登富与妻子无奈之下远走他乡躲债。翟登富夫妇用十几年完成自己的诚信救赎的故事,在当地和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很多网友认为,翟登富夫妇早年逃债有过,但十几年艰辛补过,找回了诚信,令人动容。

(1)材料一中男子的行为为什么会引起众多中国游客的“谴责”“愤怒”和网友吐槽?

(2)材料一中男子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3)偿清旧债后,翟登富说:“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在家过年了。”根据这句话谈谈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4)翟登富夫妇诚信救赎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践行诚信?

2、感悟善举,传递文明。

材料一:一个雨天,杭州公交车司机柴师傅把公交车上的黑色爱心伞,借给了一名抱着孩子的男乘客。让人没想到的是,男乘客特意定制了100把爱心伞表达感谢,回馈社会。有网友看到后留言说:“原来善举也会‘传染’。”

材料二:辽宁锦州有一个奶制品小店,女店主张桂梅每天都把开张的第一笔收入,放进爱心箱做慈善。从1元到200元……两年下来,积攒了7000元,其中5000元已资助给了周围的困难户。善举点燃了更多的爱心,激发了更多的人去行善。抚顺有“百姓雷锋”,沈阳有“沈阳好人”。老人倒在路上有人扶,钱包丢失有人还,路见不平有人管……辽沈大地洋溢着融融暖意。

(1)两则材料向我们传递出哪些信息?

材料三:武汉大学里,樱花如期绽放。美中不足的是,“樱花劫”又一次不请自来:有游人随手折花,或把树梢拽至下巴,摆出各种造型;也有游人干脆坐上树干,甚至爬到树上晃枝杈,搞一场“人工樱花雨”。

(2)对材料三中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应谴责他们什么?

(3)将材料三中的现象与前两则材料作对比,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4)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以“我与社会文明”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言。

3、材料一:2017年清明节期间,九江市交巡警总队4月2日至4日,共出动警力9483人次,出动警车3205辆次,设置检查卡点1688个,检查车辆64211辆次,查处酒驾124起、超速3441起、超员1255起、疲劳驾驶353起、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387起。为全市人民营造了“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良好的社会秩序。

:材料二:1有的人带着早点在公交车上吃,天气渐热,早点的味道在车厢里飘荡。食物带来的气味与食物包装垃圾给公交车司机与乘客带来了烦恼。育名师)

材料三: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品学兼优,自从结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觉得和朋友们在一起很开心、没人管,无忧无虑的。”后因搞钱上网,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判刑。

?(1)材料一中九江警方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哪些重要意义?

?(2)材料二中在公交车上吃早点的人是尊重他人的行为吗?为什么?

(3)材料三陈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4、春天来了,气温回暖,外出踏青赏景的市民也多了,公园、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成了市民拥抱春天的好去处。2017年3月25日、26日,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兵分三路对诗城部分公园、景区游客文明出游情况进行暗访,所见有喜有忧,发现个别游客依然无法做到文明出行,随地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实在大煞风景,部分游客在文明旅游方面还需好好补补课。

结合上述现象,某市从2017年5月起开展“文明市民”月评活动,你所在的学校结合这个活动,开展“文明践行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并打算利用周末去广场进行公益宣传,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l)日常生活中你还观察到哪些不文明的行为需要改正?请按要求分别列举。

公共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社区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

(2)践行文明,还体现在日常交往中,请你列举4个交往中的礼貌用语。

(3)请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学校举办“文明践行从我做起”主题公益活动的两条理论依据。

5、(文明有礼从我做起)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中男孩的做法是一种什么行为?有什么危害?你周围还存在哪些类似的行为。(请列举两例)

(2)结合漫画,谈谈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6、(情境探究?学以致用)

以下是新新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清明小长假,新新和表哥一起坐上了开往青岛的高铁去旅游。表哥上了车不管不顾地坐在靠窗的别人的座位上……

(1)新新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3月5日,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妈妈说影响学习,叫新新不要参加了,新新很犹豫……

(1)新新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三:暑假,新新随父母到云南游玩,进傣族寺庙参观时,被告知按习俗要脱鞋进入,以示敬意。

(1)新新的正确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情境一:明明与同学小强一起过马路,他们遇到了红灯,小强说:“没关系,咱们跟着前面这群人一起闯过去,人多没事。”

(1)明明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明明班有个刘姓男生个子矮,长得胖,有个男同学偷偷帮刘同学取了个绰号“矮冬瓜”,并让明明和其他同学一起喊“矮冬瓜”。

(1)明明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推进法制建设建设和谐社会

(热点回眸)???



(法律条文)



(网友观点)



(1)综合上述,请你就此事发表一则短评。

(2)为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请你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建议。

9、为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江苏省正在全省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这在全国尚属首次。(注:“八礼”: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举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盐城市某初级中学八年级(1)班以“学八礼四仪,做礼德少年”为主题,将同学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开展活动,请你也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资料:南京少年在埃及神庙涂上“到此一游”,大陆小孩在香港地铁撒尿……2013年5月,江苏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专项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并不真正掌握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文明礼仪要求;部分未成年人还出现“在学校表现好,在家里和社会上表现弱”的一人两面现象……针对此类问题和现象,江苏省文明委决定,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1700万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⑴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江苏省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到了本校八年级(3)班同学召开的“学八礼四仪,做礼德少年”的主题班会中展示的部分材料

四仪的内容 四仪的目标及要求 入学仪式 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成长仪式 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青春仪式 让初中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成人仪式 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 (2)请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要实现上表中“四仪的目标及要求”需要我们增强哪些方面的意识?

第三小组同学通过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如下信息:

调查内容 公共场所插队 对老师同学撒谎 在文物景点上刻字留念 调查结果 37% 32% 20% (3)请联系上表中的信息,谈谈你怎样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八礼四仪”?并为本校“八礼四仪”的宣传教育设计一个行动方案。(至少两种活动形式)



============参考答案============

一、探究题

1、(1)材料中插队取水男子的行为是错误的,损害了其他排队取水人员的利益;损害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损害了国家形象;是道德缺失的表现。

(2)要做到举止文明。

(3)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4)①要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材料中不文明旅游的行为,损害了其他排队取水人员的利益;损害了我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损害了国家形象;是道德缺失的表现,所以会受到“谴责”“愤怒”和网友吐槽。(2)本题考查文明礼貌的做法,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男子的不雅行为是不文明的表现,没有做到举止文明,所以他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举止文明。(3)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识记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等方面来回答。(4)本题考查践行诚信,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要树立诚信意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弘扬诚信文化等方面来回答。

2、(1)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爱心是可以传递的,与人为善是创造文明社会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并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文明素质低;规则意识淡薄;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责任意识。

(3)我国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不文明现象,一些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亟待提高。

(4)示例一:构建文明社会,需要你我共参与。示例二:创建文明社会,需要奉献爱心。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一中有网友看到后留言说:“原来善举也会‘传染’。”和抚顺有“百姓雷锋”,沈阳有“沈阳好人”。老人倒在路上有人扶,钱包丢失有人还,路见不平有人管,体现了我们的社会是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等等。(2)本题考查文明有礼、遵守规则、环境保护、责任。材料中“有游人随手折花,或把树梢拽至下巴,摆出各种造型;也有游人干脆坐上树干,甚至爬到树上晃枝杈,搞一场‘人工樱花雨’。”等行为,反映了一部分人文明素质低;规则意识淡薄;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缺乏责任意识。我们可以从文明有礼、遵守规则、环境保护、责任等方面来进行谴责。(3)本题要求对所有材料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结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分析、比较、综合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体现的是我国社会中存在的正能量,而材料三中体现的是我国部分公民素质较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不文明现象,一些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亟待提高的结论。(4)本题要求以“我与社会文明”为主题,写出自己的感言,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围绕社会文明即可,但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最好工整,易于记诵。

3、(1)①有利于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②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2)不是尊重他人的行为。因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3)①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②有了不良行为后,没有及时改正,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解析】

(1)本问考查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意义,这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部分。我们可以依据教材知识,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回答。在回答时,我们可以抓住关键词“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人民安居乐业”“激发对生活的热情”等具体组织答案。

(2)本问考查对尊重他人的正确认识。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材料,我们首先进行判断,在公交车上吃早点的人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接着,我们还要运用“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的知识具体进行解释说明。依据教材知识,尊重他人的意义,我们可以围绕着“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认真对待他人”“不冷落、忽视他人”等作进一步的说明。

(3)在我们的生活中,在青少年身上,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良行为,如材料中的:经常旷课去网吧上网玩游戏、到歌舞厅唱歌、帮朋友打架等,这类行为还没有发展到一般违法行为,但对青少年来讲聚有严重的危害性。其具有的危害性具体表现为:如果这些行为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这也是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点睛:本题通过两则材料分别向我们说明了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对尊重他人的正确认识。所考查的这些知识,均属于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以依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在回答第(3)问时,我们要紧紧联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结论。

4、(1)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公共场所吸烟。

交通秩序: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闯红灯的现象。

学校生活:下楼梯拥挤:在走廊上追逐打闹。

社区生活:宠物随地大小便;乱贴小广告。(开放性试题,答案切题合理即可)

(2)开放性试题,答案切题合理即可。示例: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告别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时说“谢谢”。

(3)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

【解析】

(1)本问考查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的表现,要求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说明。通过此问的设立,旨在让同学们意识到文明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讲文明的意识,落实行动。回答此问时,学生只要能从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入手找出即可。注意一定要注意场合对应。

(2)礼貌用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能从身边举出实例即可,如:“请”“谢谢”“您好”等。本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的回答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本问考查从教材知识的角度回答讲文明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我们可以围绕着“文明对个人的重要性”“文明对社会的重要性”“文明在国家交往中的重要性”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睛:本题从学生身边的不文明事例入手,让学生善于发现不文明现象,从而增强学生讲文明的紧迫感。前两问都是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最后上升到运用教材知识说明讲文明的重要性。这样有理有据,层层深入,考查问题的角度新颖。

5、(1)①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②这种行为会妨害与同学的交往,影响人际关系质量,影响他人学习;等等。③例如:说脏话粗话、恶语伤人、顶撞老师、对人态度粗暴、随地扔垃圾等。

(2)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详解】

(1)本题考查文明的相关知识。漫画中男孩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的危害:从同学的角度讲,会妨害与同学的交往,影响人际关系质量。从他人的角度讲,可能会影响他人等。不文明行为还有说脏话粗话、恶语伤人、顶撞老师、对人态度粗暴、随地扔垃圾等。

(2)本题考查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的相关知识。做文明有礼的人,在语言上,就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在行为举止上,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生活中,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6、提醒表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遵守规则;尊重社会公德等。???说服妈妈,积极参加???参加志愿者活动是热心公益的亲社会行为,有利于锻炼能力,培养责任感等。???脱鞋进入(或入乡随俗),尊重民俗;???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解析】

情境一:该题考查遵守规则,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清明小长假,新新和表哥一起坐上了开往青岛的高铁去旅游。表哥上了车不管不顾地坐在靠窗的别人的座位上......做法错误,要提醒表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因为遵守规则是公民要求;我们要学会尊重社会公德等。据此作答即可。

情境二:该题考查亲近社会,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妈妈说影响学习,叫新新不要参加了,新新很犹豫......要说服妈妈,积极参加;因为参加公益,可以锻炼能力,培养责任感等作答。

情境三:该题考查确对待传统礼仪和习俗,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暑假,新新随父母到云南游玩,进傣族寺庙参观时,被告知按习俗要脱鞋进入,以示敬意......脱鞋进入体现入乡随俗,是尊重民俗的体现;因为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答。

7、不闯红灯,并劝阻小强和其他行人的行为,等绿灯亮了再过去。???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靠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不喊别人的绰号,并劝其他同学不要这样做。???要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礼貌待人。???

【分析】

本题考查遵守社会秩序,以礼待人。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详解】

情境一:此小题考查遵守社会秩序。分析小强闯红灯行为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明明应该不闯红灯,并劝阻小强和其他行人的行为,等绿灯亮了再过;因为社会正常运转需要秩序,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靠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情境二:此小题考查以礼待人。分析材料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他人表现,明明应该不喊别人的绰号,并劝其他同学不要这样做。因为要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礼貌待人。

【点睛】

8、(1)①倒水伤人的女子杨某,其行为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根据刑法规定,已构成犯罪,必须承担法律责任。遇到此类事件,杨某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义务是统一的,我们增强法制观念,正确行使权利,行使权利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履行义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如果权益受到侵害,应按照法定程序理性维权,不能采用非法手段。③文明交往礼为先,应讲文明,有礼貌,学会尊重他人。前排乘客没能及时通过真诚道歉等方式化解矛盾冲突,导致冲突升级。④做情绪的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强自控能力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以法律为准绳,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

(2)①国家通过完善立法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严格执法,对非法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②社会应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违法可耻、守法光荣的舆论氛围,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③公民个人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到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尊重他人权利、讲究文明交往、合理调控情绪等知识。(1)本问要求对此事发表短评,实际上就是对倒水伤人的女子杨某以及受害者前排乘客的行为进行评析。杨某的错误最大,已经构成违法犯罪;但是前排乘客也有不对的地方。在评析对错的时候,也要适当说一说做法。倒水伤人的女子杨某侵害了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行使权利时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如果权益受到侵害,应按照法定程序理性维权,不能采用非法手段等;前排乘客应该文明有礼,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应该及时道歉等。(2)本问要求提建议,设问没有分角度,所以回答时应该分角度来回答。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应该进行宣传,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个人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

【点睛】

评价类题型:

这种题型一般会给出一种行为(积极或消极)或某个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回答:

这种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给行为定性)。这种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违背了道德和法律)。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或危害、影响)。我们应如何弘扬、学习(应如何解决)。

9、(1)从民族,国家,个人,三个角度回答。

(2)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意识;要有团队意识(集体意识);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增强孝敬父母的意识;学会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意识,增强宽容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改正缺点完善自我意识……

(3)班队会,晨周会,国旗下讲话等。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材料中江苏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体现了礼仪的重要性,所以根据所学,从礼仪对个人立身处世、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材料中“入学礼仪”体现了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所以从珍惜权利,履行义务的角度回答;“成人礼仪”中守法、感恩表明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孝敬父母等方面回答;“青春礼仪”中宽容和控制情绪,表明我们要学会宽容,增强责任意识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践行文明礼仪以及活动方案,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