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张元素应用 防风经验之探析

 曾经沧海刘卫国 2022-03-19

关于张元素应用 防风经验之探析

郑少奇 任北大 张保春

金元之前 不 同本草关于 防风功效记载

历代本草对防风功效均有记载 ,虽均有发挥然不尽一致。 为更 深入 了解 张元素使用 防风 的历史背景 ,就金元 以前主要本草著作对防风功效 记载进行简要 考证 。

1.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记载 :“ 防风,味甘 ,温 ,无毒。 主大风 ,头 眩痛 ,恶 风 ,风邪 ,目盲无所见 ,风行 周 身 ,骨节疼痹 ( 《御览》作痛 ) ,烦满。 久服轻身 。 一名 铜芸 ( 《御 览》作芒 ) 。 生川 泽。 ” _3 这一 时期 ,主要 提到防风主风邪 ,止头身痛及骨节痛痹 ,烦满及 目盲 ,并提出可久服有益 。

《金 匮要略方论》中虽未明确提出防风之功效 ,但经统计 ,方中共 出现防风 6 处 ,分别为侯 氏黑散 、防己地黄汤、桂枝芍药知母 汤方、 薯蓣丸风气 百疾 、竹叶汤方产 后 中风、 紫石寒食散 方治伤寒 ,主要 功效均为 祛风解表止痛l4j 。

2 .魏晋南北朝 时期

《名 医别录》记载 :防风味辛 ,无毒 。 主治胁痛 、胁风头面去来 ,四肢挛急 ,字乳金疮 内痉。 叶,主治中风热 出 ( 得泽 泻 、 藁本治 风 ,得 当 归 、 芍 药 、 阳起石、 禹余 粮治妇人子风 ,恶干姜 、 藜芦 、 白蔹 、 芫花 ,杀附子毒 ) 。

《名 医别录》与《神农本草经》关于 防风之记载相 比,有 了 较大 变化。 首先 从性 味 上提 出 防风味辛 ,并未提到 甘 味,同 时首次提 出 防风 叶主治 中风热 出 ,由此可以推断防风叶味偏凉 ,至少不是温性。其次提出防风具有 治疗胁痛 、 胁风 、 四肢挛 急等功效。 再者明确 提出 防风使用 配伍 及禁忌 ,如“ 得 泽泻 、藁本治风 ,得当归 、 芍药 、 阳起石、 禹余粮治妇人子风,恶 干姜、 藜 芦、 白蔹、 芫 花 ,杀 附子毒 ” 。 前者较之于后者更完备 ,对临证治疗亦颇为有益。

3.隋唐时期

《药性论》记载 :“ 主心腹痛 ,四肢 拘急 ,行履不得 ,经脉虚赢 ,骨节间 疼痛。 ” _6 《日华子本草辑注》记载 :“ 治三十六般风 ,男 子一 切劳劣 ,补中 益神,风赤眼,止泪 及瘫缓 ,通利 五脏 关脉 ,五劳七 伤 ,赢损盗汗 ,心烦体重 ,能安神定志 ,匀气脉 。” r这段时期 ,提出 防风祛 风止痛 以外 ,首次提 到防风的补 虚功效 ,提示临床虚证 、 实证可灵活运用 。

4.宋代

《证类本草》记 载 :“ 味甘 、辛 、温。 无毒 。 主大风 ,头眩痛 ,恶风 ,风邪 ,目盲无所见 ,风行周 身 ,骨中医文献杂志节疼痹 ,烦 满 ,胁痛胁 风 ,头面 去来 ,四肢 挛急 ,字乳 ,金疮 ,内痉。 久服轻身。 叶,主中风热汗 出。 一名铜 芸。 一 名 茴草。 一 名 百 枝。 一 名 屏风 。 一 名茼根 。 一名 百蜚 。 生沙苑川 泽及邯郸、 琅邪 、 上蔡。二月 、 十月 采 根 ,曝干 。 得泽 泻、 藁本疗 风。 得 当归、 芍药 、 阳起石 、 禹余 粮疗 妇人 子 脏风 。 杀 附子毒。 恶干姜、 藜芦 、 白蔹 、 芫 花。 ” _8 在 药物 配伍 方面 :经验后方“ 治破伤风。 防风、 天南星等分 ,为末 。每服二三匙 ,童子小便五 升 ,煎至 四 升服,愈 即 止。又方治崩 中。 防风去芦头 ,炙赤色 ,为 末。 每 服二钱 ,以面糊 酒 调 下。 更 以 面糊 酒 投 之 ,此 药 累 经有效。 ” ]

《证类本草》关于防风功效记载综合 了古代 医家的描述 ,内容详实完 备 ,并在经验 方 中记载 防风有“ 治崩 中” 的功效且“ 累经有效 ” ,首次提出 了防风具有止血 的 功效 ,这个 功效 在现 代 临床 中鲜 有应用 ,应加 以验证运用 。从以上本草记载中 可以总结得知 ,在张元素之前 ,所记载防风为 味甘辛性温 ,主要功效祛风止痛 ,兼有治 目盲及补虚、止血之作用 。

张元素关于防风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

1. 内 涵认识

张元素《医学启源 · 用 药备 旨》中载防风为“ 风升生” 中首位 药,“ 气温 味辛 ,疗风通用 ,泻肺 实,散头 目中滞气 ,除上焦风邪之仙药 ,误服泻人 上焦元气 。 ⋯ ⋯ 其用 主治诸风及去湿也。 ” _9 《珍珠囊》记载 :“ 防风 ,甘 ,纯 阳,太 阳经本药。 身去上风 ,稍 去下风。 与干姜、 藜芦、 白蔹 、 芫花相反。 ” _9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 药式》 中将 防风功效总结 为泻肺气 、搜风、 解肌及祛湿四方面 J 。

张元素认为 防风为 治风通用 之品 ,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 ,泻肺实。 这和现代 中药学及 当今临床使用 基本一致 ,但是泻肺 实 ,泻上 焦元 气在现代 中药学和临床使用 中鲜有体现。

2.临床应 用

《医学启源》 张元 素在 《医学启源 · 主治 心法》中共提到防风 25 次,主要功效如下。

① 祛风 。 张元素认 为 ,防风 为 疗风通 用 之 品 ,无论是内风 、外风、 风热、 风寒均可以配伍使用 。 正如其在“ 用药凡例” 中说 “凡诸风 ,以防风为 君,随证加药为佐 ” 。

②解表。 张元素在主治心法第七 “ 中风” 中言 :“ 手足不遂者 ,中腑也 ,病在表也 ,当先发汗 ,羌 活、防风 、升麻 、柴胡 、 甘草各二钱⋯ ⋯ 随经用 之。 ”

③ 祛湿化痰。 张元素在主治心法第一 “ 随证治病用 药” 中 言:“ 脾 胃受湿 ,沉 困无力 ,怠惰嗜 卧,去痰 。 用 白术 、 枳实 、半夏 、 防风 、 苦参 、 泽泻 、 苍术 。 ”另外张元素在主治心法第十 四“ 咳嗽” 中无 论有痰无痰均配伍使用 防风 ,而其 中有痰之 咳嗽均伍用 白术、半夏、 防风三味药 ,可见这是其在祛痰时常用 的对药 。

④泻热。 虽防风性温 ,但元素在 目疾治疗 中用其泻 火。 如 “ 凡眼暴发赤肿 ,以防风 、黄芩为 君 以泻火” ,“ 目连闪 ,肝热 ,柴胡 、 防风 、甘草” 。在《医学启 源 · 六气方 治》的 62 方 中,共 出现防风 9 次 。 其 中 7 次为 主方伍用 ,均 出现在六气方治首篇“ 风” 中 ,分别为 防风通圣散 、灵砂丹 、神仙 换骨丹 、不换金 丹、 花 蛇续命汤 、 防风天麻 散、 大通圣白花蛇散 。 其余 2 次为加减 中使用 ,分别为 :①凉膈散中 “ 风 眩 目痛 ,加 川 芎 半两 ,石 膏 三两 ,防风 半两” ;②姜附 汤 中“ 挟 风不仁 ,加 防风半 两 ” 。 在除“ 风” 外的五气方治中其余方均为伍用 防风。

《脏腑标本寒热虚 实用 药式》 防风于此书 中共 出现 3 次 ,总结其主要功效如 下 :

①脾实证 泻肺 气。 “ 金 为土之子 ,土满则 肺气壅遏 ,泻 肺气 ,所 以 消 满。 诃子 、 防风、 桑 白皮 、 葶苈 ” 。

② 小肠证 解肌。 “ 阳邪 每多 自汗 之证 ,故不用发表 ,且小肠经专 主上部 ,与 足 阳明解肌不 同 。 藁本 、羌活 、防风、蔓荆 ” 。

③肝风证搜风。 “ 肝主风木 ,故诸风属肝 ,搜风之法 ,于 肝经 独祥 。 羌 活、 荆 芥 、 薄荷 、 槐 子、 蔓荆子、独活、 皂荚 、乌 头 、防风 、 白附子 、僵蚕 、蝉蜕。 ”

关于防风祛湿功效探析 张元素在《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 药式》 中将祛 除湿邪分 为 “ 除湿 ” 、 “ 燥湿” 、“ 泻湿 热” 、 “ 化湿 热” 、 “ 散寒 湿 ” 。 除湿 用 半夏 、 白矾 、 白茯苓 、苡仁 、木瓜 、橘皮 ;燥湿用 白术 、苍术 、半 夏、 硫 黄 ;泻湿 热用 大黄 、 芒 硝 ;化 湿热 用 苍术 、白术 、半夏 、茯菩 、橘皮 、生姜 ;散寒湿用 干姜 、 附子、草果 、官桂 、 丁香 、 肉果 、 人参 、 黄芪。 然 均 未 提及或使用 防风 。

而《医学启 源 · 用药备 旨》 ,在当归 拈痛汤方中使用 防风温 散经络 中 留湿。 “ 治湿热 为病 ,肢节烦痛 ,肩背沉重 ,胸膈不利 ,遍 身疼 ,下注于胫 ,肿痛不可忍 。 经云: 湿淫于内 ,治以苦温 ,羌活苦辛 ,透关利节而胜 湿 ;防 风甘辛 ,温散经 络 中 留湿 ,故 以为君。 ” “ 主治心法 ” 中亦提及防风祛湿化痰之功效 。张元素把防风功效归 纳为 “ 其用 主治诸 风及去湿也 ” ,在 主治心 法中 提到防风 有祛风、 解表、 祛湿化痰 、泻热之作用 。 然从其方剂配伍使用 当 中可以看出 ,张元素使用 防风 主要用 于“ 治诸风 ” ,次用 于泻肺实 ,而在胜湿止痛方面几乎没有应用 。 现代临床中防风祛风作用 应用 相 对 比较广泛 ,其泻肺实及祛湿化痰之 配伍 应用 经验 因所 留记 载颇少且 无医案记载 ,临床所 用 较少 ,但 从另 一 方 面也提示 我们临证诊治过程 中应 引 起对 防风此功 效之重视 ,不应单纯 囿于书中经验记载而放弃临床验证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