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的艺术》摘抄

 豆芽悟 2022-03-19
最近花了一周的零散时间,通读了今天要介绍的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一书。个人对这种社会心理学书籍,暂时谈不出啥有价值的见解。以下主要摘抄部分觉得有意义的句子

人最底层的需求
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离,从而使他从孤独的囚牢中解脱出来。
一个人在幼儿阶段,他还没有什么发展,仍感到同母亲一体。母亲在身边,他一点也没有孤独感。他的孤独感被母亲的身躯、乳房、肌肤的伴随所消除。只有到了母亲的身躯伴随已不能消除他的分离和孤独感时,她才有克服分离的需要。

成熟的爱
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
爱是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的实践,这种行为只能在自由中实现,而绝不能作为强迫的结果。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正是在给予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干。这种增强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在于给予的行为。

爱的基本要素
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其中尊重意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长和发展应该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意为没有剥削。尊重仅存在于自由的基础上。
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在成熟的人身上才能找到这四者的交融形态;凡成熟的人都能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他们放弃了自诩为无所不能的自恋的梦想,把已获得的谦恭置于真正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精神力量基础之上。

父母与子女之爱
母爱是无条件的,孩子不必为了被爱而做任何事。随着孩子变得独立,他与母亲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事关存亡的重要性,与父亲的关系却越来越重要。
弗洛姆认为: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支柱,代表思想的世界,人化自然的世界,法律和秩序的世界,原则的世界,游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并指引他步入世界之路的人。父爱是有条件的爱。这种爱的原则---我爱你,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
六岁以后的孩子开始需要父爱,需要他的权威和引导。母亲起到保证孩子生活安全的作用,而父亲则有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应付来到这个大千世界所面临的那些问题的责任。
成熟的人不受外部父母形象的影响,而是在内心建立起父母的形象。通过在他自身对爱的能力基础上建立起母性的良心,在自身理智和判断基础上建立起父性的良心。如果他只有父性的良心,便会变得苛刻,不通人情;如果他只有母性的良心,便易于失去判断能力,并阻碍他自己及他人的发展。
智力健全的基础和成熟的标志,存在于这一从对以母亲为中心的依附到对以父亲为中心的依附,并最终达到两者综合的发展过程中。引发精神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一发展过程的失败。

爱的对象
兄弟的爱是对所有人类的爱,它以没有独占性为特征。
性爱是对另一异性的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从其本性来说,它是排他的,不具有一般特性的爱。
自爱:倘若一个人能卓有成效地爱,他会爱自己;倘若他仅能爱其他人,他便根本不会爱。

爱的意义
1、心理学的最终归宿是爱
2、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

怎么看这本看似鸡汤的书
到了最后,感觉还是有必要谈谈自己对这本书内容的一些个人看法。
1、可能是社会制度、周围环境已让我们不相信了弗洛姆说的: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但如果我们回归自己的内心:每个个体最有可能影响的是自己,如果人人都希望接受,而不是给予,可想而知,给予是多么宝贵。
2、弗洛姆从头到尾都没提到当你付出爱后,你要期待回报。或许这种境界上升到了宗教的高度。做一件事如果发自内心,就要在潜意识里不求回报。否则如没有如自己所愿,反而会求而不得,反生怨恨。
3、人类通过爱来克服分离。爱不是为了通过依赖对方,弥补自己原本的不足,而是自己先具备了爱人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