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向前报考黄埔一期,数学交白卷也录取,只因需要北方人

 兵说 2022-03-19

作者:莫孤烟

1924年3月初的一天,22岁的湖南伢子蒋先云突然接到组织上的通知,让他赶紧到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院去。那里是区委所在地,一定有要事要他去办。

蒋先云五四运动时期就是衡阳的学生骨干,1921年末就加入了组织,是当地有名的进步青年。时局动荡,南方各省革命洪流暗波涌动,正是革命青年大显身手的时候。而他本人此时正因为组织工人运动,而被警局重金悬赏捉拿。

到了通知地点后,蒋先云看到还有还几个同志也在场。湘区委员会负责人何叔衡神情严肃地告诉他们:中山先生准备在广州办一所军校,我和润之都希望你们去。革命要发展,没有自己的军队是不行的,我们要培养一批我们自己的军事人才。今天叫你们来就是参加初试的,过关了就开介绍信,去上海参加复试。

按照中山先生的想法,黄埔一期招生在全国各省都有名额,委托一大代表回到各自地方后代为招生,也就是说各自随意出题,觉得符合条件就开介绍信。通过初试的考生就拿着介绍信去上海或者广州参加复试,合格者再到广州参加总复试。不过在当时军阀林立的背景下,谁也不敢大张旗鼓地公开招生,所以初试的范围都很小,有些地方甚至只要报了名就给开介绍信,根本不用考试。

【蒋先云 陈赓 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

何叔衡给蒋先云他们出的题是——试述报考黄埔军校的志愿。这种题没有标准答案,全凭现场发挥。学生出身的蒋先云知识积累丰富,也有较多社会经验,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关于打到列强除军阀的雄文,顺利通过了初试,随后拿着介绍信赶往上海参加复试,再次过关后奔赴广州参加总复试。

蒋先云是组织推荐去考黄埔的,而徐先前(原名徐象谦)则是主动报考的社会青年。他原本是小学老师,被辞退后失业,偶然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的招生广告,不觉心头一震,马上联络了十几个老乡前往上海参加复试。他在回忆录中说,他哥哥认识一位姓郭军官,此人答应保举他,所以他没有经过初试就拿到了参加复试的介绍信。

【蒋先云填写的调查表】

来到上海后,看了招生简章,徐象谦才知道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个环节,而且笔试里面有数学,这是他完全不懂的。等到上了考场,国文和政治两门课都不在话下,唯有数学交了白卷。徐象谦走出考场,想的是赶紧收拾行李回家,免得丢人。谁知结果一公布,湖南来的18个考生被淘汰了8个,而山西来的十几个人居然全部过关。

后来人们得知,由于北方路远,前来投考的北方考生数量很少,所以放得很宽,只要不是考得太差,基本是上照单全收。北方考生受到了特殊的照顾,甚至有些人不参加考试都能过关。

杜聿明、关麟征、阎揆要等11个陕西青年前来投考,误了行程没赶上。他们硬着头皮求助同乡于右任,于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给校方写了推荐信,说陕西来了十几个娃,考试没赶上,革命要向北方发展,队伍里不能没有北方人,能否网开一面。于先生的信起了作用,杜聿明等人没参加上海复试,直接去广州参加了总复试。

【杜聿明】

1924年3月29日,报考黄埔军校的1200多名学员,齐聚广州高等师范学堂进行总复试。首先进行的是资格审查,一共有“年龄、学历、身体、思想”四项。这里面“思想”是柔性指标,无法做出量化评价,而其他都是硬指标。不过,那个年代既没有身份证,更没有人面识别,资格审查这一块免不了有水分。例如广东人周士第看出了北方人考试有很大优势,于是把自己的原籍改成了河南。浙江考生胡宗南年龄已经28岁,超过了25岁的上限;湖南考生宋希濂只有16岁,未到18岁的下限。但他们虚改年龄,也都蒙混过关。

尽管“身体”一项中没有明确规定身高的要求,但不足1.6米的胡宗南在人群中实在显得太矮,考官表示不予通过。胡宗南百般哀求而不得,当场发飙:革命者怎能以貌取人?须知中山先生和廖仲恺都比我高不了多少!谁知廖仲恺正好在场,看这个小个子个性十足,当场批准审查过关。

【白崇禧、陈诚、胡宗南等将领合影】

资格审查之后是正式考试,考题由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和苏联顾问共同制定,有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据杜聿明回忆,考试题目不难,数学是考几道四则混合运算题,语文则是一道既简单又不简单的作文——你为什么要信仰三民主义?宋希濂的回忆和杜聿明有出入,他说第一期考试作文题是“论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道”。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样的考题简直如同儿戏。但在那个年代,以国人的总体教育水准而言,能答上一份优质考卷的人也算学霸级的人物了。更重要的是,黄埔招生并非水平测试,而是选拔测试,原定招生324名,其中冀、鲁、晋、陕、豫、川、鄂、湘、皖、苏、浙、赣、闽、粤、桂每省都有名额,最终录取了350人,而考生总数有1200人,可见大部分是要被淘汰的,其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今天的高考。

连考三天后,成绩公布,陈赓、蔡申熙、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王尔琢、周士第、阎揆要……这些近代史上如雷贯耳的人物榜上有名,而蒋先云则高居榜首。

黄埔军校办的是短训速成班,学制很短,因此学员只能学到一些初级的军事知识以及基本的队列操典。从办学质量来说,黄埔军校不见得就比保定军官军校、云南讲武堂强。所不同的是,这些不远千里前来投考黄埔的热血青年,不论今后走上了哪条道路,在当时都是怀揣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而非单纯为了谋取个人前程。正如军校门口的对联所书:“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也正是他们和旧军校生本质上的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