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2022-03-19 | 阅:  转:  |  分享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4分)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诗。2.(4分)依据课文填空。①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②,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③陈涉太
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④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所在。(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3.(4分)根据提示
默写。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②毛泽东在《沁
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杰的诗句是:,。(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4.(4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
问题。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
。②那:即“哪”。(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5.(14
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
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
,乃智穷也。(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汝之
不惠②何苦而不平③惧其不已也④不足学(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山不加
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C.以残年余力何以战D.其如土石何屠自后断其股(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忌不自信。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南冥者,天池也。(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二、现代文(40分)(一)(10分)6.(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时间的脚印(节选)陶世龙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
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
变成了海洋的中心。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
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
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
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
,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
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
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
,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1)请从选文中
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3)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二)(14分
)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悬崖边的树林清玄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
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
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
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
中。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
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
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
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
、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
通过的。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
,再转回来吧!”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
造我的王雨苍老师。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
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
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
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
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
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
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
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
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
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
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选文有改动
)(1)简述王雨苍老师改造“我”的经过。(2)你认为王雨苍老师是怎样的人?(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父亲有何作用。(4)简析以“悬
崖边的树”为题的妙处。(三)(16分)8.(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寂寞林公胡文彬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
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
;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位于澳门路16号的林则
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灼为惊喜!②始建于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出林则徐的
生平业绩、字画著作。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
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
史的风雨、民族的灾难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
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
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
之地,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
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
的祠堂肆无忌惮地大声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
公,150多年前,可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的大纛,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⑤心
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
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
“真奇男子也”的血性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
的,只有仗剑而起,以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
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24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
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
入中学课本,因此,据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
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等待装修。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
,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选文有改动)(1)阅读第
①﹣③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凝重”“沉重”的感受。(2)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品味语
言。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②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三、写作(50分)9.(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
景致的记录和感悟。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2020
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4分)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和理解名句的能力。解答直接默写时,要结合所给出的语句,联系自己掌握的内容,完成
填空即可。【解答】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易错字:杨、郎)【点评】要求句子一定要记
准确,不要背错,不要写错别字。2.(4分)依据课文填空。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②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③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陈涉世家》)④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惟义所在。(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不求闻达于诸侯(注意“
侯”的书写)②苔痕上阶绿(注意“痕”的书写)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意“鹄”的书写)④行不必果【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
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4分)根据提示默写。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
杰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
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注意“磨”的书写)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
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
避识记误区。(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4.(4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长安听百舌①韦鼎万里风烟异,一鸟忽
相惊。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
么情感?(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分析】《长安听百舌》是南朝陈诗人韦鼎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诗是表达了一种作客思乡之情。诗
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此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揭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
之情,故国之思。【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
。此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揭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惊”字,紧承
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惊”为“心惊”之意,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
声不禁使诗人突然意识到已经是又一个春天来临,此时的江南风光自然会更加秀丽,也更令人怀念。百舌声是诗人在家乡时听惯了的,如今在异乡又
突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自然更增强了诗人对江南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久客思归,不得不使诗人闻百
舌声而骤感惊心。答案:(1)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2)“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
凝神状态,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参考译文】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
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三)阅读文言文,
回答问题。(14分)5.(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愚公移山》)【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
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汝之不惠同“慧”,聪明②何苦而不平愁③惧其不已也停止④不足学值得(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而山不加增若夫日出而林霏开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辍耕之垄上C.以残年余力何以战D.其如土石何屠
自后断其股(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DA.甚矣,汝之不惠!B.忌不自信。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分析】【参考译文】【甲】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
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
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
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
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乙】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
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对付一个人,不
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得过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后
来,刘邦和项羽打仗,刘邦智斗,而项羽则以蛮力力取,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这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之境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
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你真的太愚蠢了!
惠:同“慧”,聪明。②句意:还怕挖不平吗?苦:愁。③句意: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④句意:不值得学。足:值得。(2)本题考查学
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而:表
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B.之:的/之:到,去;C.以:凭借/以:凭借;D.其:表反问语气/其:它(的)。故选:C。(3)本题考
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A.倒装句;B.倒装句C.倒装句D.判断句。故选:D。(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之,用于主
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顽固。彻,改变。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②重点词:略,一点。竟,结束。句意:可
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甲】文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
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
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答案:(1)①同“慧”,聪明;②愁;③停止;④值得。(2)C(3)D(4)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
可改变的地步。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5)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
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
: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
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二、现代文(
40分)(一)(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时间的脚印(节选)陶世龙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
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
?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
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⑤古
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
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
些都叫做“化石”。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
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
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
的来临。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
候泥土龟裂的形象……(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3)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
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分析】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
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传奇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这样的“石头记”,是大自然留
给我们的宝书,可以引导我们寻找“地下的宝库”,为人类造福。【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阅读全文,根据“从‘死’的石头上,我们
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
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等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
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一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
特点的分析。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很可能”有猜测的意味,表示不肯定的意思,语言严谨,留有
余地。所以不能删去。答案:(1)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
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3)“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点评】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列
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
性。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事物的特征/事理。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
更充实。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二)(14分
)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悬崖边的树林清玄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
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
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
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
中。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
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
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
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
、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
通过的。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
,再转回来吧!”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
造我的王雨苍老师。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
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
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
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
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
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
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
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
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
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
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选文有改动
)(1)简述王雨苍老师改造“我”的经过。(2)你认为王雨苍老师是怎样的人?(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父亲有何作用。(4)简析以“悬
崖边的树”为题的妙处。【分析】本文写“我”读初中时,成绩不好,父亲对“我”很失望,只考上私立瀛海高中;高二时候,王雨苍老师的到来改
变了“我”,他肯定、鼓励“我”,使“我”获得进步并坚定了走写作道路的信心。文章以“悬崖边的树”比喻王老师,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赞美
、感激、怀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由第6段“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
“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等内容可概括为: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由第
7段“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
”“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可概括为:对“我”的文章
,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
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可见,王老师教学水平很高。由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可见,王老师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由“他之所以退
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可见,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由“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
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可见,王老师
教育方法得当。由“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可见,王老师文学功底深厚
。(3)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此题要从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
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王老师
关爱学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父亲对“我”的失望,也体现了“我”的成绩很差,一方面为后文王
老师对“我”关心、鼓励的情节作铺垫,另一方面与后文“我”获得的进步形成对比,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4)本题
考查标题的赏析。“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悬崖边的树”以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王老师
,蕴含着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比喻手法使标题生动、新颖,能吸引阅读兴趣。答案:(1)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
定、鼓励“我”;对“我”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2)教学水平很高;关爱学生、和蔼可
亲;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教育方法得当;文学功底深厚。(3)①父亲对“我”的失望与王老师对“我”的肯定、鼓励形成对比,突出了
王老师关爱学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作用之大,表达了“我”对王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②父亲对“我”的失望
,表现了当时“我”成绩很差,这为后文王老师关心、鼓励“我”的情节起铺垫作用;最初成绩差、自我放弃,与后文“我”获得进步、坚定写作方
向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4)标题运用比喻手法,生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交代了文章
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激之情。【点评】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
语;(2)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3)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三)(16分)8.(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寂寞林公胡文彬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
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
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位于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
灼为惊喜!②始建于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出林则徐的生平业绩、字画著作。
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
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史的风雨、民族的灾难
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
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
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造福
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
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的祠堂肆无忌惮地大声
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公,150多年前,可
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的大纛,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⑤心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
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
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真奇男子也”的血性
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的,只有仗剑而起,以
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
等的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24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因此,据
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
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等待装修。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
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选文有改动)(1)阅读第①﹣③段,说说作者为
什么会产生“凝重”“沉重”的感受。(2)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品味语言。①从修辞的角度赏
析下面的句子。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②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
词。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本文写作者在福州打听林则徐和林觉民的纪念馆和
故居,为民众的不知晓而深感民族英雄被淡忘的悲伤;参观纪念馆和故居,让作者心生对两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最后由叙到议,作者表达了“如
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的忧虑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是第①﹣③段。由“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
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可知,民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
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可见,林则徐的民族精神使“我”肃然起敬,有“凝重”之感。由“我睁大
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可知,民族英雄承受
的苦痛,经历的磨难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
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可知,作者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心情沉
重、悲伤。(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来谈。林则徐“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
”,林觉民“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这两人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民
族精神教育了后人,推动了历史进步,却都历经磨难,牺牲了自己。由此可见,划线句的意思是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
了社会进步,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3)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第①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仿佛在阅读一部关
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把林则徐纪念堂比作民族精神教科书,是比喻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高度评价了林则徐纪念堂具有的教育意义,
表达出对林则徐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第②题,“打量”意思是仔细地察看,结合“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
打量我”的语句可知,人们对“我”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族英雄的陌生、淡忘,表达出“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4)本
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由“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
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
由“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可知,
作者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由“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
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但愿我的所闻
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答案:(1)①民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②林则徐的民族精神
使“我”肃然起敬;③感受到民族英雄承受的苦痛,经历的磨难;④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
2)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社会进步,其精神教育后人。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林则徐推行禁
烟,功勋巨大,却遭遇罪臣命运;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牺牲,献出仅24岁的生命。(3)“打量”本义是仔细地察看,这里指人们对“我”
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族英雄陌生、淡忘,流露出“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4)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
情;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③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④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
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点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
引用、对比、反语、顶针。三、写作(50分)9.(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
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
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分析】“景致”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题目,几乎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景致可以包括来自于自
然、社会、家庭、文化、生活以及生命中独有的经历等等。不同的景致能给人以不同的力量、快乐、启示等。首先是自然界的景致,一年四季中春天姹紫嫣红的鲜花,冬天粉妆玉砌的世界是景致;一天之中早晨喷薄而出的红日,傍晚映红天空的晚霞是景致;山川湖泊中山上高耸入云的树木,水中追逐嬉戏的鱼虾是景致;林中的鸟鸣、枝头的绿叶、湖中的夕阳……这一切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只要你仔细观察,认真描绘,你会写出一篇出色的写景记叙文或者散文。假如你能从这些寻常的美景中悟出深刻的哲理,抒发感人的情怀,那你就更能技高一筹,成为同类习作中的佼佼者了。这个话题,适合写成记叙文。自然界里到处是景致,人类社会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和睦相处的邻里是景致,安逸温馨的家庭是景致,积极进取的学校是景致,团结合作的集体是景致,勤奋学习,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岗敬业,热爱祖国……这一切皆可入文。假如你在行文的过程中能注意详略得当,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同样能写出精美的习作。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由人们忽略身边的景致,揭示出心灵的麻木;由孩子忽略父母的关爱,告诫人们要学会感恩;由人们发现不了身边的景致,呼吁人们要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联系景致这个话题,以小见大,从而点题,就能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解答】景致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明亮的、透彻的。多少个日夜,她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小时候,父亲总是带我到故乡西边的那片野地里去玩儿。那是片油菜地,夏天经常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翅间的一次次扇动牵带着金黄的油菜花翩翩起舞,我的心也随之颤动。一阵风吹过,头顶的几棵杨树沙沙作响,油菜花的点点花粉也被吹到我的鼻尖,“阿嚏﹣﹣﹣”,这令人猝不及防的喷嚏,惊起了好几只蝴蝶。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令人动情的。油菜地的深处是一个隐蔽的湖。好大一片湖水!远远望去,湖边的几间房屋好像一只只蚂蚁一样渺小。湖水非常清澈,水中潜游的鲫鱼清晰可见。当时故乡最受欢迎的野味儿就是这鲫鱼了。令人垂涎的鱼丸烩面、鲜美的鲫鱼豆腐汤、喷香的红烧鲫鱼,各式各样的鲫鱼菜肴,是令我难忘的美食,也是故乡的一道景致。故乡的景致是透彻的、美味的、滋养人的。故乡下雨的时候还是有点儿可怕的。天上的乌云黑压压的,真是“黑云压湖湖欲摧”,不过还好,我们那儿多下太阳雨,被雨点儿激起的层层涟漪映衬着阳光,真可谓“湖光向日金鳞开”。雨过天晴,经历了大雨洗礼的花草越发青翠,花仿佛一不小心被触碰了就会碎裂,流出水来。故乡的景致是令人敬畏的,是奇妙的,是明亮的。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故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企业征地,拆迁补偿等一系列繁杂的事务开始出现,曾经的蓝天白云已变成了雾霾黑烟,故乡的情味儿也越来越淡了。这让我更加怀念曾经的那个故乡。我爱我的故乡,想念她那醉人的景致,怀念她那深深的情味儿。【点评】作文一开头就说“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明亮的、透彻的”,“美好”“明亮”“透彻”都是褒义词,但毕竟还是抽象了些。紧接着,小作者就用他生花的妙笔,带我们走进他的故乡。因为有了这样成功的环境描写,最后“我”对故乡的怀念就落到了实处。
献花(0)
+1
(本文系初中资料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