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人说姓:邓姓来源

 山人书屋522 2022-03-19

一、姓书记载:

《元和姓纂》说:曼姓,殷時侯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鄭有鄧祁。(按:《左傳》鄧析此作祁誤)

《姓氏寻源》说:《广韵》云:出南阳、安定二望。殷王武丁封季(一作叔)父于河北(一作南),是为邓侯,后因氏焉。《急就篇注》云: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姓纂》云:殷时邓侯吾离曼之国,以国为氏。澍按:邓侯吾离朝鲁,在庄公十六年,何得云殷时乎!黄帝将有邓伯温,是邓姓不始于吾离。《华夷图》云:仲康子徙都邓。《路史》云:其支封邓有邓氏。又邓氏冒梁姓者,柜帝邓后,讳猛女,本郎中邓香之女,母宣初适香,生底改适。《梁纪》后少随母居,冒姓梁氏。梁冀诛帝恶梁氏,改姓为薄。后因有司奏复为邓氏,见《皇后纪》。又李氏改邓姓者,南唐李从镒,后主煜之第八子,当于邓为王。宋太宗初诏捕南唐宗室甚急,其子天和逃之,而以父封国为氏。其后有官楚之义陵者,遂家焉,见《安化邓氏谱序》。

《万姓总谱》说:《郡国志》说:古代有邓国.那里的人姓曼,是诸侯国。《姓考》说:武丁将河北分封给叔父.其叔父就是邓侯,他的后人便以他的封号为。《姓源》说:上古夏朝仲康的旁支后代分封在邓,他的后代就用地名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南阳郡。

《古今姓氏辨证》说:出自子姓。商髙宗武丁,封其季父於河南,為鄧侯,别賜姓曼。春秋時,楚武王、鄭莊公皆娶鄧女,謂之夫人鄧曼。而鄧侯吾離,嘗一朝魯。魯莊公十六年,楚文王滅鄧祁侯,子孫以國為氏。而仕楚,君子稱鄧廖為楚之良是也。廖裔孫析,仕鄭。漢初,謁者僕射鄧公,絳侯故人鄧都尉,猶為楚人。漢之中世,鄧况始自楚徙居南陽新野,子孫以農桑為業。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朋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元和姓纂》。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见《姓氏急就篇注》。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见《广韵》。

《中国姓氏大全》说:《百家姓》收。西汉时有城阳中尉邓先,(《史记》作邓公),《汉书》作邓先)北宋有邓肃,清代有总兵邓世昌。来源:⑴商朝国王武丁封其叔父于河北(今黄河以北地区)为邓,其后代因以为姓;⑵古代有邓国(今湖北襄樊市北邓城镇,一说疆域抵达河南邓县,公元前678年为楚国所灭),其后以邓为姓;⑶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被封为邓王。南唐亡后其子天和出逃改姓邓。

二、山人说姓:

1、《元和姓纂》说:曼姓,殷時侯國也。春秋時,鄧侯吾離朝魯,後為楚文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2、《急就篇注》云: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

3、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见《广韵》。

4、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第八子李从镒,被封为邓王。南唐亡后其子天和出逃改姓邓。

5、《姓源》说:上古夏朝仲康的旁支后代分封在邓,他的后代就用地名为姓。

三、邓姓郡望:《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南阳郡。《广韵》云:出南阳、安定二望。

                                                                             2014年11月16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