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查氏人物志

 茂林之家 2022-03-19

《名人传记》《查端传》

查 端 (生卒年不详,主要生活在清末民国初期)。女,安徽泾县震山九都查村八甲人,查氏统宗八十五世。查端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毛泽东思想”首提者王稼祥的母亲。

1880年,查端嫁于查村邻村厚岸村一个普通商人家庭出身的王鸿宇。先后生下子女三人,长女王招德,二女王珍玉,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王稼祥是家中的独子,也是查端最小的孩子。

王稼祥的父亲王鸿宇(又名王承祖),清朝末年人。世代经商出身,因而他具备着徽商的典型性格。由于王氏家族对王鸿宇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为王氏家族光宗耀祖,所以王鸿宇又被取名承祖,意思为继承祖业。王鸿宇成家立业时,从上辈那里继承了30亩田地,靠着这些田地,他在一般年份每年能收7000斤稻租。几年后他觉得,30亩田地根本实现不了他光宗耀祖的宏图大业。于是他把家业及30亩田地交给族人和租种人之后,决定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闯一闯。他到了离泾县不远的南陵县境内的弋江镇上,当时弋江镇地处宣(城)、芜(湖)、南(陵)三县交界,又是青弋江通往长江的水陆码头,繁华异常。王鸿宇先在一家族人开的惠丰当铺当伙计,由于虚心好学,又有点文化,没过两年就积攒了一些钱,入股当了股东。没过多久,他又把积攒的银两拿出来,与朋友合伙开了一间油坊。他用赚来的钱在弋江镇上购置一所房屋,回厚岸家乡,又购置4所共14间房舍。有了这十几间房子、30亩田地,以及弋江镇上的两间店铺和房舍,王承祖家当时在厚岸村里算是上等人家了。

查端出生于查氏家族一个书香门第,她贤良淑德。王鸿宇外出经商,她就挑起了家庭重担,不仅要操持家务,勤俭过日子,还要上孝公婆、下育子女。她对子女的教育都是遵从传统道德规范,王稼祥聪颖、勤奋、好学、忍让、淳朴、谦虚等优秀个人素养的形成,大多皆得益于母亲对他的启蒙教育。王稼祥大姐嫁到茂林吴之松家;二姐嫁到水东翟绍元家。

少年时候的王稼祥勤奋好学,但也充满着叛离逆精神。他幼年体弱多病,他的祖母就按算命先生所说,用麻布给他做了一个避邪的护身符挂在身上,少年王稼祥到柳溪小学读书,见同学都没挂这个玩意儿,到家就向奶奶说,别人都没挂这个怪东西,为什么偏要我挂,说着就要把护身符摔掉。奶奶当然不肯,说一套驱邪护身的话,祖母之命不可违,但少年王稼祥也不甘屈服,在一次玩水中把那符摔了,回来对奶奶说是给水冲走了,加上他母亲在旁向其婆婆求情,奶奶也就无可奈何了。

父亲王承祖具备着徽商的典型性格,男尊女卑的观念使他对王稼祥这个独子寄予了全部希望,他想把儿子培育成博学之人,然后继承父业,光宗耀祖。所以王稼祥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3年,王稼祥7岁时,父亲就安排他在村里的柳溪小学学习,6年以后,王稼祥小学毕业,由于泾县没有中学,上学必须到外县。考虑到儿子还小,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王承祖便把他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两年以后,王承祖又把儿子送到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南陵乐育中学学习,原因是教会学校要求严格,也没有学生闹学潮。1924年,王稼祥以优异的成绩,被南陵乐育中学保荐,直接进入另一所教会学校——芜湖圣雅阁中学。父亲原本希望儿子到圣雅阁中学就好好读书,不要过问政治,可王稼祥偏偏热心于社会政治,参与领导学生运动。于是父亲希望通过婚姻来束缚他。在婚姻上,王稼祥虽极力反对,但终没有逃脱父亲的张罗。王稼祥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1925年从学校开除回乡期间,经父母亲撮合,和第一位夫人查瑞香结婚,她是查端的一个远房侄女,两人婚后育有一子,取名王命先,可惜的是在生下孩子之后查瑞香患上抑郁症,1926年产后病逝,年仅21岁。那时王命先出生不到一个月,此后王命先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命先才和妻儿找到父亲,回到父亲身边生活。查瑞香病逝后,父亲怕王稼祥再出去参加革命活动,把他关在一个房间里。后来还是怜子如命的母亲查端偷偷放走她心爱的儿子,从此王稼祥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四海为家,再也没能回来。

在求学教育上,王稼祥却第一次获得了选择的自由,他冲破父亲的“经济封锁”,最终到了当时“最革命的学校”——上海大学附中求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