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亚洲中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的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四大湖。因为当地人不科学的过度利用,咸海迅速萎缩,湖泊的面积越来越小,如果再不节制,咸海很快就要干涸了。 ![]() 地质学家推测,咸海大概存在了550万年。百万年前地壳下沉,海水侵进大陆形成了咸海。在一万多年前,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河水都流入咸海,使咸海的水位保持不变。20世纪以来,咸海的水位不断下降,在1987年还分成了南北两大水域,在2013年南部咸海继续萎缩,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在2014年,南咸海已经干涸了90%,基本上宣布枯竭了。庆幸的是,北部咸海的面积和水位都基本恢复正常,以至于“咸海”不会过早的在地球上除名,但北咸海的面积远远少于曾经的咸海。 ![]() 咸海在面积最大时,有6.8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16米,即使是4个北京市加起来也比咸海要小。曾经的咸海有着极为发达的渔业,有着众多水产品,沿岸有4万多人从事渔业工作,每年捕捞量达4.3万吨,同时沼泽、湿地遍布周围55万公顷,并散布着1000多个小岛,有着众多动物植物生存。 ![]() 但上世纪苏联为了在中亚地区开垦荒地,发展中亚经济,并解决苏联棉花依赖进口的问题,在1954年将锡尔河和阿姆河的天然水道改道,引入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用来扩大水浇地面积。苏联修建了卡卢库姆列宁运河,将阿姆河的河水从上游截走,全长1400公里,总计能灌溉660万公顷的水田和棉田,运河流域的经济迅速繁荣起来。但繁荣的景象没有持续太久,缺少了水源,咸海的水位一降再降,到2000年时,咸海的水位已不足1960年的25%。曾经繁荣的咸海渔业早已不复存在,沼泽湿地等环境都变为了荒漠,巨大的沙暴开始席卷中亚地区,咸海也从亚洲中部的“明珠港湾”,变成了“中亚之泪”。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