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赵俊峰评谈 2022-03-19

当代书法推崇创新和个性,这与传统书法讲格调、气韵完全不同。好多作品尽管原创性非常高,也极有个性,但却被大众归为丑书。不过当事人往往拒不承认自己写的是丑书,依然我行我素。曾来德就是这样一位颇有争议的书法名家,2月4日开展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上”展出了他的一幅新作,实际上就是一幅丑书。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国家画院副院长 曾来德

这是一幅唐诗的集联作品,内容是:“清觞养真气,贞弦含古风。”分别取自两首唐诗,一首是唐代韦应物《郡中西斋》,全诗内容是: 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寒花独经雨,山禽时到州。清觞养真气,玉书示道流。岂将符守恋,幸已栖心幽。另一首是唐代孟郊《遣兴》,内容是:“弦贞五条音,松直百尺心。贞弦含古风,直松凌高岑。”两首诗各取一句,构成了这幅对联。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曾来德新作

对联的内容十分文雅,意思是:喝清酒以涵养真气,琴声音里面蕴含着古风。充满了闲适和满足,表达了文人平和、淳朴的心境。这大概是古代读书人最理想的生活场景:小酌弹琴,安静而从容。书法向来讲究“字如其人”,一个书法家如果真有这样的生活状态,他的字会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格调自然不俗。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内容是相当好,但是曾来德的字却与对联的意境背道而驰。他的字造作、夸张,最为致命的是充满了燥气,与对联的意境格格不入。可以看出,取法汉魏碑刻的曾来德并没有按照传统的路子一直走下去,半路滑向了丑书。碑派书法兴起于清代中叶,如果按照传统的路子走,功夫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出“金石气”。一旦出了金石气,再写这样内容的对联,不仅会让人感觉非常协调,而且还会与对联的文字内容相得益彰,让欣赏者回味无穷。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康有为对联

如果这方面没有感觉,可以看看清代书法家康有为的对联作品,虽然他的字点画并没有那么多变化,结体也中规中矩,并没有像丑书一样,人为地去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点画和平正的结体,组合在一起却让人眼前一亮,透露出来的气息非常的高雅。如果康有为来书写这幅对联,一定要比曾来德写得效果要好得多,其中的差距全在格调上。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魏碑石门铭

曾来德的字无论是点画还是结体,都能看出汉隶、魏碑的影子,但却没有写出古人的韵味来。整幅字显得粗野、造作,没有一丝雅气。其实这也是当代创新书法,尤其是“丑书”的通病。为了吸引眼球,刻意夸张点画和结体,从而导致写出的作品造作不自然、充满燥气,造成了形式与内容的脱节。创新书法家的解决办法是干脆抛弃内容,于是丑书又演化出了乱书,从而一错再错,彻底背离传统。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魏碑瘗鹤铭

再具体点儿讲,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是曾来德无论用笔还是用墨都背离了传统。传统书法讲究中锋用笔,清代笪重光《书筏》中说“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 传统书法家绝对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变化,故意使用侧锋,偶尔出现的侧锋并非刻意设计。只有中锋用笔,点画才会骨肉丰满。曾来德的作品大量使用了侧锋,直接导致他的字充满了燥气。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笪重光语

再说他的结体,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变化,结构非常夸张,尤其是落款,夸张到不稳定的状态。这种追求所谓的“艺术性”的夸张变化,直接导致他的字给人躁动不安的感觉,与文雅的对联内容形成了尖锐的冲突。这样的作品实在难以称得上是一幅佳作,被称为丑书并不冤枉。

丑书无疑,曾来德的新作有个性,格调却不高

相对于一些在西洋美术化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书法家来说,尽管曾来德的新作还保留了汉字的形象,但其内在的精神早已脱离了传统,沦为只专注于形式的丑书,距离抛弃汉字规范的乱书只有一步之遥。

您认为曾来德的新作是丑书吗?欢迎留言讨论

·原创作品,私自转载、拼接必究·

阐明丑书根源,抨击书画乱象 / 弘扬传统文化,为往圣继绝学 / 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观点 / 如果说得在理,就请关注、赞赏、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