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爱背诗的孩子,长大了都不会差

 格林书屋 2022-03-20

周末,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项是背诵《经典诵读》中的四篇古诗。

当我陪着孩子一起读诵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心底里的小火花突然一下子被点燃。

如果说,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养都浸透着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烟火味,那么诗歌便能最大程度地过渡这些烟火气息,让孩子通过古人的诗句体会更瑰丽壮阔的美学深意。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三:

一、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诗歌的用词简练,语言优美,且注重押韵、对仗,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一首都适合吟诵。

当我们把诗读给孩子听的时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当无声的文字变成口中有韵律、有节奏、合辙押韵的美妙诗句,就算孩子并不能知道它的意思,也一定会被那种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所吸引。

所以,说读诗是一种听觉审美也不为过。

二、学习诗歌,领悟画面美

诗歌的美,不仅因为它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形象的艺术。

当孩子稍大一点,开始学诗的时候,读到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算他们没有去过庐山,没有看到过那条瀑布,也会一下子被带入奔流而下,水花四溅的情境之中。

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描写春天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秋天的“”、描写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些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是一幅迷人的画卷,这就是所谓的“诗中有画”。

当孩子真正读懂了这些诗,一边读一边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优美的环境之中,等他们细心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人的美感之后,便会让这此美感逐渐在孩子的心灵中沉淀下来。

三、感悟诗歌,体会意境美

正因为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不同,没办法用大量的文字来叙述故事,所以便只能从现实生活中截取几个最典型的镜头,用精练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的。

当孩子对诗歌经过了会读——会写——会背的这个过程之后,会在春游时发现柳树发芽后情不自禁地念上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便是一种意境,虽然没有明说春天来,但身姿绰约的柳树已经在用嫩绿的新芽告诉世界,春天来了。

还有一些好玩的诗歌,短短几句诗在描写了一个场景的同时,也讲了一个小故事,比如孩子要背的《越女词》,“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就把女孩子的娇羞和灵动描写得绘声绘色。

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是胡令能那首《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一个孩子既顽皮又专注的样子,使人不禁会出想,他最后到底钓了几条鱼呢?

当孩子的诗词量有了一定的积累,慢慢就会自己总结出规律,比如,王维善写田园诗,李白爱借景抒情,而陆游是个心怀国家的人等等。

因为古人的诗词,大多以爱国、情谊、山水、社会、怀古为题材,孩子经常接触,久而久之三观便随着古人或壮怀激烈或自然恬淡的诗句慢慢发展起来。

这便是诗词这种美育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人之处。

02

用诗歌来美育这么好,那么具体又该怎么操作呢?

不要急,诗歌虽好,孩子想要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也是需要过程的。建议大家不妨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年龄的孩子从儿歌启蒙开始

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肯定都给他们念过“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不要瞧不起这些流传已久的儿歌,它一样有押韵和节奏,让孩子先喜欢上这种形式,再逐步让孩子爱听爱说爱读。

二、学龄前的孩子要培养诗歌的兴趣

这次孩子要背的四首诗中,有一首是王维的《画》,这首诗他早就滚瓜烂熟,是因为我在他很小时就把它当作谜语来给他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又生动又有趣,还能让孩子展开联想,如果这首诗放在现在,除了用“画”可以作题之外,用“照片”作题目,也应该是行得通的。

孩子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肯定就想会的更多,这样便更加有利于他们吸收新的知识。

三、让孩子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们的世界更纯净,他们看世界的角度更独特。

比如被称作“00后天才小诗人”的深圳女孩姜馨贺,四岁时就写过一首叫《很多》的诗,”我挥挥手,就有很多手。我跑步,就有很多脚。小狗朝我摇尾巴,就有很多尾巴。然后,我打秋千。就有很多我。“

读到这首诗,在感叹孩子童真的同时,会发现这些会写诗的孩子,对生活的观察格外仔细。

孩子的诗里,除了对生活的观察,更多的还有爱。

比如,我很喜欢的八岁小朋友朱尔写的那首《挑妈妈》,“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每一次读到我都好想哭,能被孩子用这种方式表白和称赞,没有哪一个人读了会不感动。

四、等孩子有了积累,将诗词带入游戏

谁说读诗、背诗只能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学诗一样可以成为一种快乐的游戏,就像《红楼梦》中住在大观园的宝玉黛玉他们爱玩的“行酒令”一样。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提到,

大观园红香圃内,宝玉等四人摆寿酒,席上行雅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仅只一个酒令,就是满满的文化,逐句研究过去,那可真是一堆的典故和好诗词。

这种游戏不仅是古人可以玩,家长跟孩子也可以。就类似于《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比如,第二届冠军武亦姝在争夺攻擂资格的时候,以“月“字为令,一连说出十几句带”月“字的古诗词。

03

用诗歌作为美育孩子的方式,是古老文明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馈赠,人生纵然摆脱不了身边的苟且,但至少我们还能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 。

2018年4月,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虽然他没有念过名牌大学,也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对诗歌的热爱,支撑着他将这个爱好坚持了13年。

在得知自己获得冠军时,他念了一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作为一名送餐员,13年的时间里,他每天都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利用送外卖时等餐、等红灯等碎片时间背诵复习加以巩固。他用这种方式背出了一千多首诗词,这过程不可谓不艰辛,而且这种“不讨好”的行为,在生活中还不被大多数人理解。

但是,正因为他对诗歌的热爱,才让他能够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才有机会告诉大家,这是他人生最美好的经历。

从小浸润在诗词海洋里的孩子,将来,当他们独身在外,会情不自禁地念上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他思念家人时,会想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遇到困难时,会用“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来鼓励自己,在不够自信的时,又可以用一首“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来自我宽慰。我想,这便是诗词美育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我想送一首毕业时同学赠我的小诗给所有的孩子,希望它也能在你们的未来之路上,点一盏小小的光。

“遇上难题莫苦恼,迎难而上勤思考,跋山涉水崎岖路,巅峰景色格外好。”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文艺酱啊&百度图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