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希德校长之子曹惟正:惟一惟精,正身正德

 人老颠东 2022-03-20

本文选摘自格物明理

中国有句古话:

“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弱兵。”

作为将门之后——

著名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先生

和生物化学家曹天钦先生之子

曹惟正先生

也获得了斐然成就。

图片

人物档案

曹惟正,1956年3月出生于上海。

中学毕业后分配至上海市徐汇区房修管理局参加工作。

1977年高考恢复后,作为第一批考生考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1978年春就读物理学系半导体微电子学专业。

1981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学,后又转入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1985年取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6——1990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工程学院攻读工程方向,获取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6年,与陈明杰等人在美国新泽西州摩利斯郡Parsippany镇创办“非盈利组织”华夏奔腾中文学校新州分校(即 Morris Chinese Academy),并出任校董事会成员。

现今,美国强生公司全球质量工程师。

图片

访谈纪实

图片

有关求学

图片

我中学毕业就分到房修队作为一个泥瓦工修房子,所以整天都是爬屋顶爬脚手架。

谈到自己漫长的求学过程,曹先生的眼神中满是赤诚。他首先回忆了自己中学时做泥瓦工的经历,而后提到了父母的影响。

“那段时间我父母也受到冲击,但是他们总会说别放弃学习。所以我还是和我中学的几个好同学经常去买些书,再自学。后来听说能够恢复高考,特别地高兴。每天就利用工作后的时间赶紧复习功课。”

“去参加了高考,春节前知道被复旦录取心里特别的高兴。”

“就这么上了复旦。”先生笑着说。

谈到选择物理作为专业的时候,先生诚实地说:

“当然也是有点父母的影响吧。我生物没学过,不可能学我爸那行,所以那肯定只能选物理。但我们第一届高考的时候上海中学里就工基农基(编者注:工业基础知识与农业基础知识,是当年的高中课程,内容类似于现今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课),基本上就没学啥东西。我物理里面,光学还可以,化学我基本上就没怎么做好,但是数学课还可以。所以那时候选择还是读物理吧。

我因为基础比较差,我的学习不是我们班的顶尖的。我那时候有个自行车,所以吃完饭我的任务是到图书馆或教室去占位子。那时候大家都挺勤勉的。

谈到出国的经历,曹先生表示“做出出国的选择也是一个巧合。”

“我刚出去也很困难,不知道到国外怎么学习。转了学(出国)逐渐适应了以后,才走上正轨。”

而谈到从物理系转到工程系,曹先生分析道:“物理需要思维非常聪明。我是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所以我就转到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学习工程。”

“我(转方向)到工程呢,由于我没有学士(学位),工学院就说,你得再修一个硕士。我教授说那这样吧,你博士论文分成两部分,前面作为硕士的论文,后面作为博士论文,所以我四年就拿了两个学位。”有关工作

图片

“刚毕业那时候正好是美国处于一个萧条的时期,找工作很难。”

“我现在在强生美国的强生公司工作,那是我第三个医疗器械的工作。这个工作我已经做了十八年了,我负责医疗器械的设计的质量管理。所以我还挺喜欢的,因为你能做一些对人有意义的东西,把产品做出来,挺高兴的。而且保证就是质量,所以一做就差不多二十年近三十年。”

“器械工程就基本上和以前学的物理就没关系了。我们很多同学还在搞半导体,那就彻底和我学的东西不一样。但是学的知识(尤其是)在复旦做实验的基本(技能),就帮我在设备测试这方面打下了很坚实的基础。”有关复旦

图片

真的是没想到还能去到大学里来。那时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想这一辈子去做泥瓦匠就往下做下去了。

回忆起复旦的生活,先生对复旦的学风大为赞赏:“当时特别是比我们高的那些老三届毕业的高中生、包括我们这一届都是非常刻苦,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机会不易,就是抓紧这个机会拼命学。当初出国也是个机会,就算是到国外大家也都非常努力。”

先生还回忆了一件有趣的小事:

“我刚进复旦的时候参加了许多物理系的运动会。

很多老师都认识我,看见我是参加我们班4x100接力的,给我第一句话:“你能跑吗?”

我心里就很不服气,我能跑,待会跑给你们看看!我们那时候社团活动不多,大家都是拼命学习。他们就以为我像个书呆子一样,体育上肯定不行。

我是跑第一棒的,我们班差一点就拿了第一名。

跑完以后很多物理系的老师说:'哇你跑的还挺快的。'”寄语期冀

图片

在访谈中,先生对青年人提出了三点期望:

“首先我觉得,不要局限于你学的东西,要把知识弄的广一点,因为你可能读物理,(但毕业)出去不一定做物理的东西。我也没想到我会在医疗器械(行业)。”

“还有就是说,要能吃苦。我们当初出去的时候是就靠助学金,六十五块美金就出国了。现在出国的学生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的。”

“多参加一些社会的活动,还有义工。在美国我们办了一个业余的中文学校,所以我就在那做义工,教育我们下一代的小孩读中文,也是个乐趣。

因为大家都是在奉献。周末我差不多时间都在这个学校。平时上班回来以后我还要做很多(中文)学校的工作。就要付出很多的时间,要花很多精力在里面。有关家庭

图片

“我父母从小对我是非常严格的。虽然我们家有保姆,但是他们要求我做许多家务事。

实际上我当时是很不愿意做的,就像每天吃完饭我的任务是去倒垃圾。但是我很不愿意做这个事,因为你倒垃圾就会有野猫跳出来,就会把你吓一跳,但是我总归还是去做。

还有我们那个科学院的大院要打扫。我的任务是把二楼到三楼的楼梯拖一遍扫干净。

我觉得我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从小要爱劳动,如果我不听话我爸我妈都会揍我的。我妈扭我扭得很疼【笑】。

他们管我不许我特殊化,不能有这个优越感。

我从复旦回家基本上还是自己骑自行车回去。虽然有校车,但我也骑单车回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