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三个偏方,消炎止痒,告别阴道炎

 mxb08 2022-03-20

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

阴道炎是指妇人阴道黏膜及黏膜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侵入阴道,使阴道产生炎症,所分泌的液体的量、色、质出现异常。它是妇科门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症以带下增多、外阴瘙痒为主要表现特点。

根据其发病年龄和感染的病原体不同,临床常见的阴道炎,可分为滴虫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亦称真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幼女性外阴阴道炎等。

本病归属中医学“带下病”、“阴痒”的范畴之内。

中医认为阴道炎由肝、脾、肾三脏及风、寒、湿、热之邪导致。阴道为经络丛集之处,宗筋聚集之所,冲任与足三阴经均循此而过。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前后二阴。若因禀赋不足,房劳多产,精血耗伤,或七七之年,肾阴亏虚,天癸竭绝,冲任脉衰,阴血不足,不能德养阴户,或阴虚火旺,伤阴灼络而致。
中医辨证将阴道炎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湿热下注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湿浊下注

症状: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有腥味,阴中下坠肿胀,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带。
方药:党参、苍术、白术、茯苓、山药、生苡仁各15克,陈皮、欠实各10克。
中成药:白带丸。

肝郁脾虚

症状:带下量多,色黄白,质稠,或腥臭,阴中灼热坠胀,心烦口苦,体倦乏力,纳差便溏,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清热,健脾利湿。
方药:丹皮、白芍、白术、茯苓、生苡仁各15克,柴胡、栀子、泽泻、黑芥穗、车前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道遥丸。

肾虚型

症状:白带清冷、量多、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痛,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滋阴补肾,扶正固本。
方药:满山香、野莲头、香樟叶、苦参、金银花等草药研磨而成,熏洗阴道。
中成药:外阴熏洗:苍术、生苡仁、苦参各15克,黄柏10克,布包水煎加分钟,熏洗外阴,每日2次。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方名】柴胡石膏汤。

  【组成】柴胡6克,石膏15克,黄芩6克,荆芥4.5克,前胡6克,茯苓6克,升麻3克,桑白皮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燥,内火郁结不散。

  【治法】清热解郁,散火止痒。

  【方名】化痒汤。

  【组成】炒栀子9克,天花粉9克,柴胡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石室秘录》卷四。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方名】苦黄蛇皮汤。

  【组成】苦参30克,黄柏30克,双花50克,蛇床子30克,白藓皮50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浸泡30分钟左右,再进行煮40分钟左右,去渣,用药汁先熏洗外阴部,热度适中时再进行坐浴,以不烫伤皮肤为准,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出处】王秋侠方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