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上千年的分餐制度,到明清的合餐制度发展,哪种制度更合理?

 烛下青史 2022-03-20

前言

2020年,岁在庚子,国家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疫情席卷全国,有无数医护工作者奔赴在抗疫前线上,而现在疫情马上就要过去了,为了防止疫情的复发,国家也下定政策,开始使用公筷,避免细菌的传播。而我国开始使用公筷也代表着中国意图进行分餐制,在现在人看来,分餐制是存在于西方社会,西方社会习惯于使用刀叉各自取食,而中国人向来是习惯于合餐,一家人围坐桌前推杯换盏,可是从历史源头上来看,中国的分餐制要远远早于西方。

分餐制的起源与发展

尊卑秩序的体现

其实中国的分餐制最早体现于《周礼》。周朝自建立之后,周公旦编撰《周礼》,以礼作为法制规定,从周王室到诸侯士大夫等一整套的礼仪规范,当然这里面就有吃饭的规矩。

当时吃饭是用鼎作为盛菜的器皿,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士大夫五鼎以此类推,由于菜品的数量不同、种类不同,也就导致了人们不能同桌而食。

而且在那个时候,人们都是采用跪坐的方式,而跪坐则是双膝着地,屁股坐在脚上,这种方式是很累膝盖的,如何能让膝盖减轻负担呢?那就是需要增加一些垫子,但是由于《周礼》的规定,等级越高的人才能跪越多的垫子。因此,在宴请宾客的时候都是单独设席 一席一人一垫,当然这里"一垫"指的是一个座位,而座位上的垫子越多,那么这个人的等级也就越高,自然高等级的人是不可能与低等级的人同坐在一张垫子上,这样也出现了分餐制。

合餐制的原因

虽然中国的分餐制是实行最早的,但是它必然不能持续地实行下去,毕竟分餐制只是贵族阶级所采用的饮食宴饮方式,并不适合于平民阶级。

降低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数量

虽然说《周礼》的制定是周王朝从上到下所需要遵循的一定规则,然而这对于民间并不适用,毕竟民间的老百姓不可能实行分餐制。对于民间来说,如果一定要实行分餐制,那么所需要准备的餐具就十分多,而当时老百姓大多是井田制又或者是土地私有制,但是昂贵的赋税和徭役已经使老百姓揭不开锅,所以是不会将钱财使用在无谓的分餐制上。例如如果使用分餐制,按一家三口来算,那么就需要准备三套餐具,然而如果使用合餐制,仅仅需要准备一套就可以了,大大节约了钱财,也降低了生活必需品的使用数量。

外族文化的融入

中国百姓普通百姓进入合餐制的时间要相对较早,而贵族阶级进入合餐制还是在宋元之际,外族文化大量涌入中原。而蒙古族的围炉而坐,分而食之的餐桌方式则与中国的合餐制不谋而合,因此在当时贵族阶级的领导下,中国的分餐制也逐渐向合餐制进行转变。

手工业制造水平提高

由于当时的手工业水平相对比较高,从西域、匈奴等地流传进来的胡凳也在民间以及贵族中广泛流行。由于胡凳的大面积流行,也就导致了贵族阶级不必在宴请之时跪坐,既解放了膝盖,也解放了席子,也变成高桌高凳团团而坐。

为官方式发生变革

在秦汉时期,如果想做官,那就只能通过军功制及察举制,而军功制和察举制都是为家境富裕、并且有一定的身份背景的人所提供的晋升阶梯,如果你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平民百姓的话,那么这辈子也没有做官的指望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官的主要方式则是九品中正制,而这项制度仍然把握在当时的贵族手中,并且因为这项制度产生了一系列的权势家族,比如王、谢等家族。就在晋朝时期,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真正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是唐朝的科举制大面积施行的时候,唐朝的科举制的实行,才真正给了普通百姓以进身之阶,直接使他们从普普通通的寒门子弟一跃成为当朝新贵,君恩隆重。所处的环境不同也就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半辈子的合餐制的生活是无法融入到贵族圈的,因此只能是贵族圈进行下移,也如同那些新贵一般进行合餐制。

总结

中国的分餐制虽然早于西方,但是受到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还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由分餐制早早转化为合餐制,在合餐之下中国人也享受到了一家团聚、和乐美好的幸福生活,虽然说在现在社会西方文化再一次席卷中国,并且分餐也出现在中国的家庭中,但是中国人一家人在一起的和乐美好思想一直存在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