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毛泽建女儿进京请求毛泽东为母亲修墓,毛主席:现在不行

 烛下青史 2022-03-20

1905年10月,革命烈士毛泽建生于湖南湘潭的韶山,从她的出生地和名字,我们会产生一些联想。是的,她与毛泽东家有很深渊源,自小就过继给他的父母当女儿。1923年,长大成年的毛泽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五年后的1928年,毛泽建被捕,随后英勇就义于湖南衡山县的马庙坪,当时年仅24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建养女要求为养母修墓,却遭到舅舅毛泽东拒绝,其背后隐藏着曲折感人的故事。

毛泽建曾用名毛达湘,小名菊妹。菊妹的父亲毛蔚生和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表亲。毛蔚生的一生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在他三十九岁的时候,就丢下几个孩子悲惨地死去。菊妹是毛蔚生的第四个孩子。菊妹的父亲亡故后,四兄妹与妈妈程氏逃荒讨米,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哥哥毛泽华被抓走当壮丁,从此消失无影。二哥毛泽连过继给大伯菊生。三哥毛泽青流落异乡(后来投奔了革命,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81年,在辽宁抚顺市病逝。)此时破败的家里只剩寡母孤女,面对茫茫苦海,哪儿是岸?

毛泽东的母亲文氏,一直以善良、温厚闻名乡里,见不得穷苦人家有个三长两短,更何况是弟媳的侄女呢!她常常以食物赠予弟媳。在菊妹六岁的时候,便将她带到家中,当作亲生女儿来养育。菊妹吃尽生活的苦,前后对比,深感生活的温暖。她努力勤俭,聪明伶俐,深为毛泽东一家人所喜爱,再加上毛泽东母亲生的两个女儿都早逝了,家里只有菊妹这么一个女儿,更爱之如掌上明珠。一九一九年秋初,毛泽东母亲在临终时,还郑重地嘱咐长子:“润芝,你父亲四兄弟,就菊妹一个女孩。你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对待她,让她上学。

在毛泽东父母过世后,十四岁的菊妹就由姑妈接走。没多久,就由媒人撮合,互换庚贴,到杨林肖家做了童养媳,菊妹的母亲是旧社会的妇女,没什么见识,受不了姑妈劝说也同意了。而菊妹来到肖家受尽了欺凌,母女两个人这才如梦初醒,泪如雨下抱头痛哭,她们唯一的期望便是大哥毛泽东尽快回信,尽快回家。

1921年春节刚过,菊妹得知大哥回韶山的喜讯,便悄悄从婆家逃出来,赶到上屋场,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告知大哥。毛泽东听说后问:“你们准备咋办?”

“听大哥的!大哥说什么,我就干什么,我想跟你去长沙,去读书,去干活。”菊妹把早已想好的话竹筒倒豆子一样倒了出来。”

大哥见菊妹决心很大,同意了,并在纸箱上写出“毛泽建”三个字:“这是你的名字,好好认一下,明日我要考考你哟!”

次日,毛泽东考菊妹那三个字,发现她不仅会念,还会写。

没多久,毛泽东便帮助菊妹解除这桩包办婚姻,并将她送到长沙,就读长沙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此次毛泽东返乡,对毛泽建来说如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或许门的另一边并不是幸福快乐和和平的世界,却是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路。如果说当今社会还有缺憾,那么,她可以用自己的两手造就完美,造就一个没有压迫,也没有贫穷的世界。

到长沙上学时,菊妹常到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听哥嫂的教育。一次,她和泽覃恶作剧地把嫂子杨开慧的“枕头箱”藏了起来,总认为里面装着什么好玩意好宝贝。事实上,这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机密文件。杨开慧发觉后,严肃认真地批评了他们,给泽建和泽覃上生动的一课,讲了如何严守革命秘密。

毛泽建在1932年夏天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年的秋天。她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来到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一边上学一边从事学生运动。

在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中,毛泽建结识了衡阳省立第三中学学生陈芬。同时陈芬还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学生干部,以及湘南学生会主席。两人在艰苦的斗争生涯里把理想、前途和命运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二人一同探寻妇女解放道路,明确提出“振兴实业,解放女性”的宣传口号,并一同编写《同友人谈女子职业教育》一文。

1925年冬,这一对志趣相投的年轻人,终于结婚了。革命给了毛泽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快乐。

之后,湘南特委调陈芬去郴县出任新组建的中共郴县县委书记,而毛泽建在衡阳县负责该县的妇女工作。1927年的“马日事变”之后,衡山地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陈芬、毛泽建主持衡山县临时党代表大会,改制并重建了衡山县委,陈芬任县委书记兼宣传部长。在他们具体领导下,县委快速组织起衡山工农游击队。毛泽建除领导全乡妇女运动外,还兼从事县委通信联系工作,在衡山、湘潭、醴陵等地出没,贴布告,撒宣传单,捣毁对手电讯,摧毁伪县政府,捣毁南岳团防局,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中稳步发展党的武装力量。

1928年3月,陈芬和毛泽建等人打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朱德、陈毅带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后,毛泽建和陈芬仍留在耒阳,再次组织游击队。毛泽建亲自披挂上阵,担任游击队长。

1928年4月,毛泽建、陈芬等伪装成盐贩子,准备到井冈山寻找朱总司令,找党的指示。一路上,由于敌人哨卡众多,无法通行,在回未阳中途,不幸被敌人的“挨户团”抓捕,时年二十五岁的陈芬旋惨遭杀害。与此同时被抓捕的毛泽建,因井冈山根据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部队奔袭末阳县团防局,毛泽建和陈芬的姐姐陈淑元才得到解救。敌人不甘心失败,出兵追赶。毛泽建当时身负重伤,怀着身孕,只能留下来,躲在夏塘铺的一位孤寡老太太家里。没多久,毛泽建生下一个男孩,她给孩子起名字为艰生。

敌人在搜索山区地带时,听到婴儿的哭声,没多久就找上门,毛泽建和陈淑元再度被抓,而刚刚出生的艰生也一起被关入了监狱。没多久,陈淑元被保释出狱,她带着艰生离开了牢房。而孩子没有母乳吃,几个月后,就不幸夭折了。

毛泽建心里万分悲苦,但表面上看不出丝毫悲伤,面对自己悲惨的命运她只能把苦水往肚里咽。监狱里,她和被抓的战友们说说笑笑,她还教导狱友们认字,宣传革命思想意识。在监狱里,她还刺绣,练习写字,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她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敌人威胁利诱,恩威并施,未使毛泽建屈服。尽管她是个女儿身,但却有男子一般的气概。给战友们写的信,往往是不署名的,只画一把“剑”,“剑”和“建”同音。其意为宁死不屈,永不言悔。

国民党反动派眼看无法撼动毛泽建的意志,于是决定在1928年8月杀毛泽建。敌人给毛泽建列出几条“罪名”:

一、毛达湘乃共党领导者毛泽东之妹;二、是衡阳共党主犯陈芬妻子;三、是顽固的共党分子。

1928年8月20日,24岁的毛泽建,在衡山县城关的马王庙坪被杀害。就这样,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游击队长毛泽建走过了她生命中短短的二十四个春秋。毛泽建壮烈牺牲后,国民党反动派张贴布告,限令三天内不得收尸。殊不知,就在当天晚上,几名工人冒着生命危险,抢运走了革命先烈的遗体,悄悄地埋在湘江岸边的西溪桥头。大半年后,为了防止坟墓被山洪吞没,又将烈士墓迁往金紫峰麓的雷打石山上,碑石上写到:“民国十八年刊,毛达湘女士墓原籍湘潭人氏。”为了避免敌人的破坏以及方便后代寻找,便将碑石深埋大半截,让“毛”字露在杂草丛里为记。

1951年5月,毛泽建丈夫陈芬的外甥女陈国生见到毛泽东,谈起舅妈坟的事,希望毛泽东能向当地政府说一说,拨一笔款,找到当年的坟墓,修一修。毛泽东说:如今刚解放,牺牲的革命先烈有很多,可以说不计其数。而如今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搞基本建设需要一大笔钱,哪里有那么多钱修墓啊!

事情是这样的:陈国生的母亲陈淑元,是毛泽建的丈夫陈芬的胞姐;陈国生的父亲梁泽南,革命期间曾任中共湖南特委特派员,但不幸于1928年3月牺牲,年仅三十三岁。幼年的陈国生寄养在母亲娘家,与姥姥相依为命,小舅陈芬和舅妈毛泽建非常喜欢这个外甥女,将她视若亲生,在她父亲遇害,母亲被抓后收养她。可是更加不幸的是,没多久小舅陈芬、舅妈毛泽建陆续被抓,壮烈牺牲,母亲后来也被敌人杀害。从此陈国生成为了孤儿,由姥姥含辛茹苦地将她养育长大。

毛泽东没忘了妹妹毛泽建,也没忘了妹妹还有这样一个“女儿”,这是由于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毛泽东这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君”何尝不是每时每刻都把老百姓的困境放在心上呢?

但衡山县委仍多次派人四处寻找,1966年11月,经过多方探访,终于在金紫峰麓找到一块半掩埋在地下石块,石块露出地面的部分上字清晰地刻着一个“毛”字。至此,毛泽建烈士的坟墓被找到。随后深埋泥土中的墓碑被挖出,而此时碑下的棺木已经半朽。

几年后的1969年8月,毛泽建烈士陵园在衡山县的金紫峰麓建成,陵园周围百花齐放松柏长青,墓前有两块碑,上刻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是毛泽东褒扬烈士革命精神所写的两句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