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产养殖中底质与水质的关键是什么?

 小强tj7feg3mv9 2022-03-20

底质与鱼病的关联

在淤泥较多的池塘中,有机质的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并不多的氧气,造成底部处于缺氧状态,形成所谓的“氧债”。

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池塘底部的有机物质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气(NH3)、亚硝酸盐(NO2-)、硫化氢(H2S)、甲烷(CH4)、有机酸、低级胺类、硫醇等。

这些物质大都对养殖鱼类有着很大的毒害作用,并且会在水中不断积累,轻则会影响鱼类的生长,饵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

其中,氨气(NH3)、亚硝酸盐(NO2-)、硫化氢(H2S)都能引起鱼类的缺氧暗浮头,氨气(NH3)含量高时,还会导致各种鱼类的拟出血病;亚硝酸盐(NO2-)易诱发草鱼出血病,也会提高鱼类对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重则引起中毒死亡或泛塘,造成巨大损失。

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

当pH值超过适宜限度时,将影响鱼体呼吸,造成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一系列异常变化。过酸的水还能刺激鱼类的鳃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使养殖鱼类从水中摄氧能力减弱,从而导致各种疾病。

另一方面,当底质恶化,有害菌会大量繁殖,水中有害菌的数量达到阀值时,养殖动物可能发病。如: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溃烂病、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赤皮病、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肠炎病和打印病等。

底质与水质的关联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

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所需要的营养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底泥的缓慢释放。在有机质含量高的池塘,底质酸化严重,很多微量元素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底泥难以释放,导致营养失衡;当优势藻类被抑制后,水体生态平衡极易破坏,寄生虫、轮虫等大量繁殖和蓝藻、甲藻等劣势藻类繁殖过盛,恶化水质。

底质改良

大量的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池塘淤泥增多,底质恶化是造成池塘底部“氧债”升高,pH值失衡,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增加的罪魁祸首,是造成整个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的重要原因。

同时,底质恶化也给养殖鱼类带来的各种各样难治的疾病。池塘环境中,除水源外,底质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一般新开鱼塘的底质良好较少发病就是这个原因。

以有机物的多少来划分:底瘦和底肥。

底瘦的池塘通常是新塘或清淤翻晒过的养殖池塘,池塘底部有机质少,微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底瘦、水瘦的池塘,藻类数量少,饵料生物缺乏,溶氧量往往比较低,水体易出现浑浊或清水。可以适当施肥以补充底部和水体的营养物质,调节底部菌群平衡,建立有利于水质的微生物群落。

底瘦、水肥的池塘,活物饵料丰富,藻类数量多,水体的溶氧丰富。底部供应的营养不足,这样的水质难以维持,容易出现死藻。可施用生物制剂补充底部营养和有益菌群的数量。

底肥的池塘,淤泥特别多,有机质相当丰富;同时,底瘦的养殖池塘随养殖过程的进行,残饵、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会越积越多,形成淤泥变成底肥的池塘。

底肥、水肥的池塘,水体粘稠物质多,自净能力差,底层溶氧不足,底泥易发臭。先使用净水剂净化水质或开启增氧机,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益菌的繁殖。

水肥的池塘要防止盲目用药,改用降解型底质改良剂代替吸附性底质改良剂,定向培养有益藻类防止水体老化。

底肥、水瘦的池塘,水体营养不足,藻类生长受限制,水体溶氧量低,底层易出现“氧债”,敌害微生物易繁殖。这种情况最好底层充气,提高底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可以施用调水剂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施用降解氨氮制剂来调节水质,降解水体中的毒素,提供丰富的营养,培养有益藻类,防止盲目使用杀虫剂、消毒剂。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改底,改良底质才是根本。清塘清淤是必须的环节,从池塘底部入手,合理使用(不滥用、不乱用)底改产品,平时多开增氧机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水质改良的方法,如此方能有效并持久维护好水质,不仅预防鱼病,还可以增产增收,减少养鱼过程中狠多不必要的麻烦。

文章来源:水产养殖网

负责水产行业物联网设备的企业应用及经销商拓展,物联网设备包含:便携水质检测仪、在线水质监测仪、渔机智能控制器、便携水下摄像头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