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论文“写”在产业一线

 田王老羊 2022-03-20

科技论文“写”在产业一线

讲述人: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卢红伟

作者:本报记者 陆健 本报通讯员 程振伟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18日 01版)

  【我们的新时代】 

  我因球拍结缘上官乡。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上官乡,自20世纪70年代起,利用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生产各类竹质球拍,每年能卖出1亿只,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球拍之乡”。

  2021年,上官乡农民人均收入稳中有升,作为一位年轻的科技人员能参与其中,我感到十分荣幸。

  故事从2013年讲起。当时,我下乡做技术帮扶,一到上官乡就闻到弥漫在空气中的刺鼻气味。我是搞材料研究的,调查发现问题出在喷涂球拍的油性涂料上。油性涂料价格低、干燥快、附着性强,但会挥发出有害的有机化合物,这严重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另一种水性涂料虽然污染小,但是相关工艺不成熟。

  我强烈意识到,如果不解决球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整个上官球拍产业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厄运。我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时间内解决了水性涂料喷涂工艺中遇到的涂层附着力差、流挂和缩孔等问题。新型的水性涂料喷涂工艺被推广到当地规模最大的3家喷涂企业中,很快,其他球拍企业也陆续采用新的涂料工艺。

  随后,我利用科技特派员的项目经费,在中国(上官)球拍产业园里建成了球拍涂层检测实验室(一期)和球拍力学性能检测实验室(二期)。当地政府信任我,决定只要是从上官发往世界各地的球拍,必须经过新型实验室的抽测,合格后才能发货。

  通过多方努力,当地球拍的环保友好度和质量明显提升,球拍品类也更加丰富。如今上官乡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优等生”,球拍产业年均增速达30%。

  乡村给了我施展才华的舞台。我把论文“写”在球拍上,展现了新时代科技人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和尊严。

  (本报记者陆健、本报通讯员程振伟采访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