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庙与“止”“章”之争

 微湖渔夫 2022-03-20

微山县鲁桥镇北部,南阳湖东岸,有一沿湖村庄曰仲浅村,乃孔子十哲弟子之一仲子后人聚居地。史志载,仲浅为古任城,在殷商为封国,秦汉置县。始建国年间(王莽),古任县治所迁今任城区,原址改为延就亭。更始元年(绿林军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因赤眉之乱,仲子路后裔迁至延就亭为家。唐·任城县令修建仲子庙,更名横坊村,金代改名仲家浅,简称仲浅。仲氏皆是从仲浅迁出的,仲浅也因之被称为“仲氏故里”。仲子庙为庙堂式轴对称建筑群,现存有大殿五间、寝殿三间,南北配庑各五间。

图片

但谁主持修建的仲庙,在学界和民间却产生了争议,一说是贺知章,一说是贺知止。要理清这个问题,关键点是弄清唐代开元年间任城的县令是谁,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古文献里发现了这个问题的蛛丝马迹。

北宋有位词人,名贺铸。他在自己的诗集《庆湖遗老诗集》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记述:

“吾家特会稽一族……,铸十五代祖唐秘书外监之从弟也,讳知止。少味“黄”,“ 易”,躬耕不仕。开元末兴崇玄学,本道三以道举,荐送,不赴。会有闻于朝者,起家拜上虞丞。秩满,仕任城令。时李翰林白游寓是邑,与公相从于诗酒间,撰其美政,书公堂之壁,后人鑱诗于石,今或存焉。久之迁阳谷令……”

图片

从上面的记述中可知,贺铸的十五代祖名讳“知止”,仕任城县令,恰大诗人李白也寓居任城,并为贺县令写下了《任城县厅壁记》。从而我们可知主持修建仲庙的是贺知止,非贺知章。

其实贺知止和贺知章是叔伯兄弟,也就是民间说的一个奶奶的弟兄们。他们这样的封建名门望族,弟兄之间起名字很有讲究的,哪“止”和“章”有什么意义,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知止”似乎好理解一些,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就是停止,这里引申为目标。

 “章”原来也有停止的意思,《说文解字》: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平时我们说你姓弓长,还是立早 ,这是一种望文生义式的误解,准确的说法是音十看来“知止”“知章”意义相通,是一个意思,寄寓了贺家的追求和境界。

“知止”是人生的大学问。老子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止不是不思进取,而是道法自然,遵法守纪,奋发有为而当止则止。

我们刚才说的仲子庙,就是纪念仲浅仲氏先祖仲子路的,他是位至孝之人,尽管他家境贫寒,但不遗余力的赡养双亲,成为古往今来有名的孝子。二十四孝图中就有他为亲百里负米的事迹。

百里负米的故事是说仲子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就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仲子之孝被孔子称为生尽其力,死尽其思,真乃'至孝’”。 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63岁的仲子此时正担任卫大夫孔悝的家臣。为制止内乱,他全然不顾个人安危,以致最后为国尽忠。他临死的时候,帽缨被击断,临终前怒斥逼近他的敌人: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整冠,从容就义。叛军峰拥而上,将其砍为肉泥。《礼记》载,孔子听到仲子受了醢刑,大哭。覆醢,即把自家的肉馅全倒掉了。在仲子的影响区域,包括咱们微山县的北四区,有大年初一不吃肉馅水饺的风俗,就是纪念仲子的。

康熙、雍正、乾隆等为了表达对仲子的敬仰,都曾为仲庙赠送御书匾额,其中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圣驾沿古运河南巡,还亲自为仲庙撰书三德达身修勇故不怠;四科从政事果则无难御制对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