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学史的“四大重镇”

 kenu 2022-03-20

专业文史哲

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与各个时期史学活动状况及其与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对历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审视。当今学界,提起史学史研究,便绕不开“四大重镇”,今天便来梳理一下。

文章图片1

南开大学旧影

中国史学史是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等先生倡导的学科,立足于兴盛发达的中国史学和富饶的史学史资源。到4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魏应麒《中国史学史》(1941)、金毓黻《中国史学史》(1944)。1949年以后,中国史学史的教学研究一度陷入低谷,仅在1961年后有过短暂的学习热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史学史专业在历史学内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中至整个90年代,中国史学史专业在全国仅有白寿彝先生、尹达先生、吴泽先生、杨翼骧先生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院历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创立的四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持续多年,从而便有了史学史“四大重镇”之称。

文章图片2

白寿彝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史学史学科,创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八九十年代进入建设阶段,由白寿彝先生主持。为加强史学史研究,北师大成立了史学研究所,恢复内部刊物《史学史资料》,并于1981年创办《史学史研究》杂志。2000年初,北师大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学人注重史学通史研究,白寿彝先生主持了六卷本《中国史学史》的编纂。瞿林东、吴怀祺、陈其泰等教授则分别在史学批评史、史学思想史、历史编纂学及史学与传统文化等方面开辟了阵地。

文章图片3

尹达先生

1977到1978年,尹达先生决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创建史学史学科研究阵地,着手组建研究室、招收研究生,逐步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进行探索。1982至1985年,尹达先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持编写了《中国史学发展史》。谢保成教授绍述其学,著成了《隋唐五代史学》及四卷本《增订中国史学史》,成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重要著作。

文章图片4

吴泽先生

吴泽先生主持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史专业,以中国近代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注重近代史学思潮流派研究和近代史家文献整理。早在1961年,吴泽先生便承担了教育部高校《中国近代史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但因故未能成书。改革开放以来,吴泽先生在华师大历史学系设立史学史研究室、中国史学研究所,后经教育部批准,中国史学研究所成为华师大具有独立建制的专业研究机构。1989年,吴泽先生主编的两卷本《中国近代史学史》出版,成为第一部中国近代史学专史。胡逢祥、王东等教授在中国近代史学的研究中也取得了多项成果。华师大于近代史学研究涉猎广泛,以致小编在选取近代史学为研究方向时不得不掩面叹息:“于近代史学,只有你想不到的选题,没有华师大做不到的。”

文章图片5

杨翼骧先生

杨翼骧先生从大学时代便立志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即承担中国史学史的授课任务。1955年,南开历史系将中国史学史列入课程体系,由杨翼骧先生讲授。五六十年代,杨翼骧先生还曾赴天津师范学院、安徽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史学史。改革开放以来,杨翼骧先生与吴泽先生合作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成为该辞典最早完成的分卷。南开史学史学科在古代史学的研究基础上注重史学通史和史学史资料编年的编写,杨翼骧先生独立编著了《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从先秦到明代,共三卷),后由乔治忠、朱洪斌订补前三卷并编著了清代卷,合为四卷本《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南开史学史学人还在官方史学研究及东亚视野下的史学比较研究上开辟了天地:乔治忠教授在官方史学及中日史学比较领域、姜胜利教授在清代明史学领域、孙卫国教授在中日韩史学比较领域都成果丰硕。

文章图片6

仓修良教授

文章图片7

王学典教授

除此最早的四个史学史博士点外,浙江大学仓修良教授、山东大学王学典教授等也在史学史教学研究中有所成就。仓修良教授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并编注《文史通义》,王学典教授致力于近现代史学史,有四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

文津史学史书目举要

本书即将出版,各卷详情请复制链接在浏览器中打开查看: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60741

文章图片9

瞿林东著:《中国史学史举要》,商务印书馆2022年4月待出版。

ISBN:978-7-100-20307-4

定价:198元

本书是一本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史学爱好者的介绍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历程的普及读物。凡九章,从史学的兴起、“正史”的创建、史学的多途发展、史学发展的新转折、通史撰述和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多民族史学演进的深入、史学走向社会深层、史学的总结与嬗变、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九个方面阐述了自先秦至20世纪初年中国史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在各发展阶段上的面貌与特征,内容翔实、丰赡,尤其对中国史学之理论成就的发掘与阐释,用力甚多,特色鲜明。


文章图片10

刘节著:《中国史学史稿》,商务印书馆2020年2月出版。

ISBN:978-7-100-13040-0

定价:50元

《中国史学史稿》为著名历史学家刘节先生遗著,是以刘节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于中山大学讲课讲稿为基础整理而成,初稿写成于1955年,后做过多次补充修改。该书对于建设中国史学史这门新学科是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贡献。这部著作见解独到,材料丰富,集中体现了刘节先生对于古代史学的丰富学识和几十年的治史经验。对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学、考据学、文字学、金石学、史料学以及思想史和史学史都有研究,书中对于研究历史学、史料学和史学史的对象人物、目的要求和方法态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是中国史学史学科重要代表作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称誉本书为“必传之作”。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谢保成著:《增订中国史学史》(全四册),商务印书馆2016年10月出版。

ISBN:978-7-100-12571-0(全四册平装)定价:198元

ISBN:978-7-100-12568-0(先秦至唐前期精装)定价:86元

ISBN:978-7-100-12569-7(中唐至清中期全二册精装)定价:120元

ISBN:978-7-100-12570-3(晚清至民国精装)定价:88元

以中国史学自身的发展为基本线索,自“史”的产生起,采取按时间跨度和史书系列相结合的框架,叙史家、史书、史法、史法演进、修史制度等基本内容,分析发展演变趋势,贯通前后,直至20世纪中期。全书既有教材式的介绍文字,又包含了作者数十年研究中国史学史的成果结晶,为中国史学史教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本书有精装有平装,内容全面,既可通读来了解中国史学,又可精装收藏,案头查询。

还可看看民国名家对中国历史名著的评论。


文章图片13

陈垣著,陈智超编:《中国史学名著评论》,商务印书馆2014年1月出版,2017年1月二次印刷。

ISBN: 978-7-100-10401-2

定价:30元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在辅仁大学开设“中国史学名著评论”课程的讲义。陈垣先生在文献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开设的中国史学名著评论,开了中国高等院校“历史名著讲义”课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本书除了收录陈垣先生讲义外,还收录了陈垣的学生著名史学家来新夏先生的课堂笔记,二者参照,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十分突出。


文章图片14

陈垣著,陈智超编:《史源学实习及清代史学考证法》,商务印书馆2014年7月初版,2017年1月二次印刷。

ISBN: 978-7-100-09521-1

定价:30元

本书为陈垣先生1947年9月至1948年6月在辅仁大学讲授“史源学实习”课的教学日记以及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讲授“清代史学考证法”的教学日记及札记。这两门课程名称虽异,且没有留下讲稿,但上述两年都以《日知录》作为教材,讲课内容可与陈垣先生的重要著作《日知录校注》相互印证,互相补充。本书收录了李瑚先生当时在聆听陈垣先生课程时所做的笔记,为读者进一步学习古人历史研究方法以及陈垣先生的授课和史学心得提供了机会。


文章图片15

陈垣著,陈智超编:《陈垣四库学论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出版。

ISBN: 978-7-100-08713-1

定价:58元

陈垣先生(1880—1971)是四库学的奠基人。他是系统研究《四库全书》的第一人,也是直接接触过文津阁、文渊阁两部《四库全书》的第一人。他曾主 持文津阁《四库全书》的清点工作,逐架逐函逐册逐页翻检过全书。他广泛搜集资料,详尽研究《四库全书》的成书过程。他在长达十年间,重点研读《四库全书》 中未刊诸书,深知《四库全书》的价值和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有关《四库全书》的一系列论著。他的研究成果,对利用和研究《四库全书》,至今还有指导意 义。由于这些论著比较分散,有些还没有发表过,知者不多。《陈垣四库学论著》就是陈垣先生研究《四库全书》成果的结集。上编辑录他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 六十年代前期四十年间有关《四库全书》的专题论著和在其他论著中有关《四库全书》的论述。中编是《四库书目考异》和他编注的《四库全书纪事诗》。下编是他 对《四库全书编纂小史》的批注和改写的《四库全书荟要述略》。《陈垣四库学论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文章图片16

柴德赓著:《清代学术史讲义》,商务印书馆2013年6月出版。

ISBN: 978-7-100-09196-1

定价:48元

《清代学术史讲义》,上起明清易代,下迄乾嘉两朝,凡作八章。《讲义》第一至第三章,皆讨论清初学术,第四至第六章,则以吴、皖、扬州三派经学家各自为类,一一探讨不同地域之学术在乾嘉间之分野。第七、八两章专论乾嘉史学,一为浙东史家全祖望、章学诚,一为江南赵翼、王鸣盛、钱大昕三大史家。柴先生著《清代学术史讲义》八章,虽篇幅不大,然布局有法,提纲挈领,入清以后一百八十余年间之学术大要,已然清晰呈现,可据可依。年轻学人凭此坚实基础,据以深入开括,精进不已,自可创辟新境,愈阐愈密。


文章图片17

柴德赓著:《史籍举要(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11月出版。

ISBN:978-7-100-11484-4

定价:48.00元

《史籍举要》(修订本),通俗易懂,是历史学入门必备之书。在修订内容里加入了邱敏先生的十几条校记,和黄永年先生罗列的该书的错误以及存疑之处。整体装帧素色淡雅,开本为16K,大气自然。本书在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依据著名历史学家柴德赓先生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讲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一课的手稿和部分讲义整理而成。

本书主要目的是使高等院校历史系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青年,在自己能够初步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基础之上,对中国古代史籍有一个大致的掌握,从而能够较快进入历史学习研究的阶段。本书按类将中国古代史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献作了介绍,对史籍作者及其时代、史料来源及其编纂方法、优缺点及其在史学上的地位、注解及版本等做了详细的梳理。同时,也在其中穿插了搜集史料与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对于初学者以及研究者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文章图片18

杜维运著:《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出版。

ISBN:978-7-100-07482-7

定价:22元

本书共十二章。第一章为引论。第二章介绍了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认识。第三章剖析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观念,驳斥西方学者的错误认识。第四、五、六、七章 对西方学者对中国史学的误解做了进一步的反击;第八章旁征博引的阐述了中国史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第九章公正的支出中国史学的缺陷和应该向西方学习之 处;第十章陈述了西方史学面临的危机以及应用比较史学的可能性;第十一章总结了建立世界新史学的方法;第十二章为结语。


文章图片19

杨翼骧、乔治忠、朱洪斌等编著:《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全四册),商务印书馆2013年10月出版。

ISBN: 978-7-100- 10156 -1(先秦至隋唐五代卷)定价:188元

ISBN: 978-7-100- 10157-8(宋辽金卷)定价:104元

ISBN: 978-7-100- 10158-5(元明卷)定价:128元

ISBN: 978-7-100-10159-2(清代卷)定价:160元

《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是我国著名史学史专家、南开大学杨翼骧先生代表巨作,也是史学史学科的学术精品,具有重大学术价值,被学界誉为“嘉惠后学的佳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美中不足之处是该书起讫时间自上古而至明代,明代以后的编纂,杨先生在世时尚未及着手,成为该书的缺憾,也成为史学界一大憾事。杨先生弟子乔治忠、朱洪斌在《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基础上订补了先秦至元明时期的全三册,并编著清代卷,使之成为纵横三千年的中国史学史资料体系。该书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奖二等奖。


文章图片20

王学典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上下册),《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14年12月出版。

ISBN:978-7-100-10691-7(1900~1949)定价:256元

ISBN:978-7-100-10507-1(1950~2000)定价:248元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总四册,分1900~1949和1950~2000两部,按年份顺序撰稿,便于搜索与记忆。全套近200万字,将20世纪中国史学之重大事件与重要著述,堪称百年史学之“历史回顾”、“世纪盘点”。《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上下册)以20世纪前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下册)以20世纪后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文章图片21

姜萌著:《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商务印书馆2015年5月出版。

ISBN:978-7-100-11261-1

定价:76元

历史事实是唯一的,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呈现和理解会随着历史叙述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中国传统社会,只有一个主要的历史叙述模式,即基于儒家“三纲五常”伦理观念构建的,以帝王将相为书写主体的历史叙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虽然在具体的历史事实上会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事实的理解却鲜有分歧。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叙述模式之权威性受到质疑,并很快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取代。姜萌博士的《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一书对中国现代历史叙述模式的形成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认为由于族群意识的影响,清末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模式的替代是从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历史叙述模式演变成三个现代历史叙述模式——国史叙述模式、种族史叙述模式、现代地方史志叙述模式,这三个模式在理论上各成体系,在清末亦皆有所实践。该书对上述三种历史叙述模式对中国近代以来史学的深远影响做出了客观的叙述、分析和评价。


文章图片22

陈其泰著:《历史学新视野》,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出版

ISBN:978-7-100-15392-8

定价:98元

本书论述了有关中国史学发展诸多重要问题:有关于史学名著《史记》、《史通》等成就的阐发,有关于学术思潮变迁的追踪、分析,有关于重要史实的考订辨析,也有关于某些时论的学术争鸣。贯穿全书的学术旨趣是:贯通上下的研究,抓住史学史进程的关键之点;阐发史学名著内容的精深和编纂方法的高超;深入发掘和着力弘扬蕴藏于史学名著之中的民族文化伟大创造力。全书反映出作者以“历史传承与中华民族精神”为主线来考察中国史学演进路径的新视野。



文章图片23

(清)章学诚著,仓修良编注:《文史通义新编新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7月出版。

ISBN:978-7-100-12418-8

定价:280元

本书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集大成之作。章学诚生前寥寥,著作由友人王宗炎代为编次,传世版本编次、篇数相差巨大。仓修良先生积三十年之力打捞章氏遗文,编成《文史通义新编新注》,较之目前流布最广的叶瑛本《文史通义》,多出了176篇,堪称章氏功臣。《文史通义新编新注》在充分吸收胡适、钱穆等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订了《文史通义》所收篇目的成书年代,为我们深入了解章学诚学术思想演进提供了重要参考。


文章图片24

胡逢祥等著:《中国近现代史学思潮与流派(1840—1949)》(全三册)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出版。

ISBN:978-7-100-16469-6

定价:180元

本书作者胡逢祥教授早年师从吴泽先生攻读史学史专业,自此一直致力于近现代史学史的研究。胡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和学术文化史、史学理论、历史文献学教学和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史学思潮与流派》(与张文建合著)、《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等,发表专业论文近百篇。本书是胡教授四十年磨一剑,倾毕生研究于其中的集成之作。此外,部分章节由多位该领域内潜心研究的学者完成,如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王东,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文建,以及长期从事近现代史学史研究的李远涛先生,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