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5年他未被授衔,3年后国家想授予其大将军衔,他却说:上将就行

 hy01 2022-03-20

原作者·安然谈史

1955年,国家实行军衔制度,其中,大将十名,上将,中将,少将若干。

这样一份彰显功绩的名单里,却没有李聚奎这位老干部。

说起李聚奎,他是我们国家优秀的革命先辈,曾在军队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我们的和平事业铺砖添瓦。

可这样一位人物,带出来的得意下属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他唯独没出现在这份名单里,这里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从李聚奎先生的军旅生活说起。

功绩忠诚明信仰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在屡次受到打压的困境下,共产党只好放弃城市,转移根据地。

有先进思想的党干部,充分发挥了宣传的力量,他们在各地宣讲民主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呼吁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拿起武器对抗,一时间,全国各地开始武装革命和农民起义。

李聚奎出身于湖南的一个农村家庭,24岁时,他受到当时湖南当地革命热潮的影响,他毅然决然地参与了由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

也正是因为这次契机,同年,经贺国中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入党后,他第一次参加小组会议时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这一辈子跟党是跟定了,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事实证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一生去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平江起义后,李聚奎便成为了彭德怀手下的一名战士,参与了湖南地区大大小小的战役。

从班长到排长,再从排长到大队长,他展现了自己在作战方面,令人信服的指挥领导能力。

1930年,李聚奎调任至红六军第三纵队纵队长,由陈毅领导,后来,他又参与了长征,在长征的路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八个字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里。

在前三次“反围剿”斗争中,他作为团长,冲锋在前,丝毫不畏惧。

不仅如此,他还用伏击、游击等战术,利用优越的地形环境,为军队制造出击机会,并且一招制敌,屡屡获胜,为前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他以极其少的伤亡歼灭了敌军一个师的兵力,战后,红一军政委聂荣臻抱着他直呼:“红军万岁!”。

1933年8月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李聚奎红星二等奖章,该奖章需要获得者在某一场作战中获得极大的胜利才可以得到,由此可以看出李聚奎的突出功绩。

后来,李聚奎接到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的命令,他带着部队先后抢渡乌江、强渡大渡河。

在成功地完成了攻占乌江的任务后,红军进至大渡河时,他组织十七名勇士,凭借一只小船,在火力掩护下,强渡大渡河,为全军夺占了生死攸关的渡河立足点,中央领导对他高度评价。

1937年,西路军全军覆没,身边的队友惨遭敌人杀害,只剩下李聚奎独自一人,疲惫和孤单带来的恐惧并没有压倒他的信仰,他起初藏在人迹荒芜的大山中。

出山后,立即找熟人把自己的衣服换成了布衣,又把自己的枪拆散,打扮成叫花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他白天藏在大山中,躲避敌人的追捕,夜晚顺着山和河流潜行,一路乞讨,最终,他凭借着自己的毅力,终于回到了队伍中。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李聚奎领导岳北军分区军民,开展了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组织部队和地方民兵开展游击战争。

期间,他在部队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大大提升了所在部队粮食的自给能力。

朝鲜战争爆发,李聚奎担任后方勤务工作,通过调整物资的储备方式,保证了东北军区部队物资的及时储备,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军后勤保障方式向现代化后勤保障方式的转变作了贡献。

高风亮节斩难题

李聚奎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

因此,说李聚奎的资格可以当大将军也不为过,但是大将军的军衔,只授予十个人。

而十个人的名额实在是少,评选的标准极为复杂,在中央的认真斟酌下,李聚奎并没有位列其中,但是上将的军衔,对于李聚奎这样一个有过突出贡献的老兵来讲,一定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在制定授予军衔名单时,应该授予李聚奎什么军衔,反而成了难题,经过一番商讨,中央仍然决定不下。

因此在1955年,李聚奎只授予了勋章,并没有被授予军衔

虽然军衔的事没有敲定,但组织给了他一个重要任务,发展石油工业。

1955年7月,这一年正值“一五”计划时期,为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我国大力发展工业能力,成立了石油工业部。

李聚奎任国家石油部第一任部长,尽管在此前,他对石油方面一窍不通,但他善于学习,惯于总结经验,敢于吃苦耐劳。

在接受党的命令以后,他一上任就把部长助理叫了过来,助理本以为是要汇报工作,但是他第一句话便是:“工作的事等一下再说,你当我的老师好不好?”

听到部长这么说,助理随后为他制定了两个月的课程表,此后李聚奎每日的工作便多了一项——学习。

再后来,李聚奎又带着专家小组前往中国的大西北,在大沙漠中,他跟团队风餐露宿,不断总结,终于开发建设了中国最早的油田,命名为克拉玛依油田,为中国石油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8年2月,李聚奎从石油部回到了军队,国家决定对他补授军衔,当时有很多人提议授予李聚奎大将军军衔,“资历是绝对够的”大家都这么说。

但是考虑到十大将的名额“不便轻易增加”,组织再三犹豫下,还是没有决定好。

这时,他派人来传话:“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

组织上听后,十分尊敬他的想法,最终补授了李聚奎上将军衔,这个难题在他的高风亮节下,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虽然不是大将军,但李聚奎无疑担得起“第十一位”大将军的地位。

此外,他的高风亮节和不慕富贵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

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

李聚奎出生于农村家庭,他亲身经历过饥寒交迫,见到过豪绅地主对农村百姓的欺压,“世上贫富悬殊是不合理的”他这么说道。

早年经历印在他的心里,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他也未曾忘记,在工作中,李聚奎常说:“有毒的东西不能吃,违法的事情不能做。”

他本人也言行一致,洁身自好,自律清廉。

1984 年,李聚奎 80 岁生日,庆祝过后,他回到房间,独自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庄重的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自己的想法:第一,面对权利,他表示给他更大的权力,他也决不以权谋私;第二,面对金钱,他表示给他更多的金钱,他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第三,面对自己,他表示让他再活 80 岁,他也决不止步不前。

这三句话时刻警醒他,是他给自己写下的座右铭。

后来,李聚奎的儿子李生雨,在为父亲整理遗物时,偶然发现了这三句话,这才被大家知道,短短的三句话是李聚奎先生最真实的内心写照。

同时,这个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上,是老先生工工整整的笔迹,上面写着的正是入党时,贺国中宣读的六句誓词,注释:永记在心。

工作中,为了节省开销,他拒绝了秘书提出给驻地工作人员就地建个食堂的请求,却从个人工资中拿出部分钱补贴工作人员们的伙食,而他自己没有积蓄,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生病时,他在病床上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释文,随后他将这篇文章,一笔一划,亲手抄写了5份。

并在首页上写上内涵和我军的宗旨。

随后,他把子女叫到身旁,把自己抄写的这五份注意释文,慢慢的交给了他的五个孩子,悠悠的说道:“这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你们一定要牢记不忘。”

1995年,91岁的白发老人躺在床上,这位老人从始至终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我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直到即将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他对身边的子女还是如此说道。

“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就像很多革命老前辈一样,李聚奎上将真真正正地展现了,来自战争时期先辈身上的那种傲骨风姿,是面对困难仍然坚持,是对待生活宠辱不惊的立世原则。

是对金钱功名不慕,为贫困压迫而悲,对崇高信仰不忘,对挑战困境不惧的处世态度。

如今,先生虽已逝去,但精神永远长存,李聚奎上将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