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台前幕后,为什么电视剧《人世间》广受欢迎?

 Karl 2022-03-20

Image

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写就的、荣获了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一经改编在央视播放,便出现了现象级的文化潮,央视因此创下8年收视新高,4亿观众守着屏幕围观。我在住院期间也追到了剧终,看完感慨良多。这部剧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我们知道,《人世间》以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讲述了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2016年间中国的社会剧变和百姓生活,堪称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这部剧不仅观看人数众多,更是好评如潮。观众从50后、60后一直到90后、00后,都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人们纷纷称这部剧为良心剧,观剧过程中更是感动得稀里哗啦,集集都哭。

我们不禁要说,因为是好作家、好小说、好编剧、好导演、好演员,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有了今天的《人世间》。

Image1

作家梁晓声,是我国当代著名知青文学家,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工人家庭,18岁上山下乡,当了兵团战士,有过7年知青岁月。因喜欢写作,后被推荐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从事文学编辑和创作工作,后又在北京语言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Image

梁晓声事业有成,婚姻幸福,是典型的通过读书和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代表,因此他的《人世间》也是贯彻了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同时,现实中他的妻子非常贤惠,终其一生支持他的创作,照顾他的家庭,包括他的精神病哥哥。因此,他的著作里的女主形象非常的温柔、坚韧、有力量,是一种美好的存在。

这和写了《平凡的世界》同样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路遥就不同,路遥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保持着谨慎的乐观,书中的人物也没有靠读书改变自己,仅仅是精神上变得富足一些。这种创作上的不同与两位作家的人生经历迥异是密切相关的。

作家的创作都要取材于现实生活,因此,本人的经历是重要的来源。梁晓声的知青生活经历,就是他进行文学创作的灵感和重要源泉。在《人世间》之前,他就创作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师恩难忘》《年轮》等系列知青小说,好些都风靡一时。可以说,在北大荒知青文学这一块,梁晓声是扛把子的头牌,很多文学青年都拜读过他的作品。

同时,在当代作家中,梁晓声也是少有的高产作家。除了自发创作,他也常常应约写书,但内心并不情愿,只是出于社交需要。他评价自己的书:“有影响,但不畅销”。他对外界说:“我可以写出畅销书,写了这么多年,我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人世间》就出自这么一个有阅历、有文人操守、发展还算平顺的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之手。这本巨著115万字,耗费梁晓声5年时间,是他古稀之年的心血之作。

Image

这部用最传统和最朴实的方法创作的长篇小说,充满着诚意和使命感。梁晓声以自己近70年的人生积累、生活阅历和智慧判断,完成了“写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富有年代感的作品”的心愿。

Image

2

《人世间》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共3部曲。著作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以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20世纪70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10年代,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小说刻画了以周氏三兄妹为主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以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工作、爱情、婚姻和家庭,描绘了他们在中国近50年来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中生活的磨难与困苦、奋斗的尊严与荣光。

他们性格命运虽各有不同,但始终恪守勤劳坚忍、自尊自强、正直善良、珍爱友情、乐于助人。

小说就是通过普通人琐碎而平凡的生活,道尽一代人的峥嵘岁月。用一句读者的评论说是“以普通塑造普通,以平凡成就平凡,以人间烟火尽显百态人生

好的作品来源于扎实的生活体验,梁晓声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他用他厚实的生活积累和健旺的创作活力,以小人物窜起了大时代,以普通人的视角和感情见证了整个中国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

Image

作品主旋律,正能量,有理想和情怀,但又接地气,有烟火味儿,贴近百姓生活,富含真情实感。所以拍成电视剧后,观众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现实感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很容易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共鸣。

尤其是小人物多舛的命运、复杂的人性、真实的人生,这些都曾发生在我们的祖辈、父辈身上,甚至是我们自己这一代所经历的,能不引起内心的波动和共鸣?多少人从小说和剧中看到亲人和自己的影子?共鸣中可以说有满满的回忆杀和熟悉的亲切感……

而从艺术的高度,《人世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词如此评价:

“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也有评论如此说:

读完《人世间》,一个久违的汉语词汇呼啸而出:丰赡。不仅因为115万字的规模,也在于其气势如虹而又纵横纷纭的包容度。

好的长篇小说就是作者向公众展示带有相当自足完备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作者所持的世界观、历史观、生命观,以及个人的品格、教养等都会无处隐遁,而作品正好也回应了长篇小说所赋予的这种使命感和阅读期待。

与此相关的是,作者要在遵守长篇小说的基本戒律之下,以个性的表现方式向公众勾画出一个更具真实意味的另一个世界。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世间》是与真实的人世间互相观照、互相拷问,并互为表里的另一个属于梁晓声的人世间。

Image

3

作为小说的《人世间》是纯正的严肃文学,而搬上荧幕被普通大众喜欢则需要大的改编。纵然如此,凭借小说史诗般的描写,现实主义的工业题材,还有众多小人物的刻画,按照导演李路的话说,也是获奖的小说里最适合拍成电视剧的。

为了找到好的编剧,李路最初联系的是《人民的名义》的编剧周梅森和好友陈道明,而后两位都一致推荐王海鸰,认为她更适合,是她的强项。

Image

王海鸰也是业界知名的编剧,尤其擅长家庭、情感类题材,能将中国人的情感和家庭观念与不断变化的现实之间的张力呈现到最佳。代表类作品有《中国式离婚》《牵手》《大校的女儿》等。

但她之前习惯于自己创作,这次接手《人世间》算是破例。她说是原著打动了自己。在她看来,原著是动人的严肃文学,其特点就是纯正:“我刚开始学写作时,老师和前辈告诉我,文学创作一定要切忌故事性,不要那么多巧合和人造冲突,那是通俗小说的写法。冲突性越少显得越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打动人。”

而将原著改成剧本时则要求恰恰相反,“电视剧是戏剧和文学的结合,无巧不成书、一唱三叹、一波三折、起承转合都是它必需的,否则这么长时间很难让人看下去。” 必须把小说里的东西影像化,人物的心理活动不能只落在文字,而是必须得让他行动起来。

她说,文学的技术手段是文字呈现漂不漂亮,电视剧则要做技术分析——几分钟大高潮,几分钟小高潮,明的“三角”关系不好,就写暗的“三角”。

“但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内容第一,人物第一,真正能打动人的是内容和人物。”

她提到细节的重要性:“假如说宏观层面是一个大骨架,那么细节就是骨架上的血肉。骨架当然很重要,但最后呈现给别人的、决定你好不好看的,还是血肉。”

就因为有了王海鸰的加盟,电视剧《人世间》显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无数的细节感人至深,剧中的演员也是哭戏众多极具感染力

从结果看,《人世间》的确做到了“以小见大”“以细见长”,在节奏、冲突方面张弛有度,娓娓道来,有着良好的观剧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网友和观众并不满意剧中某些人物和情结的处理。吐槽比较多的是周楠的角色设定和结局、水自流的人设割裂,以及对周秉昆的性格变化,认为都不如原著有逻辑。然而,瑕不掩瑜,绝大多数观众的买账和口碑就是市场最好的证明。

Image

4

要说《人世间》的成功,肯定首先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导演李路。没有李路,就没有电视剧《人世间》。

Image

与现在电视剧大火所不同的是,当初李路导演拿到《人世间》影视改编权的时候,可没多少人看好它的前景,甚至很多投资人都拒绝投资。就在电视剧开拍时,还有不少业内仍在质疑。

但李路坚持了下来:“在那一届获得茅奖的几部长篇小说里,《人世间》是最适合改编电视剧的,有人物,有历史纵深,有具体事实,它深层次地展示了这50年来中国大的变化,热血燃情。”

2017年小说出版发行后联系梁晓声、找投资,到2019年作品获奖、正式买下影视改编权,再到给编剧几年时间改编,最后于2021年开拍,然后是正式的播映,一路以来,李路经受了太多的嘲讽和怀疑,几经磨难和委屈,终于收获了成功。

为了这部剧,李路导演生了一场大病,瘦了20多斤,至今还在吃中药调理。也为了拍好这部剧,他都是亲自挑选演员,亲自拍镜头,用179天完成全部拍摄。作为制片人和导演,他一直面对的是跨度50年的剧情、1000多个工作人员、100多位有名有姓的演员,其中的复杂、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李路拍这部剧的初衷竟是“对工人阶级有感情”,他说他被《人世间》这个故事的厚重感和对近50年中国人生活史的细节呈现所打动,希望能够将其打造成一部品质之作,拍一部中国50 年变迁的剧。当他真诚地对梁晓声讲起自己和家人的故事时,两人一拍即合。

梁晓声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书写出来后,有很多公司来找他谈版权的事情,但很多都是夸公司实力雄厚,资金雄厚,却很少告诉拍这部剧的意图,只有李路打动了他。

同时,李路也是一位名导,他执导过的戏有《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人民的名义》《天衣无缝》《巡回检查组》等等,其中《人民的名义》也是当年的爆款,收视率超过了8%

李路对现实题材创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人世间》就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作品。正因为真实,才能直抵人心,打动观众。

Image

5

如果说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观众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演员演得好,我相信没人会反对。因为作家、原著、编剧、导演这些都是幕后的事情,观众看不见、摸不着(除非读过小说),而剧中所有的情节、故事和人物,都要靠演员的表演才能呈现出来。演员是离观众最近的。

Image

而在电视剧开拍前,李路导演就说了:这部戏,我全部启用实力派演员,不要关系户,不要流量明星。

在他看来,一部剧最终的成败、好坏演员很重要,不仅要看主要演员,还要看配角,看群演。

“《人世间》有四梁八柱,四梁是周家三兄妹和周秉昆的妻子郑娟,我们请了雷佳音、辛柏青、宋佳和殷桃来演。八柱的演员也都是实力派,像萨日娜、张凯丽、丁勇岱、宋春丽、于震等等。这批人搭起来的班子,往人物里一塞,就没有不合适的。演员合适了,戏也就好看了。”李路说。

果然,《人世间》这部大剧让人们看到了一批热爱表演、演技精湛到炸裂的好演员、实力演员。

主角中,饰演周秉昆的雷佳音、饰演周秉义的辛柏青、饰演周蓉的宋佳、饰演郑娟的殷桃,都是中生代实力派演员,演技个顶个,都是挑大梁的人物。他们各自为观众呈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这之前就深受业内和观众的喜爱与好评,有的早已获奖无数。

Image

而配角中,饰演周父的丁勇岱、饰演周母的萨日娜、饰演诗人与周蓉丈夫的成泰燊、饰演周秉义妻子郝冬梅的隋俊波、如饰演金月姬的宋春丽、饰演郝省长的马少烨、饰演六小君子”和他们媳妇儿的一众演员,还有水自流、骆士宾、周楠、冯玥的演绎者……都贡献了精彩纷呈的表演。

虽是配角,戏份没那么多、角色没那么重,但每个人都演活了人物,有血有肉,非常立体,非常真实,富有层次感,体现了丰富的人性,彰显了表演的魅力。

还有一大群可以称为“老戏骨”或演技派的“客串”演员,如饰演曲秀贞的张凯丽、饰演姚立松的冯雷、饰演老书记的李建义、饰演马守常的白志迪、饰演省市领导的陆毅和胡静,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他们很多都是《人民的名义》中的主演。而在这部剧里,他们却甘当绿叶,衬托着众多的其他实力派演员。

所以,《人世间》可谓是好演员扎推的戏。从他们的表演来看,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深入人心,他们真诚而投入的表演,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屏幕、真实可信。

很多观众一边看就一边弹屏,表示“这部剧肯定要获奖”,或“哪个演员获奖都不奇怪”。

而导演李路说,他们即使是群众演员,也在给这部戏加分。比如,开常委会的群演,往那一坐就是开会的样子。

正因为看重电视剧的品质,才会有对每个演员的亲自把关和严格挑选,才有拍摄过程中兼顾主演、配角、群演、近景、远景、真实道具的完美呈现。

所以,人们说这是一部用心制作的精良之剧,确实是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