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环保行业的工作历程(第一期)

 朱工原创 2022-03-20

       从业二十多年,今天得闲,翻翻自己的日记,看看自己的工作记录、想想一路过来的经历,在环保行业耕作历程也是我的工作历程,值得总结,值得回味。

      首先申明,虽然在环保行业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在任何一家环保公司做主管,我依然是伞兵一个。为什么没有投资当老板,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变强大、变优秀?我的总结就是——自己太怂了。

       都说十年磨一剑,一万小时定律,都讲好男儿志在四方,敢拼更要敢闯,可我也学了、也练了、也四处闯荡,可就无胆识。有人在环保行业干的风生水起,成了香饽饽,也有的在大型污水厂做厂长干成经理、有的甚至在上市环保企业做技术负责人,当然,也有的是创业者,自己当老板披星摘月。而我呢,仿佛沦为职场炮灰,每天不是担心被裁,就是等钱还债。头发不停掉,皱纹不停长,可依旧辛苦如狗。

       对照一下阿里巴巴的人才观,我是什么?都说成年人必须“三有”——有为(有事业)、有位(有自己的职务),有威(在行业或专业,干出自己的威望),可我依然原地踏步。

       以下是阿里巴巴的人才观: 

        聪明:专业的能力和开放的思维,智商与情商都高;

        皮实:经得起折腾,棒杀和捧杀都没关系,能抗压不骄傲;

        乐观:充分客观理性了解当下真实情况之后仍充满好奇心和乐趣,爱折腾;

        自省:经常反省自身,建议采用团队Review的方式,不自大傲慢。

       说句实话,我入行二十余年,也有虚度的光阴,重复的时刻。今天写点个人感悟,其实是蛮危险的事情。

       危险一,也许有一点夸大其词,或者把自己塑造成主角,可能搞不好就露馅l了。

      危险二,每个人度有自己的故事,产生不了共鸣,你说你的与我何干》

      危险三,写这些被人耻笑或者开骂的,何苦来哉?

      因此,这次我不为别人写,为自己而写,写到哪里算哪里,这也是一种阿Q精神,这或许也可以验证人和人的大部分差异在于认知差异。

       1997年4月,第一次渠化工厂,接触到污水处理设备——一只中和罐(调节PH的铁罐)。中和剂为生石灰。用PH广泛试纸测终点。

       1998年3月,去到一个污水处理车间,看到两个曝气池、一个沉淀池,了解了好氧工艺。知道了看好氧微生物(活性污泥的)颜色、絮体情况,闻气味,判别活性污泥的生长情况。

       1999年8月,去到县里的污水处理厂,知道了生活污水的处理原理以及AO工艺。知道了污泥回流以及回流比的控制方法。

       1999年来到了一家农药厂,名字已经记不得了,但我在这里学到了最简单的厌氧技术——其实也算不了厌氧,是水解酸化而已。

        我在环保行业的工作历程(第二期)当不了老板,那就专研技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