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2022-03-21 | 阅:  转:  |  分享 
  
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分析题(共6题)

1、2017年12月5日,我国河北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几代塞罕坝人用了56年的时间,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建成世界上连片的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今日的塞罕坝已成为首都和华北地区的水源卫士、风沙屏障,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被世界誉为绿色发展的范例。



(1)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塞罕坝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

(3)塞罕坝的森林在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___________”和“地球之肺”之称。

(4)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校园绿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水丰草美蕈菇鲜,银鹤凌筲浪里翻”——黑龙江不仅有广袤的土地,而且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每年四月,大量候鸟成群结队来此繁衍生息,以鱼为食,鱼以虾为食,而虾则以植物为食,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勃勃生机。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生态系统素有“______”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

(2)写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总是比动物______。贮存能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对于虾来说,它周围的鱼、鸟、水分、光、温度等因素统称为______。

(4)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会在______的体内积累最多。

(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______(填“强”或“弱”)。湿地里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6)湿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______组成,在生物成分中,鱼、虾属于______。

3、

资料一: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几乎肆虐全球,给全世界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截至2020年6月29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达984万。请回答下列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

(1)病毒的结构特点是没有______结构。

(2)病毒的生活方式是______。

A.独立生活

B.寄生在活细胞内

资料二: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经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过了几年,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得很厉害,而且驯鹿也会成批死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研究以后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之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不能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而且,由于没有狼的追杀,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驯鹿也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3)请分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

(4)北美驯鹿身体结构层次是______。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C.细胞→系统→器官→组织→动物体D.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动物体

(5)根据资料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______。

4、

材料一∶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①、②、③、④表示甲、乙、丙的某些生理过程。

材料二∶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相关会议,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如此污水中的核物质将随着洋流和食物链扩散,影响生态安全、人类健康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役是日本国内的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



(1)请写出图中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通过生理过程[??]__________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

(3)福岛周围海域的浅水中有时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但是若将来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5、

2019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___________,保护它就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__________、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3)“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___________

(4)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给分)。

(5)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_______(答案合理即给分)。(答两点即可)

6、

《流浪地球》是2019年初最火的电影,剧中领航员在空间站冷藏了三十万个人类的受精卵、

一亿颗基础农作物的种子并储存着全球已知的动植物DNA图谱,以确保在新的星球重建人类文明。种子库的建立保护了绝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如云南昆明就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子资源库,这里已经收集了4O00万颗种子,其中有南方红豆衫、野大豆等珍稀濒危植物种子。

(1)种子库的建立有利于保护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的多样性。

(2)南方红豆杉和野大豆同属于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3)南方红豆衫和野大豆都是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区别是前者的种子外面没有_____包被。

(4)农作物种子中胚的形成需要色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生殖。



============参考答案============

一、分析题

1、(1)

(2)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3)绿色水库

(4)植树节

(5)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气候,选择物美价廉的植物进行种植(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土地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与环境之间、森林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统一体系。

(4)保护环境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1)

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涵养水源的功能消失,会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会导致洪涝、干旱或沙尘暴的发生,由于植被被破坏,动物得以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动物将迁居或死亡,因此乱砍滥伐(掠夺式开发)是造成昔日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乌无栖树”的主要原因。

(2)

在生态系统中,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种生物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4)

为了绿化荒山,绿化荒漠,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5)

校园绿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对校园绿化可以考虑学校实际情况,在树种上选择价格适宜、形态、大小、色彩适合,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不放过边边角角,对校门口、楼后等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移栽。为提高绿化率,对已有草坪进行杂草清理和整理补苗,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养护好花木,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学校已有的这些树木,学校安排定期浇水施肥,认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修剪整理工作。

2、(1)

(2)植物→虾→鱼→鸟

(3)多植物

生态因素

(4)鸟

(5)强自动调节

(6)非生物成分消费者

【解析】

【分析】

(1)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1)

湿地生态系统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2)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资料中的食物链有:植物→虾→鱼→鸟。

(3)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低的是植物,因此正常情况下,该食物网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贮存能量最多的生物也是植物。在生物学上,对于虾来说,它周围的鱼、鸟、水分、光、温度等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4)

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鸟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它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5)

森林生态系统与该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更多,营养结构更复杂,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鱼、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3、

1)细胞

(2)B

(3)草

(4)A

(5)有限的

【分析】

1.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1)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感染其他活细胞,故选B。

(3)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所以,资料二草原上的生产者主要是草。

(4)

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北美驯鹿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选A。

(5)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该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4、→A→C???[②]光合作用???碳—氧平衡???阳光???海洋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一个统一的整体(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全球性的)

【分析】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图中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详解】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经过的食物链环节越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多,所以,图中C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甲→A→C。

(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所以,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参与循环,绿色植物通过生理过程[②]光合作用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被植物利用参与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故福岛周围海域的浅水中有时浒苔和石莼等绿藻,稍深处有海带等褐藻,再深处有紫菜和石花菜等红藻,藻类植物的这种分布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4)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所以,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相对稳定的能力较强,原因是海洋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但是若将来福岛核污水排入海洋,不仅影响日本周围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定性,也会给全球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乃至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说明: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或全球性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分析】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据此作答。

【详解】

(1)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2)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太阳能、水、温度、空气、土壤等称为非生物因素。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必然要向环境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5)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塑料袋等来保护环境。

【点睛】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6、

【解析】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

(1)种子库的建立保护了物种和基因,所以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

2)南方红豆杉和野大豆同属于绿色植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组成中的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3)南方红豆衫和野大豆都是珍稀濒危植物,主要区别是南方红豆衫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是裸子植物,而野大豆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

4)有性生殖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为后代的生殖方式;农作物种子中胚的形成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中最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多样性。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697x...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