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时珍进了太医院没多久,就被富顺王朱厚焜请到府上给他的孙子看病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3-21
李时珍进了太医院没多久,就被富顺王朱厚焜请到府上给他的孙子看病。刚见到孩子,他就大吃一惊:一个生长在富家豪门的孩子,竟然骨瘦如柴,面色蜡黄,精神萎靡到如此程度。

明嘉靖年间,富顺王朱厚焜的孙子得了一种“怪病”。每到夜晚,家里掌灯,这个10岁的孩子就闹着,非要吃蜡烛燃烧后的灯花。

富顺王爷请了很多的太医院的太医都去看了,就是不见好转,就剩下李时珍一个新来的,于是就叫他过去看看。

李时珍去了后,见到小孩脸色蜡黄,骨瘦如柴,身高体重远落后于同龄人。李时珍不禁疑惑:一个长在富人家里的孩子,就像没饭吃的一样,如此这般实属罕见。

他很不解,于是询问了王府的人,孩子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王府的人说到:“他只吃灯花,其他一概不吃。”

听了下人的述说,加上之前诊断的脉相,李时珍对这个病心里有了底,他觉得这孩子的病症是寄生虫引起的。

于是,李时珍叫孩子躺在 床 上,认真摸了肚子,又听了一会儿,说:这孩子的肚子里有虫子。他开出一剂以百部、使君子为主的药汤,欣然离开。

第二天,富顺王爷又把李时珍请到了府里。

富顺王一看到李时珍,就赶紧致谢,说:“孩子昨天服完药后,不哭也不闹,到了晚上后,就嚷着吃饭了。可也不敢多给他吃,毕竟许久没进食了,直到今天,再也没有要灯花吃,看来这病算是治好了。”

说完又赏赐了李时珍黄金,以表感谢之意,李时珍不敢推辞,此后的日子里,李时珍又用富顺王给的银子,救治穷人,分文不取。

几年后,李时珍觉得太医院不适合自己,自己只想回乡为百姓看病,于是他回到了故乡,开了东壁堂,为百姓看病。

后来,李时珍被人称为“药圣”,很多病在他手下可谓是“手到病除”:一位妇女产后体虚,神疲乏力已久。李时珍用“归化散”给她服用,不久妇人面色红润,多年的脚气竟也好了。一位老婆婆便秘30多年,李时珍用白萝卜汁配药,很快便治好她多年顽疾…

然而也有很多次,李时珍在采药的途中,遇到很多百姓因为服错药导致死亡,这让李时珍觉得很难受,他大量翻阅古书,发现上面的记载不仅杂乱,而且自相矛盾,有很多纰漏,于是,他萌生出重修医书的想法。

此后,李时珍一边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等各类古典书籍和无数花草树木书籍,一边遍访山间田野,采集实物草药验证药方,足足花了27年,完成一部划时代意义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当他拿着书寻找印刷的时候,却没人印刷。李时珍只能找到当地的名人王世贞,跟他寻求办法,没想到他看都不看一眼,就说了一句:“修书事关重大,需要谨慎。”

于是,李时珍又拿回家,仔细修改了数年,直到垂垂老矣,才将书又送到王世贞手上,王世贞看过《本草纲目》后,不禁大为感叹,称这实在造福百姓之举,于是,《本草纲目》就这样流传开来。

《本草纲目》里面有1892种“药物”,不仅记载了各种药材,还有我们常吃的各种蔬菜瓜果和动物,如大葱、姜、蒜、豆、鱼等等。

书中记载药物近1900种,附方剂11096个,配图1160幅,这些都是李时珍亲验有效的方子。最让百姓受益的,是里面5000多条居家方子:如女性美容滋阴、男性固本培元、老幼强身健体……一直沿用至今。

《本草纲目》可以说涵盖面很广,不光是医学方子都是孤本,里面还记载了1892种食材和药材,教导我们通过平时食物来预防和医治疾病,英国达尔文看了《本草纲目》以后,直言这就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可见这本书的全面和实用。

《本草纲目》全书由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和李建木绘制了1100多幅精美的药图,可以帮助人们图药对照,甚至按图寻药。此次排版,我们特意将每张图片都放到相应药物处,利于读者更直观和便捷地了解药物的主要特征和形态。

喜欢养生,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更要收藏,平日里注重饮食调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