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得急流勇退,我来接棒享受成果

 思维观察员 2022-03-21

01.

秦国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金饭碗。任谁都想端,端了就不愿意放。

原本范睢(sui)端着好好的,结果有个叫蔡泽的人扬言要抢,结果还真给抢去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我们来具体说说。

蔡泽何许人也?燕国人,战国时期游说之士,仕途坎坷。

被赵国驱逐后,一直逃亡,途经韩、魏,又被抢去了行李,陷入了窘境。

就在这时,他听说秦国相国应侯范雎任用的郑安平、王稽都犯了大罪,因此范雎心里惭愧。

于是蔡泽就决定向西去秦国,去拜见秦王,随即使人放话激怒范雎,说:

燕国客卿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的豪杰之士,只要他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他为相国,取代范雎。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蔡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他在这里借助演绎推理扔出了一个结论:蔡泽要替代范雎做秦国相国。

具体推理如下:

越贤能的人越适合居高位做相国

(蔡泽)比范雎更贤能

------------

(蔡泽)会替代范雎做相国

该推理形式有效,至于结论是否属实,还得看前提是否为真。

02.

你蔡泽说抢我相国之位就能抢过去呀?

我承认“越贤能的人越适合居高位做相国”为真,那么你蔡泽真比我范雎贤能?这得比比才知道。

于是范雎派人召见了蔡泽,即便见到了范雎,蔡泽也一副高傲无礼的姿态。范雎虽然心里不爽,但也直奔正题——

范雎问蔡泽:你宣扬将取代我为秦国相国,可有这回事?

蔡泽回答说:有的。

范睢再说:请你说说缘由,你觉得你哪厉害了?

蔡泽随口叹息:唉!您为什么这样迟钝?按照四时的顺序,一个季节结束了就自然要让位给后面的季节。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四肢强壮,耳聪目明,头脑清晰,这难道不是每个人都期望的吗?

范雎说:是的。

这里蔡泽说了两个话题,一个是回应“我比你聪明”,另一个是给范雎“巩固”了梦想。

怎么聪明的?他做了一个粗糙的对比推理:

“功成身退”是人本该知道的

我知道,而你不知道

------------

我就比你聪明

当然,他没有纠结这个话题,接着就和范雎巩固了梦想——人追求的是健康、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以此作为后续言论的大前提。

03.

范雎示意蔡泽继续说下去,想听听他到底要说个什么。

蔡泽这边逮着了机会,开口讲起了故事——

过去,齐桓公会盟诸侯,匡正不良习气,使天下焕然一新,而到了葵丘之会时,桓公就变的骄纵了,于是各诸侯纷纷离他而去。

当初,吴王夫差自认为天下无敌,于是就开始轻视诸侯,欺凌齐、晋两国,结果到后来,国破身亡。

再看夏育、太史启,他们可都是叱咤风云威震三军的人物,然而最终却死于非命。

这些人的下场,都是仗恃威权而不深思规律所导致的。

蔡泽这里讲了四个人的故事,目的都指向了同一个观点:不遵从规律,则没有好下场。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观点呢?他用清晰的逻辑给了答案:

若实现梦想,则得做到功成身退

若没做到功成身退

----------

则梦想实现不了,人没个好下场

因为在名利场,利益牵扯大,一旦退不下来或退不好,不仅梦想会破灭,而且可能会搭上命,没个好下场。

04.

整的挺玄乎,难不成是诉诸恐惧,吓唬我呢?

蔡泽心里明白,谁都不是三随的孩子,只抛吓人的观点没用,那就继续证实这个威胁——

相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分土地,奖励耕战,拓展了疆域,积蓄了国力,使秦军天下无敌。

可是等到变法成功,商鞅却惨遭五马分尸。

再看秦国武安君白起,以几万秦军对战百万楚军,一战攻下鄢和郢,再战烧夷陵,南吞蜀、汉,北屠马服,坑杀四十万赵军,为秦国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最,他最终还是被秦王赐死在了杜邮。

还有吴起,他为楚悼王改革朝政,罢庸臣、撤虚职、裁官吏,杜绝请客之风,改良楚国风俗,南攻杨越,北攻陈、蔡,摧毁秦国连横阴谋,他也成功了。

但最后,他却死于楚人的乱箭之中。

同样的越大夫文种,他为越王勾践开疆拓土、发展农业,率军队领百姓,击败吴国,生擒吴王夫差,辅佐勾践完成了越国霸业。

可是最后,还是被勾践杀了。

这四位都是贤臣,却都因为功成而不退,才招致了杀身之祸。

看吧,不是我蔡泽张口就来吓唬你,血淋淋的例子就摆在这里。

这段蔡泽应用的是归纳推理:

商鞅变法富强秦国,结果被分尸

白起为秦开疆扩土,结果被赐死

吴起为楚革新朝政,结果被射杀

文种辅佐越王称霸,结果被杀死

------------

功勋之臣,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为什么会这样?蔡泽给出的理由是:因为功成而未退。

那么功成身退了就能得到好归宿——实现梦想,健康且安享晚年么?

答案是肯定的。

蔡泽这就抛出了一个例子,做反面论证。

范蠡深知明哲保身的道理,于是功成身退,远离人间的是非之地,驾轻舟渡海遁世。

隐姓埋名,一心经商,成为后来有名的陶朱公。

看到了吗,功成身退才能有个好归宿。

05.

正着说、反着说,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也举了好多事例在证明…

对,我承认,这道理我认可,只是…然后呢?和我啥关系,你说说。

蔡泽没直接回复,只是接着说到——

您难道没见过赌博的人吗?

他们有时想孤注一掷,有时也想和赢家分钱。

如今您是秦国相国,为谋划国家大事终日忙碌,即便没时间走出朝廷,您也能影响天下诸侯。

您将威仪施于三川、充实宜阳、打开羊肠之险、封闭太行要塞、切断三晋的道路、修栈道通蜀汉,使天下诸侯都畏惧秦国。

秦王的欲望得到了满足,您的功勋已无可复加,正是分功的时候,此时您若不及时隐退,就会走商鞅、白起、吴起、文种的老路了。

这里把事实——范睢的功绩——的罗列,回应了归纳推理的结论,一同形成了新的推理:

功勋之臣,都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范睢)是大功臣,又该分功了

------------

你此刻面临着巨大的死亡威胁

推理形式有效,同时两个前提均为真——主观判断谈论者彼此达成共识则为真,则结论可信。

那怎么办呢?如何避免呢?

蔡泽回复到——

您何不现在交还相印,把相国之位让给别人,这样既可博得美名,又可长享富贵、世代称孤,您更能和仙人王子乔、赤松子一样长寿。

这些和以后的遭受惨祸,是有天壤之别的啊!

总之一句话,功已成,趁还没有分钱——矛盾还没那么激烈,赶紧退,撤出来就能保命,就能实现最朴素的梦想。

范雎听后茅塞顿开,于是请蔡泽入座,把他奉为上客。

之后,范雎确实辞了相国之位,并把蔡泽推荐给了秦王。

#看故事理逻辑|推荐——

口口声声家国天下,却也逃不了一己私利

“远交近攻”定谋略,“近攻”执行给步骤

千里迢迢去干架累得呛!“远交进攻”才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