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遇: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熙桓心理 2022-03-21

熙桓心理李遇作者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困扰,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更是让我们痛苦万分,如果我们继续放任这些消极情绪恣意生长,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于是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及时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首先应该弄清楚消极情绪的来源。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曾经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在心理学中则有情绪的ABC理论来诠释这句话的含义——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大多数人的不快乐来自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只要你产生了不合理信念,就难免会为之苦恼、焦虑甚至抑郁。

为了进一步了解消极情绪的来源,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是不合理信念。不合理信念有三个主要特征,下面我们可以一边学习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一边学着“对症下药”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不合理信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绝对化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比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友好地对待我”,等等。

而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不可能依个人意志而转移。一旦事物不能依照我们的绝对化要求发生时,我们便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绝对化要求就是“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一旦他人表现得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我们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情绪,而这种消极情绪往往也会让我们自身感到痛苦不安。

实际上,我们的消极情绪并不来自于别人怎样对待我们,而来自于我们怎样看待别人的态度。要克服这种消极情绪,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用理性观念来代替我们的不合理信念。

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会“像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们那样去对待别人”,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好,我们就要对别人好;我们希望我们有困难时别人帮助我们,在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就应该去帮助别人,而不是相反——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

过分概括化则是不合理信念的第二个特征。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不合理的评价,个体通常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有些人一遭遇失败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可是一旦把这种评价转向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并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针对这类不合理信念,我们应该明白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因此,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的对整个人的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不合理信念的最后一个特征便是糟糕至极——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

如一个重要的考试失败后就断言“自己的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一次失恋后就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幸福可言了”,几次求职失败后就恐慌“自己今后再也找不到工作了:,等等。

当我们坚信这样的信念并且遇到了我们认为糟糕至极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陷入极度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那么针对这种信念,我们应该如何调整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可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种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

其次,虽然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可能发生,我们也有很多理由不希望它发生,但我们却没有理由说它不该发生。

因此,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而在不能改变时去学会如何在这种状态下生活下去。

以上这些针对具体不合理信念提出来的调整情绪的方法中,学会理性地思考是必要的前提条件,当你发现你身边的朋友沉浸在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时,不妨帮他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信念,让他学会理性地思考,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让我们一起在不合理的世界中保持理性,消极情绪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身心健康便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The End

本文作者

李遇

熙桓心理入驻的李遇老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山西大学,主修应用心理学,辅修英语双学位。她在校期间连续2年荣获三等优秀学生奖学金,并通过英语CET-6级考试,获得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及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她曾组织过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还在山西方舟自闭症康复研究院实习,协助机构老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辅助训练等。李遇老师希望可以为需要的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