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离我们并不远!

 知足知道 2022-03-21


在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是一种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和年轻人无关,还有不少人误以为这只是一种跟摄入糖分过多有关的疾病,认为只要控糖就行。那么,糖尿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有哪些危害性?有哪些分类?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哪些?人们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呢?今天的节目,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专家是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孙春萍 ,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糖尿病防治的健康知识。

孙春萍

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图片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安徽省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

合肥市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委

合肥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从事内分泌科专业15

发表包括SCI学术论文10余篇


 问题一 

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有哪些危害性?

图片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若控制不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威胁。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危害性:糖尿病危害各个脏器,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会引起伤残。

急性并发症:1)导致急性严重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2)并发感染,血糖控制差的感染发生更容易也更严重。在肾脏上,会发生肾盂肾炎、肾周脓肿等;皮肤上会有疖或痈等化脓性感染或真菌感染。3)肺结核。

慢性并发症:1)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2型糖尿病中居多。3)神经系统病变。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都会有累及。4)糖尿病足。

 问题二  

糖尿病有哪些分类?各自有哪些不同的症状?

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

11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较急,多数患者常因感染、情绪激惹或饮食不当而起病,通常有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简称“三多一少”症状。同时,1型糖尿病多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2型糖尿病常无典型的“三多”症状。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常难以确定何时起病,有的只是在检查血糖后才知道自己患了糖尿病。2型糖尿病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总是口渴,尿频,容易饿,体重降低,感到疲倦,脾气改变。有些患者在确诊为2型糖尿病时已经出现了并发症。糖尿病日久可损害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常见的症状有:手足麻木、刺痛、肿胀(神经病变引起);视物模糊,视力缺失或感觉光线刺眼(视网膜病变引起);胸痛或短气(心血管病变)等。

3)妊娠糖尿病会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妊娠期间还会出现外阴瘙痒、及外阴念珠菌感染,症状重时出现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问题三  

糖尿病的病因都有哪些?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不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了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障碍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两者兼备,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和储存。

当前,除了部分特殊类型糖尿病的分子病因明确外,绝大多数糖尿病的分子病因尚不明确,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但是,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经非常明确,导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生活方式。如果要减少我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改善促进不良生活方式形成的社会环境是根本出路。

 问题四  
如何诊断糖尿病?诊断原则、依据都有哪些?

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 2 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静脉空腹血糖≥7.0mmol/l两次以上

2) 静脉随机血糖≥7.0mmol/l

3) 75g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6.5%


 问题五  
糖尿病可能引起哪些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4)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

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

6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


 问题六   
哪些人群易得糖尿病?糖尿病专属于老年人吗?
1)高体重者(亚洲BMI指数≥23)合并以下一个以上危险因素;
a. 直系亲属有糖尿病
b. 有心脏病
c. 有高血压(血压高于或等于140/90或在吃降血压药的)
d. 高胆固醇(HDL0.90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2mmol/l
e. 患多囊卵巢的妇女
f. 长期不活动的人
g. 其他:如重度肥胖
2) 糖尿病前期的人,每年都要检查
3) 有妊娠糖尿病历史的妇女,每三年检查一次
4) 普通人群,45岁开始检查
5) 如果检查正常,那么至少每三年检查一次。如果有多个糖尿病危险因子,检查就要更酌情更频繁

糖尿病不专属于老年人,目前我国糖尿病年龄越来越年轻,以往糖尿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目前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段年轻人,主要是跟目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量比较少、进食热卡比较多、大量饮酒以及吸烟,在年轻人当中会更加明显。


 问题七  
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有遗传因素,但不是遗传病。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往往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他的下一代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明显增高的,作为糖尿病的一个非常独立危险因素,这是客观的。如果父母双方的都有糖尿病的,他的下一代子女得糖尿病的概率要比单方(一方有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提高一倍,而双方都没有家族史的,他得糖尿病的概率就更低。

 问题八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美国有个叫焦斯林的著名糖尿病专家就把糖尿病治疗比作是驾驭一辆三匹马拉的战车,这三匹马分别饮食治疗、胰岛素治疗(当时还没有口服降糖药)和运动治疗,精辟的提出来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治疗原则。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国学者又提出了五架马车的治疗原则,这恰恰与1995年和2000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对国际糖尿病日提出的一个人耍五个小球的比喻不谋而合。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应该包括以下五条:

(1) 糖尿病的教育和心理治疗,其主要目的是让糖尿病病人真正懂得糖尿病;(2) 糖尿病饮食治疗,使糖尿病病人做到合理用餐,给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3) 运动治疗:让病人长期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血糖水平的正常和身体的健美;

(4)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在单纯的饮食及运动治疗不能使血糖维持基本正常水平时,适当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并根据临床需要,服用降压、调脂、降黏及其他药物,使病人维持全面正常的状态;1型糖尿病主要以胰岛素为主,2型糖尿病早期可以使用胰岛素,后期胰岛功能衰竭明显,也需依赖胰岛素治疗。(5) 糖尿病的病情监测,使病人定期接受血、尿各项指标,心电图以及眼底检查,以期仔细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只要认真掌握好这五条原则,或者说驾驭好这五匹马,就能获得良好的糖尿病控制,避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问题九  

糖尿病药物治疗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药物治疗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的人长期服药,长期用一种降血糖的药物有可能出现开始服药时有效,长时间服药之后失效的现象;

(2)注意肝、肾功能,如果肝肾功能有异常,例如乙肝、肾功能不全,很多口服药都不能使用;

(3)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两种降血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造成疗效降低,或者一种药物一个患者使用效果比较好,而另一个患者使用得效果不好;

(4)注意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每一个药都有每一个药的优缺点,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

(5)注意药物的疗效;

(6)糖尿病刚开始治疗时药物的剂量不宜过大,剂量不宜过大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7)中药具有降血糖的辅助作用,但是起效比较慢,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用中药是远水解不近渴,会耽误治疗时机,对病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问题十  

糖尿病的预后效果怎样?可以逆转吗?

糖尿病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定期来医院复查,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就和正常人一样。

有些糖尿病病人的病情很轻,经过一段正规治疗,特别是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表现就会卷土重来。

所以,糖尿病病人要做好打持久站的思想准备,长期坚持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糖尿病监测,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满意水平,这样就可以使病人享有与非糖尿病者一样的高质量生活和基本等同的寿命。

 问题十一  

糖尿病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需要控制自身的饮食,吃东西需要定餐定量,要控制饮食的总量,避免吃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 要多增加运动,不要吃完饭之后就躺着不动,要适当的进行运动,能增加葡萄糖的消耗,有利于患者控制血糖。

(3) 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血糖,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具体使用药物要谨遵医嘱,不要盲目用药。

(4) 定期复查。


 问题十二  
有的糖尿病患者会突发低血糖,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为血糖小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小于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处理: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2)怀疑低血糖者应立即测血糖,如不能及时测量,应按照低血糖处理。
3)如果意识清醒,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一一进食快速起效的含糖量约为15-20g的食品:指南建议吃2-5个葡萄糖片或10块水果糖、两块方糖,或150-250毫升新鲜水果汁及其他含糖饮料,或一大杯脱脂牛奶,或一大勺蜂蜜。
进食15分钟要复测血糖,有一个原则:“吃15g),等15(分钟)”血糖值以3.9mmol/l为标准,可以多次循环,直到血糖超过3.9mmol/l
血糖恢复正常后,如果距离下次进餐还有一段时间,要适当补充零食。这是帮助机体恢复糖原储备(比如面包、饼干这些含糖多的食物,在人体内会经过分解在吸收,使血糖得到一定时间的维持)。
4)如果家人发现糖友已经出现喝水呛咳,或昏迷状态,就不要再进食任何食品了,否认有窒息风险,此时应该侧躺保证气道畅通,并拨打急救电话;如果糖友感觉嗜睡、反应迟钝,也应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5)神志不清的糖友,入院后静脉推注50%葡萄糖25g15分钟后复查血糖,如果血糖仍≤3.9mmol/l,再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血糖>3.9mmol/l,但距离下一次就餐时间在1h医生,需给予淀粉或蛋白质类食物适量;血糖≤3.0mmo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60ml静推注射。

6)反复低血糖将导致高血糖状态而增加并发症风险,且可能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加医疗花费。若患者存在持续性严重低血糖则会引起意识丧失,造成永久性神经损害,甚至死亡。

7)若血糖恢复正常而意识仍未恢复,必须按急性脑病进行重症监护和综合急救,除头部降温、护脑等措施外,静脉输注20%甘露醇,并给予地塞米松注射,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

低血糖已纠正:

1)了解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调整用药,伴意识障碍者,还可放松短期内的血糖控制目标

2)注意低血糖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3)建议患者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

4)对患者实施糖尿病教育,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儿童或老年患者的家属要进行相关培训

低血糖未纠正

1)静脉注射5%10%的葡萄糖,或加用糖皮质激素

2)注意长效磺脲类药物或中长效胰岛素所致的低血糖不易纠正,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长时间葡萄糖输注

3)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24-48h


 问题十三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过高的摄入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过少的摄入又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恰当的比例是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

蛋白质是人体成分的物质基础,过少摄入会营养不良,过度的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恰当的比例是占每日总热量的15%-25%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储备,但由于其提供的热能过高,每日脂肪摄入量应不高于总热量的30%

三大营养素合理的摄入比例如下图所示。蛋白质占15%-25%,脂肪小于30%,碳水化合物50%-60%

糖友饮食金字塔帮你了解每日食物吃多少合适。

奶类  250-300g 蛋肉类  100-150g   盐小于6g,油25-30g

主食 150-300g 水 1500-2000ml  蔬菜 500g 水果 200-300g

注:以上营养元素比例分配适用于体重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对于体重超重/肥胖者来说,以上比例需做出调整:碳水化合物减少到25-40%,蛋白质增加15-25%,脂肪比保持不变;而且每日摄入总量要限制。

如果你没有条件进行食物称重或是怕麻烦,那么下面一款糖尿病每日饮食手掌法则可定能帮到你,它只要几个简单的手的动作,难度系数极低,来,一起做:

 伸出一只手,握拳---

已拳相当于50g主食或200g水果;

把手指打开,露出手掌---

一个手掌厚度和掌心大小相当于50g肉类;

在曲起四指,竖起大拇指----

一个大拇指指尖相当于50g黄油;

最后,双手双手并拢捧起----

双手一捧相当于50g蔬菜。

掌握了基本动作,就可以一起做手掌操了,要一边说一边做,这样掌握更快!

左手一拳是主食,一天36各拳

米饭=150-300g   3-6

右手一拳是水果,一天一拳刚刚好

1=200g 水果

手掌当成蛋白质,两个掌心就合适

=100g=2

黄油一天一指尖,食用油约23

黄油=30g=1

绿色蔬菜多食用,每天至少来一捧

蔬菜=500g=1

糖尿病友要记牢,热量成分最重要!

所谓“细水长流、吃穿不愁”,糖友们要学会精细打算,让自己吃的幸福,吃的健康。


 问题十四  
如何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有“五个要点”,那就是“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药服点儿”这是国际公认预防糖尿病的措施。

多学点儿  就是要多看看有关糖尿病的书籍、报刊、电视、多听听有关糖尿病的讲座和广播,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

少吃点儿  就是减少每天的热量摄取,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等。

勤动点儿 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保持形体的健美,避免肥胖的发生。

放松点儿 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服药点儿  糖尿病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有其他代谢紊乱的话,记得服药,改善这些代谢紊乱,对预防糖尿病大有裨益。

如果一个人能够长期做到这“五个要点”,糖尿病发病率至少能减少50%

编辑:马大姐话健康栏目组

转发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