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符华十三 2022-03-21

对于帝王来说宅心仁厚是个好词,心狠手辣也不见得是个坏词,但若是这两个词出现在一个既没有政治敏感度,又没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身上,那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明朝第二位帝王朱允炆,就是这样一个人。众所周知,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由著名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所创立。

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马氏为皇后,朱标为太子,设官分职,封赏文武百官,开始了明王朝三百年的统治。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然而,皇帝之位传到孙子朱允炆手里仅仅四年,就被朱棣取而代之了。那么,朱允炆究竟做了什么,竟然弄丢了自己的皇位,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俗话说“不想做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前有唐朝玄武门之变,后有清朝九子夺嫡,相较于这些皇子惨烈的夺嫡之路,朱允炆可以说幸运的多。

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朱标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也一向甚笃,立朱标为太子便成为顺水推舟的事。

只是万万没想到,洪武二十四年八月,太子朱标受命巡抚陕西,但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朱标就得了风寒,次年五月便病逝于京中。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或许是对长子的不舍,朱元璋注意到了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朱元璋一生拥有26个儿子,除太子朱标以外,朱元璋从不相信他的儿子们个个都是安分守己的善类。

也许正是这一份不信任,让朱允炆这个忠厚、善良的皇孙,从一群心怀鬼胎的皇子中脱颖而出,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于宫中,朱允炆即皇帝位。

继位后,朱允炆大赦天下,成为明朝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少数直接从皇上处继承皇位的皇帝之一。刚上位的朱允炆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明太祖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赦免有罪之人,赦免百姓拖欠的赋税。

他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孤独废疾的百姓。同时,朱允炆重视农业,大兴学业,减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当采访使,考察天下民情。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可以说,彼时的朱允炆是天之骄子,是百姓心中爱民如子的仁厚皇帝。只是好景不常在,朱允炆万万没想这皇位堪堪只坐了四年,便因为他的一项决断而生生断送了自己的九五至尊之位。

真憨厚还是假腹黑

从史书上来看,建文帝一直是以弱势的形象留存于世人心中,特别是在被他的叔叔朱棣夺了皇位后,明朝的百姓们都非常同情他,也为他惋惜,就连朱元璋也一直以为自己的孙子是以为纯良、仁厚的人。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朱元璋才会很担心自己死后,朱允炆的境况如何。他很清楚自己的儿子们都不是善茬,孙子继位后势必面对各个心怀鬼胎的藩王叔叔,所以朱元璋在世时就多次向朱允炆发问,他会如何处置有异动的叔叔们。

彼时的朱允炆非常坚定地告诉朱元璋:“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面对孙子朱允炆这样的回答,更加让朱元璋坚信自己没有选错人。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其实,历史资料上的朱允炆并没有大家印象中的那般善良,无论是从他处理大臣儿子,还是湘王案件,都能看出来朱允炆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辈。

他曾流放四王、逼死湘王,纯良不过是他的保护色,善良、正面的人物也算是一种伪装。更甚至,在朱允炆还是皇太孙时,他就很清楚明白皇叔朱棣是他唯一的竞争对手。

朱允炆即位不久后,其心腹大臣黄子澄、齐泰便推崇削藩,而朱允炆更是欣然同意。从这里不难看出,朱允炆把所谓的叔侄亲情和对明太祖朱元璋的保证,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甚至可以说,在他还未登上皇位之时,便已开始身边人密谋怎样对付自己的皇叔朱棣,如何削弱朱棣的实力。登基后,朱棣更是朱允炆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可惜的是,朱允炆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百万精兵,却输给了朱棣东拼西凑而来的十万兵马,最终只能仓皇逃出南京城,不知是朱允炆不得人心,还是朱棣太厉害。

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朱元璋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他在死前给朱允炆留下了一道密旨和一个宝匣,并嘱咐自己最信任得太监,在燕王朱棣谋反之时就交予朱允炆。

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终于夺下那个九五之位,取代自己的侄子登上至高无上的权力之巅。朱允炆则凭着朱元璋,早年在皇宫中修建的一条密道。逃出了南京城,得以在朱棣的全城搜捕之下保全性命。

话说,当朱允炆逃出南京后,才发现皇爷爷朱元璋给的宝匣里面,不仅提前画好了逃亡路线,就连事后如何处理也都做了详尽的安排。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尤其是看到之前那道被忽视的密旨时,朱允炆悔恨莫及,不经感叹早知如此,朱棣必败无疑。原来,朱元璋早就安排好了自己最忠心耿耿的儿子朱植,为孙子朱允炆保驾护航。

朱植长于战事,曾率大军北上讨伐蒙古人,屡建军功,而他的封地与朱棣邻近。只要朱棣敢谋反,封地在朱棣旁边的朱植,便可成为朱允炆手中的一把利剑,让朱棣如鲠在喉。

奈何,让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是,孙子朱允炆竟然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他担心朱植与朱棣形成联盟,从而将朱植召入京城并削减掉他的兵力,致使朱值心中对朱允炆有了芥蒂。

导致后续朱棣起兵谋反之时,朱值对侄子朱允炆的窘境冷眼旁观,采取三不理的态度,而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说朱允炆自作自受罢了。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当然,靖难之役时,朱植也因为没有帮助朱棣,所以事后他被朱棣流放到了荆州一带,最后不再过问政事,而是流连于书画,也算是善终了。

由此来看,一个优秀的帝王需要拥有多种品质,首先就是知人善任。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一点最重要,网罗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虽然朱允炆的心腹大臣黄子澄、齐泰一心为了君主着想,但太过急功近利,反而让君主陷入两难之地。其次,帝王应当要有雄才大略,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去治理国家。

只有足够远大的理想和才略才能走长远,朱允炆虽然有一颗为民的心,但却没有足够的才能来支持他的想法。另外,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通过政治统治锻炼自己,没有磨练就没有多少经验,所以这个皇位他坐得并不稳定。

朱允炆逃出南京时,看到朱元璋的密旨痛哭:早知如此,朱棣必败

最后帝王应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一点很重要,要有足够的胸襟才能让人愿意跟你,朱允炆因为自己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朱值越推越远,最终穷途末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