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nj200801 2022-03-21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
2
3
4
西
5
6
7
8
9
元曲三百首
中吕宫
山坡羊
散曲
忧国忧民
初一上
感伤
怜悯
潼关
长安
视频百科
译文
逐句全文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古道内接华山,外连黄河。遥望古都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
1
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聚,聚拢,包围。
2
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3
表里:即内外。
4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5
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6
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一作“踟蹰(chí chú)”。
7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伤心,令人伤心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经行处,经过的地方。指秦汉故都遗址。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8
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9
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摘要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此为作者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之时所作。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2]
作品赏析
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
第一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七句),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作为六朝古都,长安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踌蹰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元代百姓生活之苦被作家以怀古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忧民之心使他“到官四月,倾囊以赈灾民,每抚膺痛哭,遂得病不起。”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真实的本性和真实的生活,也是当时社会所难得一见的。[3]
创作背景
元明宗天历二年(1329),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几年前他辞官隐居,决意不再涉足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元史·张养浩传》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山坡羊·潼关怀古》当作于此次应召往关中的途中。[4][1]
作品评价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曾永义《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潼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关系着历代的兴亡。首二句以如聚的峰峦和如怒的波涛来作为潼关“山河表里”的实写,虚实相映,开展之中,自见绵密。以下作者以光风斋月的性情,从悲天悯人的襟抱着眼,所以感人深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评》:此曲为云庄杰作。它与一般怀古之作的根本区别在于:作者非为怀古而怀古,而是在赈灾途中,身在亲历,思绪自然相接,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作者一向有关心民瘼、爱民如子的情愫,尽管未曾超出儒家仁政说的范畴,但他自感责任重大,未敢稍有懈怠,以自己的生命喊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拔之语,这在一位封建官僚,不仅是难能可贵,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显然,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对现实的执著关切,是具有强烈的人性关怀色彩的。小令气势雄浑,自然生动,着一“聚”字,群山若动;着一“怒”字,大河动容。寥寥数字,历史便活;三言两语,醒目警心。真可谓振聋发聩,有若金石掷地。[5]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
[2] 易滢 . 古汉语与文学基础下双色版 . 南京 :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8-07 . 186 .
[3] 肖淑琛著 . 偶遇最美古诗词 . 长春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08 . 246 .
[4] 王星琦 . 元曲三百首注评 . 南京 : 凤凰出版社 ,2015 . 73-74 .
[5] 曾永义 . 黑暗时代的自由颂——元人散曲 . 北京 : 线装书局 ,2012 . 218-219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