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脂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

 周磊_ECHO 2022-03-21

众所周知,高血脂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加以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对患者给出的降脂目标水平会低于健康人的理想血脂水平。这就会令人产生一个疑问:血脂降到这个水平到底安不安全呢?是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呢? 

为什么要尽可能降低血脂水平?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通常血脂指标升高越严重,出现冠心病、心梗、脑梗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医生会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靶目标,危险性越高的人,降脂治疗的目标水平就越低。

常见的高危或极高危人群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或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体内的脂质代谢早已处于不同程度的失控状态,血管内普遍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必须把各项血脂指标降到足够低的程度,才能遏制并逐步逆转斑块的扩展,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梗、脑梗急性发作的致死、致残风险。例如,医生会推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目标值是1.8mmol/L,更积极一点的要到1.4mmol/L。而事实上,此类患者的病情往往积重难返,血脂达标的比例都不到半数。与其担心血脂是不是太低,还不如先关注怎样实现血脂达标。

血脂水平降到很低到底安全么?

有少部分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后,血脂可以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到了0.8mmol/L。发生这种情况也不必担心,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报告显示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于高危或极高危人群,可能反而更有利于心脑血管的保护。

一般来说,在降脂治疗期间,医生会要求患者定期复诊,监测各项血脂水平和肝肾功能,一方面评估疗效,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或异常状况。因此,患者完全可以放心的遵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只有把各项血脂指标降到足够低的程度,才能实现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遏制,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危险程度越高的患者,降脂目标就要控制的越低、越严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