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2-03-21

宗明霞

[摘要] 目的 研究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该院就职的12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对两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护士对管理方法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病区管理、消毒管理、专科护理等评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对照组均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效果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护理管理;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b)-0026-02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而护理管理作为护理质量的基础保障,必须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除此之外,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医院信誉和地位产生直接性影响,医疗机构如果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系统科学、优质规范的护理服务,则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护士分层级管理可全面划分护士的职责,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各个护理环节的顺利实施得到保证,使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临床方面的安全、优质护理[1]。该文选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在该院就职的120名护士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在该院就职的护士12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60)。对照组:男4名,女56名,年龄在23~4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2.5±2.3)岁;工龄在1~14年范围内,平均(6.4±2.2)年;其中中专14名,大專40名,本科6名;实验组:男2名,女58名,年龄在24~4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31.8±2.4)岁;工龄在1~14年范围内,平均(6.5±2.1)年;其中中专13名,大专43名,本科4名。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管理方法为常规护理,实验组的管理方法为分层次管理,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

1.2.1 明确划分护士的层级  护士在接受分层时,需要综合医院管理的具体情况,对护士分层机制进行良好构建,以岗位竞争的方式任免责任护理组长,将临床经验、学历、职称座位分层依据,护士长负责组织工作,组内成员对护理责任分层制度进行讨论制定,并予以完善。

1.2.2 对各级护士的职责进行明确  以全程包干模式为主,要求相关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全方位护理服务和指导,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实施健康宣教指导,做好疾病基础性的护理指导,同时做好出院宣教指导,使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都能得到专业化的、优质性护理服务指导,与此同时,上级护理人员还需要负责监督管理和指导下级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的落实和践行情况,协助其及时纠正和改进错误的护理操作,责任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高龄或危重患者,同时负责对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护士要予以重点培训学习指导。轻微患者的护理工作由普通护士负责,同时其还要负责协助上级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

1.2.3 层级合理设置  分层护理管理应将护理人员的能力情况作为依据,并将能级对应全面体现出来,通过科学高效、规律有序的管理模式,促使护士可对自身职责更加明确,并对金字塔式的团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构建,使不同疾病的患者均可在住院期间获得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使其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的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医院方面应参照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是否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级并落实好上岗后的任务,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对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流程进行正确构建和完善,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1.2.4 强化分层护理的学习培训与考核监督  建立健全符合护理分层管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对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考核标准进行详细制定,以每个科室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制定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相应的分项和层组完成层级培训,与此同时,通过现场教学或护理专题讲座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此使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护理层级不同的护理人员,选择的待遇也应该有所差异,对护理人员而言,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与否以及临床经验是否丰富等会直接影响到其护理能力,因此,相关护理人员在进行查房、会诊等工作时需要将其自身专业性的护理水平和能力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并且要充分展现分层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以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对护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采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组基础护理、技能操作以及专科护理、消毒隔离、病区管理等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护士对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其中85~100分代表满意,60~84分代表一般满意,<60分代表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护理质量评分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以[n(%)]表示,给予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对管理方法的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8.3%,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8.3%,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低于实验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两组基础护理、消毒管理以及病区管理、技能操作、专科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患者对医疗质量认知的不断深化以及不断增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护理质量与医院综合水平息息相关,而能否做到高效、严格的护理管理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2]。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工作之中运用护理管理可使患者享受到最优质、最安全、最科学的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整体护理效果发挥促进作用[3-4]。

护士分层管理实质上就是以护理层级管理的新方式开展临床护理和监管工作,并依据金字塔式层级划分的方式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护理资源,使護理人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护理服务指导,增进护患间和谐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目的[5-8]。该组研究之中,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对管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均比对照组优势明显(P<0.05)。由此证明,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效果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红,李熙.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5,38(11):217-218.

[2]  赵静.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8(4):106-107.

[3]  唐艳.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54(21):151,153.

[4]  王竹英.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36(29):6624.

[5]  李冰,席晶,朴怡娜,等.探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5(29):165-167.

[6]  陈玉宇.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价值工程,2013,15(34):142-143.

[7]  徐英,康建荣.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0(5):258-259.

[8]  张丽丽,黄兰,李玲燕.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103-105.

(收稿日期:2018-0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