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至贵是知足——老子智慧【20】

 新用户97560OBk 2022-03-22

外不着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

【原典】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骄横的程度,那就给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功成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悟道】

定册功成身退勇,

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

此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之著名诗句,体现了一种“功成身退”的精神。

过度之欲,痛苦之源。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叹曰,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法相,皆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本章老圣人阐述为人之道,强调的就是“适度”的人生智慧,主旨是“万事不可盈”,适可即止。在老圣人看来,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皆为过度之表现,难免招致灾祸。

 
贪权慕势之人,总是得寸进尺;恃才傲物之人,往往锋芒毕露。李斯之人生悲剧,在于他还没有真正参透到“功成身退”之人生智慧。

“富贵而骄”,最大之问题,不在富贵而在骄古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其中,“不过三代”之真正原因,惑恐就在一“骄”字。

“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没有物质形态的困扰,即使方寸之地也可像大海般容纳万物。此言强调了两层意思,其一,心胸宽广,不拘泥于外物;其二,将小我融入大我,与天地同在,拥有天地的思维。

“用物过度妨于财,用气过度伤于身”。诗句阐明的也是一种“物极必反”的生命辩证法。

人生至贵是知足。真正心胸宽广之人,不会因他人的无心之过而怒火中烧;真正心怀慈悲之人,不会因别人无心伤害而耿耿于怀。

人生是自己的,人心也是自己的,放不过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颗偏执的心。当一个人将小事无限扩大时,最先束缚的是自己,最先伤害的也是自己。

《心经》中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在于欲望太盛,心难清净。

外不着相是为禅,内不动心即是定。一个人真正的强大,是可以规避外物之干扰,内心清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