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惨胜到碾压,苏联第二次打日本6天取胜,二战6年苏军有何蜕变?

 阿年282 2022-03-22

中国有句古话“国虽大,好战必亡”,这里的好战主要是指参与太多没有意义的战争。在没有意义的战争行为中,一国收获的战利少于支出,给外界留下的猜忌也多于建立的威信,这样的军事行动是很不划算的。

从另一方面讲,若是参与战争的获利大于不参与,并且能够在国内外建立威信,有的国家的军事力量甚至会因为一场战争而崛起。

二战前后,经历过卫国战争的苏联军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诺门坎战役是二战初期苏日之间于1939年发生的一场战争。在这一仗中,苏军以9703人战死,15251人受伤的代价,造成日军18000人战死,22000人受伤,伤亡比接近1:2,是一场损失严重的惨胜。

这场战斗里,苏联1个集团军的战力就配备了近500辆坦克和346辆装甲车,可谓武装到牙齿。但是苏联兵员的身体素质及战斗经验却不如对手,特别是由于换届,被派往前线的指挥官是一群缺乏作战经验的青年军官,这让坐拥强大武器的苏联军队战斗力低迷。

可以说,此时的苏军并不是一支优秀的军队,但越是惨烈的战争越能给军队带来磨砺,此后的苏军正要面临这样的经历,他们将在欧洲战场战况最激烈的东线迎来自身军事实力的成熟。

诺门坎战役结束后,又过了6年,苏联军队和日本军队才再次碰头。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乎所有人意料,这场战争主战只用了6天的时间便结束了,苏军一路大胜。

有一种观点认为,关东军之所以缺乏战斗力,是因为精锐被抽调前往太平洋战场,军队中夹杂着近1/3的新征召的士兵。同时,日军的武器严重匮乏,有十几万人没有枪可用。

但另一方面,与6年前诺门坎战役时相比,苏军已经成长为了一支经受历练的优秀军队,完全能发挥出武器装备和大兵团机械化部队的战术优势。

此战,苏联以3.2万人的伤亡,击毙日军8.3万,受降59.4万。除了在经营多年的边境要塞有过一些激烈的拉锯战,日军并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苏军可谓是打了一场轻松的大胜仗。

这场战役的胜利或许没有太大的秘密,除了日军的衰落之外,苏军方面相较于上一次诺门坎战役的“升级”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工业力量的上升,苏联是当时全球第二大工业国,在卫国战争的总体战中,军工潜力被重新整顿和激活;

二是战术提升,战术在战场上不断的实践和升级,特别是大兵团机械化部队战术,这种战术对当时的日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作战方式,苏联还吸收了对手德军的战术特长;

三是指挥官成熟,原本缺乏作战经验的青年军官已经成长为优秀的将领。虽然青年一辈在早期缺乏经验,但新被提拔的军官明显服从性更高,等这批军官在战争的洗礼后成熟起来,反而让苏军成了一支军纪严明的部队。

而且苏联高层对这次作战非常的重视,当时前往远东的部队是一支绝对的主力,并派遣了华西列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麦列茨科夫三位身经百战的元帅坐镇指挥。此外,诺门坎战役时期苏军一共投入10万兵力,而这次总兵力达到15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一共5千5百辆,战斗机3千8百架,火炮2.6万门。光是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数量上,就对75万关东军形成了强力压制。

在整个二战过程中,日本以自身的行动给“好战必亡”这句话进行了标准的诠释,而苏联则是一个截然相反的例子,他们反而通过一场战争完成了自身军队的升级。最终,穷途末日的日军面对重振旗鼓的苏军,已经是毫无胜算。

参考资料:

1、《诺门坎:日军虽败却重创苏军1个装甲集团军》,王晓易

2、《二战最后一役结束在中国: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袁菡苓、高红霞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