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历史人物】何维朴:工笔山水的书画家

 陈瑜工作室 2022-03-22

【永州历史人物】何维朴:工笔山水的书画家

何维朴 (1844 -1925 ) 湖南道县人。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何庆涵子,何维棣兄。何绍基之孙。清同治六年(1867)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擅书画,晚年寓上海盤梓山房,鬻书画自给。画以山水著称,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书摹其祖,亦得神似。擅篆刻,宗法秦汉。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 工书、画,对于古画之鉴别尤精。何维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个体对自然的体悟。变以往的平远法为高远法,笔墨上亦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但由于过分地依附于四王,反而被其束缚了手脚,整个画面气局显得不够宏大,笔势也不够雄放;又由于画家缺乏对真山真景的切身体验,只是倾心于笔墨之间,因而在意境上受到限制,虽笔墨精熟,但是缺乏创造性。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有印文曰清凉山下转轮僧。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卒年八十一。
《何维朴楚岫春云图》是湖南道州画家何维朴所创作的一幅的春云水墨图,此图描绘了春季楚地草木丰茂华滋、山川逶迤、云烟缭绕于群峰之间的秀丽景色。自下而上,近处品类分明,林木繁密,渐远渐浑。及至远景,只有一主峰高耸突兀。由繁到简、由分散到集中、下开上合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趣。池塘岸边,杂草丛生,柳丝悬垂,林木葱郁,山峦起伏。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变以往的平远法为高远法,采用了传统的s形构图和有开有合的方式组织画面。顺着山脊的走势,画家自上而下沿s形合理地布置景物,使画面具有一种曲线动感和空灵感。俗话讲:"画山难画树,画人难画眼。"树木乃一幅山水画中的点睛之笔,事关作品的成败。画家在处理树木时,以中锋用笔双勾树干,兼以淡墨稍作皴染;树叶则主要以点叶法为主,间以夹叶法,通过合理的排列组织以拉出层次空间。如:前景中的几棵树,是由一些疏密有致、浓淡干湿相宜的胡椒点、平头点、介字点间以鱼子叶等组成。
茂盛的枝叶与光滑的树干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林木形象突出,层次分明。远山上的杂草林木也多以点叶法处理,表现出春山的秀润淡雅之感。山石以细密的披麻皴皴出山体后加以渴笔淡染。山顶多作矾头,并加以卧笔横点。"四王"山水亦多用此法,由此可以看出"四王"对何氏山水画风的影响。
在云烟的处理上,画家使用了空云法、皴云法。清代龚半千曾云:"山厚云即厚矣。"画家在皴染出山川的浑厚感的同时,也皴出了云烟的厚度和缥缈感。古人云:"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云烟缭绕于山川之间,不仅增加了画面苍茫的气势,更增添了画面的空灵感。中国画强调"用虚""计白当黑"。画中的天空、云烟、湖水等处虽未着一笔,却"无画处皆有妙境",丰富了人们的联想,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在这幅山水画中,近处有茅舍,湖边的水格上有人极目远眺,远处深山茂密的丛林中依稀可见茅屋。
这是古代山水画中最为常见的构图方式。中国画历来主张"心师造化""天人合一"。唐代张躁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个体对自然的体悟。至清代,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楚岫春云》变以往的平远法为高远法,笔墨上亦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但由于过分地依附于四王,反而被其束缚了手脚,整个画面气局显得不够宏大,笔势也不够雄放;又由于画家缺乏对真山真景的切身体验,只是倾心于笔墨之间,因而在意境上受到限制,虽笔墨精熟,但是缺乏创造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