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喜欢发展生态环境的鄂州刺史——于德孙

 取经的兵 2022-03-22

于德孙,字啟之,曾祖抱诚,祖父于邵,父人文。唐朝大臣,其先自代来,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史称其一家三代是词高三代,道比八元

公元808年出生在素有隋唐豪门八柱国之称的于家,后考中进士入翰林,因为传承其祖父于邵的优良基因,在书法和文采上的成绩同样超绝

唐代中晚期,凡是考中进士的官员必须都要到到地方任职,且大多都是去经济条件比较好的鄂州任职,作为一代才子佳人的于邵的孙子于德孙同样不例外。

于是,公元861年,也就是懿宗咸通初带着主角光环的于德孙出任鄂州刺史,兼鄂岳观察使,尽管史料没有记载于德孙在鄂州任上的功绩,但是在墓志铭上却详细的记载其详细政绩,比如拜鄂岳观察使、兼御史大夫,洎至理所,安人和戾,寤寐不忘,瑞草祥禽,弃如灰土。

意思,就是将于德孙在鄂州任上没有像他前任一样劳民伤财的大搞政绩之风,而是无声无息的休民养政,不仅在当时鄂州大力发展教育,移风易俗摒除不良民间恶习,还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治理,且严禁在鄂州辖区内乱砍乱伐,经过其近四年的治理,鄂州民风得到非常大的改善,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尤其是生态环境方面,很多珍禽异兽出现在了辖区境内。

公元864年,因政绩突出就加工部尚书,尽管官职得到了晋升,但是其对鄂州感情依然不减,退休后其索性就定居在鄂州了。直到公元877,其都是是在鄂州。关于此事,有史料记载:咸通五年五月二十四日终于鄂州官舍。

后其墓志铭《唐故鄂岳团练判官将仕郎试大理评事太原王公()墓志铭并序》出土,根据唐朝官员待遇其志长75厘米,75厘米,36,1065.志主于德孙,字启之,河南人,乾符四年(877)十月七日卒,年六十九,乾符四年(877)十二月七日葬

《于德孙墓志》所载谱系与正史相合均可从两《唐书》《元和姓纂》等史料中得以印证生平事迹史书罕有记载,但墓志所载内容非常详尽兼以所涉名人众多,并有证史佐助,对正史价值非常大。外,墓志书丹保存完整工妙统一颇有可分析之处

总体上看,于德孙位很有才华的中唐文人,待人长幼有序。洁身自好,尤其善于识别人才。

于德孙活到67尤其是其文字上有崇尚整饬的倾向,写景注重概括性历经朝,相识故旧遍及朝野,因此交游广泛,其序文在中唐时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些政绩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