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城310处传统地名入选保护名录,“北京胡同之根”在列

 新用户8926AVU2 2022-03-22

杨梅竹斜街

烂缦胡同、百花深处

……

文章图片1

杨梅竹斜街

文章图片2

烂缦胡同

这些好听的地名

不仅好听还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近日,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以下简称《保护名录》),首批列入保护名录的传统地名有598处,其中西城区有310处。

咱西城有哪些好听又好看的地儿

一起来瞅瞅吧

文章图片3

北帽胡同

此次公布的《保护名录》是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会同西城、东城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写制订,是2021年3月1日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后公布的首个保护名录。该《保护名录》以传承悠久、具有相对完整历史信息和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巷胡同地名为主。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收录地名时间下限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文章图片4

校场三条

文章图片5

达智桥胡同

北京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轴线及其沿线地区,大量传统地名入选首批《保护名录》。位于中轴线上包括地安门外大街、地安门内大街等5处,另有87处中轴线沿线传统地名入选《保护名录》。长安街轴线上的复兴门内大街、复兴门外大街及沿线39处传统地名也入选《保护名录》。

文章图片6

大帽胡同

文章图片7

前帽胡同

本次收录进《保护名录》的街巷胡同,从地名产生时期看,包括了元代以来各时期流传下来的地名。其中元代有2处,明代有153处,清代有385处,其余为民国以来形成的地名。

文章图片8

大木仓胡同

文章图片9

宫门口

砖塔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地名传承七百余年,被誉为“北京胡同之根”。不少地名出现时间被大大提前,如杨梅竹斜街,此前多认为是清末地名,此次编制过程中发现乾隆年间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已有“杨梅竹斜街”的记载,从而将这一著名街巷历史提前到了清代中前期。

文章图片10

赵登禹路

文章图片11

新街口南大街

大量以城门命名的道路,如宣武门内外大街、德胜门内大街等的命名也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街巷道路名称,则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从地名类型看可谓丰富多样,充分体现了北京大国都城、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

文章图片12

前海北沿

文章图片13

后海北沿

以中央衙署机构、王侯官员命名的传统地名,如广宁伯街等,彰显了北京作为王朝都城的特色;城门衍生街道,如 “条”“巷”等名称,体现了老城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城市空间格局;烟袋斜街等记录了寻常百姓生活;还有些带有儿化音的地名,彰显了北京地名的地域特色。

文章图片14

上斜街


来源 北京西城

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 严圣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