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案(黄世清)

 故事作家协会 2022-03-22

清末民初,河湾村发生了一桩离奇的牛案。李六斤家的公牛,张缺嘴家的母牛,惹上事了。

李六斤家的公牛与张缺嘴家的母牛偶然碰到了一起,公牛一眼就相中了张缺嘴家的母牛,可是母牛无情,自顾吃草,不予理睬。

公牛仗着身强体壮,想凭借暴力来霸王硬上弓,母牛灵巧躲闪,随即跳到村里袁长寿家的麦田里。经过一番“追过来,撵过去”的瞎折腾,公牛白费力气——竹篮打水一场空!只可惜整块田的麦苗,遭两头牛踩踏,毁坏殆尽。

袁长寿控告李六斤及张缺嘴,保长亲临现场,仔细察看评估,给出处理意见:此次牛事,共造成袁长寿家麦田小麦损失600斤。本保长因未目及真相,只能由公牛、母牛所属两家户主,自行协商赔付数量。

对此,李六斤与张缺嘴,对保长估算的赔付数量无异议。

李六斤对张缺嘴说:“是你家母牛勾引我家公牛在先,你应该负主要责任,赔付袁长寿400斤小麦。”

张缺嘴不服:“六斤!你咋说出这等没良心的话?你'弯弯道理’一套一套的!明摆着是你家公牛非礼我家母牛,应该由你全部承担所造成的损失,并赔偿我家母牛精神损失费才对。”

六斤暴跳如雷,就差点将拳头落到张缺嘴身上。保长假惺惺“好言”相劝:“和气生财!和气生财!乡里乡亲的,何必动武啊!若拿一方被打成脑残,另一方被打成半身不遂,对谁都不好。你两协商不成,可以找乡上出面裁定嘛。”

六斤与缺嘴把牛事闹到乡长那里。

乡长杜圣裁自以为文武全才,审理牛事一桩,不在话下。决心“以事实为依据,以律令为准绳”,不徇私情、秉公办案。也想借此提升在乡绅们中的威望。

杜圣裁亲自带人赶往牛事现场,实地勘察,如实记录:公牛强壮,母牛弱小。公牛脚印盖过母牛脚印,经过推理,公牛两只前脚搭在母牛背上,想图谋不轨。

有了牛事的“事实依据”,杜圣裁当众作出裁定:“张缺嘴作为母牛户主,应承担主要责任,按母牛所留脚印比例,赔付400斤小麦;李六斤家公牛负次要责任,赔付200斤小麦。”

裁定一出,舆论哗然!

都是牛事,还分公母,如此裁定,甚是荒唐!此官昏庸,可笑之极!

各种嘈杂之声不绝于耳,杜圣裁声誉扫地。

张缺嘴心里更是气鼓气胀的,憋了一肚子火气,终于将牛事捅到县长那里。

县长冯妙才,原是朝廷七品芝麻官,饱学之士。全县收粮纳税,审案决断,历经无数。这等牛事,岂能将他难倒!

冯妙才升堂办案,班头大声吆喝,县役两排并列,甚是威武。

冯妙才传唤当事人一应到场,先看杜圣裁所呈案卷,又由李六斤、张缺嘴各自申辩一通。冯妙才一听便明,心中早有定夺。

惊堂木啪地一敲,满堂肃静。冯妙才威严地做出裁定:此件牛案,核心是人。袁长寿家麦田被毁,是由公牛、母牛的户主看管不到位所造成,公牛、母牛双方户主负有同等责任,各自赔付袁长寿300斤小麦。

冯妙才随即作打油诗一首:公牛有情,母牛无意,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牛不懂事,责任在人,抓住要害,对错立明。

——发表于《龙湖》2021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

黄世清,笔名商丘,四川省自贡市人,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曾在《四川群文》、《中国乡村》网络平台、《关山》、《龙乡文学》发表小小说。

新年快乐

2022/01/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