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不了“三中一华”,也许是你没做职业规划

 北书房2014 2022-03-22

求职路上,见过太多优秀的孩子,他们拥有非常优异的学历背景,不俗的谈吐,非常快的反应能力……

但是!

最终对自己的职业方向非常的不满意,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充满了苦恼…

他们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是他们不够努力?!

是他们运气不好?!

是这个竞争太残酷?!

我觉得都不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他们——“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文章图片1

职业规划到底有多重要?

职业规划到底有多重要?

《礼记》中有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要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

对于你的职场,这可以说是超越一切的重要。

我们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所谓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我们的学员里,大家往往不会去羡慕那种学校最好的人,大家艳羡的是:离毕业还非常久的人。

只要有时间,好好规划,就一定有机会拿到很好的offer。

我们在这里可以直接下一个结论——即使你学历背景很差,过去对行业一无所知,只要你规划的早,然后足够努力,你一定是远超你身边同学的存在。

每个人最终找工作的上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规划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关于职业规划的差异,简单举两个我个人见到过的两个例子:

某朋友A,当初立志想要干投行,但确实学历背景相对一般,终归是没有进入自己所理想的行业。不过个人非常优秀,拿到了不少银行、地产公司以及知名实业的offer,但他选择了“工资低、强度大”某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人都觉得他做这样的选择简直是“脑子被驴踢了”。他确实也非常辛苦,除了工作还要复习CPA的考试,感觉他的生活色彩非常惨淡。一转眼几年过去了,凭借超过同龄人的项目经验,过硬的财务技能,以及合作伙伴某央企中型券商投行团队人员的力荐,PK掉各种顶级名校的硕士,进入了他心心念的投行业。如今在团队中是非常受领导重视的骨干,超过了那些从实习校招进来的小伙伴。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在帮一家大型国有券商投行招聘的时候,做收简历和初步的筛选,领导点名初级岗位希望要“其他投行/四大/非诉律师2-3年工作经验”,其他的就筛掉吧。当时某位学历背景非常优秀的,在银行总行管培的小伙伴找到我,希望能够给予内部推荐。我表示了为难,因为确实他的经历不符合领导所述。他对此表示了愤慨:“我们当年进来,门槛比四大高多了!凭什么四大的可以,我却不可以!”后来了解到这位同学最终还是跳槽了,但是往后还频繁跳槽了数次,似乎工作得并不十分开心。

差异因何而造成的?

有人的总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人提前做了未来数年的规划,并在具体地执行着。

如果当初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提前规划下自己,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呢?

职业规划的第一步:认识你自己

01.

你到底想要什么

日常中接触过很多同学,之所以迷茫,我个人总结无非两点: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二是也不知道社会能够提供什么。

直白点,前者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又适合什么,后者是不知道有哪些行业和工种。

听起来,似乎了解自己,比了解纷繁复杂的行业和岗位更容易。

但实质上,尤其在职业初期,我觉得认识清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更难,或者说大家经常对此一点都不重视。

有部分人可能是有过自我的探讨,大致还有点方向判断,但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我觉得都还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偏好”、“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所以,日常咨询中常见的情况是,大量同学喜欢把自己条件一报,说我是啥学校啥专业的,你看我适合做点啥?

对此,如果心情好,我会耐心问你喜欢啥,根据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说可能什么样的方向去了解一下。

心情不好的话,我经常会说不应该是你告诉我你想干啥么?

我可以依据我已知的东西告诉你怎样可能会少走弯路。

文章图片2

但没有义务和时间去告诉你适合做什么,一是我要试图去了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是中间还要不断给你科普行业知识。

其实,这种提问的方式,除了很低效之外,一是轻视了“认识自己”的问题,毕竟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你必须得告诉别人你足够偏好方面的信息,对方才比较好做出建议;二是太过在意固有的一些条件,比如说学校专业之类的,以为跟公式一样的可以直接导出结果,这些或许有一定影响,但绝对不足以决定你适合做什么。

所以,即使碰到对行业确实一无所知的同学,但是能比较明晰的告诉我说我比较喜欢XX类的工作,有XX方面的特长,我印象都还会好一些,沟通起来没有那么心累。

归根结底,无非就是想清楚,在喜欢和擅长之间,你喜欢什么,又擅长什么。

这两个往往是重合的,但又时常是矛盾的。

比如说我见过不少内向的同学,虽然自称比较喜欢静下心来做研究,但我觉得他们也许并不适合做卖方研究员,因为“卖”字当头,没有足够沟通能力和气场,一般是很难做得好的。

又比如说我自己一直只想做个“安静的技术流”,但因为性格原因,身边总有人说我适合去做跟销售有关的工作,我也曾不断挣扎。

最终,在喜欢和擅长之间得做出一个选择,这就是认识你自己的第一个过程。

这个问题可能会挺痛苦,有点像“结婚的话,是选择你最喜欢的人,还是最喜欢你的人?”两情相悦固然好,若有冲突择其一。

所以,一般工作过好几年的人,在职业选择上会明晰很多。

因为如果直接摒弃过去的工作经历太过可惜,大多数还是会缩小到和过去经历有一定关联度的工作。

虽然说像经济学说得“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毕竟在熟悉的行业晋升“边际成本更低”。

过去,接触过不少想要转行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往往成功率比较高,因为对想去的方向有所理解,也能从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有关联的亮点。

过去我还负责过金融小伙伴的社招邮箱管理,收到的简历很多着实令人无语,看到邮件标题写着“求推荐投行、研究、基金、银行等核心金融机构工作岗位”,我觉得都完全不用点开,工作过之后职业规划还能做成这样的,多半没什么竞争力。

02.

社会上有什么工作呢

金融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了,何况还有互联网、咨询、地产、快消等。

文章图片3

但如果有了对自己的认知之后,了解行业反而容易了很多,毕竟排除了很多类型的工作。

所以,你用排除法,就能排除不少你不适合的工作,缩小范围,接下来定向去了解。

有些人喜欢成为焦点,喜欢和人打交道,那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中后台、稳定的、曝光度低的工作。因为自己的价值感没有办法在工作中得到体现,也是很苦闷的。

有些人不希望成为中心,只是希望有一定稳定收入的工作,能按时回家,陪伴家人,或者有自己独处的时间。这类人就不适合做那些投行、行研等高强度的工作。

具体如何了解?现在的互联网渠道实在太发达了,网上很多资料,也可以看我们的《金融求职宝典》,以及关注我们大量的线上线下活动、行业报告等。

职业规划第二步:设定目标

01.

好的目标,直接决定你具体的路径

目的地有了,可能路径有很多条,但是基本上就像你在手机中打开百度地图输入地址导航,有可能软件会根据不同的路况会给你推荐几条路线。

但路线之间大体差别并不会那么大,毕竟你不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开,那你还真只能穿越整个地球才能去到你的目的地了。

所以,核心就是朝着你想去的目的地去,哪怕不能一路直线,方向绝对不能错!

换回到职业上来看,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入行。

一旦入了行,做正确的事情,待遇的提升,大小平台的切换,都不会是问题。

毕竟你已经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到达终点,只是时间问题。

入不了行,去相关的行业,要么是具备去你想去行业的基础技能,要么能掌握对你未来想从事行业的有利资源。

每一个行当,门槛低很多的相关行业都有很多。

什么,你说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你没去真正了解你想从事的行业。

文章图片4

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之所以碌碌无为,主要就是没有目标,不知道往哪里努力,只会在步入社会之后,对着曾经错过的机遇懊悔不已。

我经常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说明,没有目标的人之间差别有多大。

有的同学告诉我,自己实在很想从事投资行业,但已经毕业了,过去也没有实习经验,现在目前手头上只有一个小机构的雅思老师的offer。

我说,如果你,以未来能去投资机构的目标不变化。那么你以创业心态去参与这个角色,学习如何打磨更好的教育产品,努力学习互联网创业那些关于运营、流量的知识,学习如何拉新、激活、转化、裂变,学习如何让你自己成为IP的角色…你这样去做,你未来是一个具备丰富教育行业创业经验、互联网运营经验的人才,同时你还在不断补足你的金融财务等技能,你去投资教育、互联网行业的机构,其实是可以适应投前or投后的岗位的。如果你只是觉得当雅思老师埋没了你的才能,没有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那你才是真的没机会。

我认识一位金融机构资深领导的经历,最早考研数年没考上,后来一直想从事金融投资。但找不到完全对口的工作,去了保险公司做销售,用他自己的话“保险也是金融,我也算入行了”。后来他转行去做了基金渠道并当上了大区经理,再后来跳槽券商做私人财富,积累一定客户之后跳槽到了券商资管。虽然一直以营销为特长,但他从未放弃过他的投资梦,最后终于在十多年之后,当上了基金公司分管FOF投资的副总,而且年纪也不大,在副总当中算年轻的。

文章图片5

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多少人都在路上一路妥协,我这个不行,那个就算了,你的人生就被你不断地耽误了….

实际上目标定好了,实现它有很多种路径和方式,真的就怕你没清晰的目标。

02.

“最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选择职业时,为什么很多人的思路都是错的?

为什么大家又时常陷入深深的纠结,又经常在做出了选择之后觉得后悔?

因为大家日常的普遍看法是——什么样的工作“好”,我就选什么样的工作。

很多人总是觉得“这个工作很好”,那个工作看起来也很不错。

券商投行听着很性感,银行总行好像也很牛逼,基金公司投研好像很爽,听说固定收益也很挣钱…

然而,情况是,金融行业里大部分岗位都很好,去想哪个“更好”,没什么意义。

反而会让自己不断在很多目标之间漂移和徘徊,最终经常调整方向,降低自己的竞争力。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是要看你要什么样的人生。

核心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自己喜欢or擅长的工作,不然即使“再好”,也会不开心。

港剧都告诉你了“做银最紧要是嗨森”!

我当年也有不少朋友放弃了券商投行or固收的工作,去中证登、中债登等公司,实际上待遇和福利也确实非常好,一度让我羡慕。

他们自己也是权衡再三,觉得那样的稳定的工作似乎“更好”。

但很多的案例是工作数年之后,选择跳槽出来,依靠原先的优秀学历背景和同学关系,再回到了市场化的机构去工作,反而晚起步了几年。

工作真没分高低,他们只是当初错估了自己“想要什么”。

职业规划的第三步:贯彻执行

前面提到,职业规划讲究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但即使你搞清楚“自己喜欢的”或者“自己擅长”的,做了规划,你依然很难贯彻和执行。

因为选择真的太多了,而大家往往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还有很多人为了“怕未来后悔”,选择想要去各种尝试不同工作的风格。

最终的情况就是竞争力被自己严重的削弱,这个尤其发生在很好的学历背景的同学身上。

企业喜欢已经为这个岗位做了足够多铺垫的人,不喜欢目标不清晰,到处去体验生活的人。

文章图片6

但凡你去面过试,你一定会被问到:“你之前干那个,怎么现在想干我们这个?”

职业规划也是每次面试必问的问题,如果没有清晰规划,可能会让你连面试都过不了

在贯彻执行上,核心就是要“严格执行,”讲出一个“好的故事”。

什么叫做“好的故事”?那就是我每一份实习和经历都在为你这份工作做准备呢,感动吧!

我为了做PE投资,我在投行、研究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切经历,都是为了干这个做的准备呢!

对方频频点头,会觉得你是个优秀的人才,你的经历都是相关的经历。

换到社招跳槽上大家更好理解,你在A公司有6个月销售经验,在B公司有8个月运营经验,在C公司有1年客服经验,但ABC公司都是不同行业。那么到头来,你在别人眼中,就等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

但是,我会发现很多同学依旧会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做,总是在害怕风险。

“我怕有风险呀!”这是我最常听到的话。

实际上每个大类方向,比如说我们课程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再就分股和债,每个方向都有很多很多的岗位,足够你闯荡了。

核心还是要你做好努力和铺垫,你足够优秀。

所以说,贯彻执行的前提,还是目标足够清晰,以及内心足够强大。

学会“舍弃”,是一种成长。

学会“专注”,才能走向卓越。

写在最后

现在的我们,是由无数次选择造就的。

文章图片7

我也相信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充满了纠结和痛苦。

时间点的把握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所有不曾料想过的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与你不期而遇。

你所有曾经潇洒的随遇而安,同样也会随时间流逝而让你承担相应的代价。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我们的发展曲线也都不是一路向上的。

职业规划是尽可能让他趋向于直线的唯一方式。

如果有没有规划,人与人之间会在工作3-5年拉开巨大差距,我相信任何参与工作的人参加了和班上同学对比的是很都感触很深。

所以说,职业规划是职场的必备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