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疆根坻之喀什噶尔,不但是军事重镇,更是文化传播的中心

 双飞金燕子 2022-03-22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的西端,为有“南疆咽喉”之称的重镇喀什。喀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时,这里存在一个叫疏勒的古国,是为《史记》所云的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自古以来,喀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东汉时期,疏勒就是各方争夺的焦点,而班超平定西域,疏勒平而西域底定。到了唐代时,唐帝国经营西域设安西四镇,而喀什疏勒是四镇之一。到了现代,喀什又是我国实行“一带一路”政策的枢纽。

文章图片1

喀什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西部重镇,和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是息息相关的。帕米尔高原古称不周山,还有菠谜罗、白弥尔等称谓,因多野葱,又称葱岭。其范围为阿赖山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喷赤河以东,喀什噶尔山以西。帕米尔高原虽然山体高峻,跋涉艰难,隔绝南北,为我国同中西亚的分界线,但却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在十九世纪时期,沙俄在哈萨克草原上迅速扩张,各中亚汗国一一臣服,其势力一度推进到阿富汗边境,直接威胁到英国“帝国皇冠之宝石”--印度。在此背景下,英俄在中西亚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霸斗争,原属于我国领土的帕米尔高原也成为双方争夺的重要地区。英俄双方无视已经衰弱的清帝国,纷纷派出军事侦察队窜入帕米尔高原进行军事勘察。他们发现,帕米尔高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相反,却是易于通行的战略要地。如在帕米尔高勘察长达5年之久的俄国人格鲁姆勃切夫斯基说:“我走遍了帕米尔的四面八方……各帕米尔的通道很方便,只要把山口稍事修缮,修几个上下坡,甚至马拉炮都可以通行。”英国人考察后亦云:“全帕米尔到处都有路,有一千条路,只要有向导……哪里都可以去。”

文章图片2

帕米尔高原的道路虽多,但从地理条件来看,近代探险家斯坦因认为只有帕米尔高原南北边缘的两条道路能担任东西交流的重任。南部的这条道路则是由塔里木盆地到塔什库尔干,往西经瓦罕河谷而到阿富汗;北部的这条道路为便是由喀什沿克孜勒苏河谷往西行,经伊尔克什坦山口,然后往北翻越阿赖山,经古里察,奥什,从而进入费尔干纳盆地以至于中西亚。早在汉代时,帕米尔高原北缘的路线是中国通往中西亚的丝绸之路主干道。此时,费尔干纳盆地存在一个叫大宛的古国,在西部紧邻大宛的为康居(今塔什干、撒马尔罕一带),汉武帝为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展外交工作,试图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而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便是沿此线由塔里木盆地经喀什疏勒到达大宛,然后经康居而到中亚地区。

文章图片3

费尔干纳盆地是天山和阿赖山间的盆地,其土地肥沃,环境优越,号为中亚粮仓。由于地当丝绸之路,其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为中西亚地区通中国的咽喉,自古以来,费尔干纳盆地常为各方势力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古代时,每当我国强盛的中原王朝经营西域,常常倾全力以争夺费尔干纳盆地而打通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在汉代时,大宛国以盛产汗血宝马而闻名,汉武帝为获得汗血宝马,派使者携带大量的财物以及一座黄金铸成的金马前往大宛交换汗血宝马。但大宛国王不肯,且杀汉使,劫掠财物。于是汉武帝大怒,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大军讨伐大宛。汉军的行军路线便是由玉门关经罗布泊而到楼兰国,然后溯孔雀河谷而上,而达天山南麓的尉犁、轮台,沿天山南麓而达疏勒,然后经阿赖谷,翻越阿赖山而达大宛。由于天山南麓沿途小国都各自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给汉军粮食,汉军只有攻陷城池才能有粮食,当汉军抵达大宛郁成城(约今奥什)时,兵士只有几千人了,都饥饿疲乏。攻打郁成城(约今奥什),大败,死伤的人很多。李广利认为,连郁成城(约今奥什)还不能攻下它,何况到大宛王都城呢?于是便撤军回国。汉武帝听闻后大怒,认为如果大宛攻不下的话,则大汉的声威将无法传达西域。不久后,汉武帝赦免囚徒及寇盗等罪犯从军,发恶少年及边骑前往敦煌,又组织了一支庞大的部队,“天下骚动,转相奉伐宛”。沿途小国摄于汉军兵威,纷纷打开城门向汉军提供粮食。汉军长驱直入,直抵大宛王城。

文章图片4

到了唐代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大食帝国在中西亚崛起,而地当东西交通的费尔干纳盆地为大食往东扩张的桥头堡。此时,费尔干纳盆地为唐帝国属国拔汗那国的领地。713年,大食异密屈底波侵入拔汗那,与吐蕃共立阿了达为王。于是拔汗那王便逃往唐安西都护府,向唐帝国求救。唐将张孝嵩认为,如果不救,将“无以号令西域”。于是安西都护吕休璟便全权授权于张孝嵩,张孝嵩率兵马万余人,从龟兹出发,沿汉伐大宛的路线长驱直入,直抵拔汗那境内,经过激烈战斗,唐军便击溃阿了达守军。随后张孝嵩传檄诸国,一时威震西域。

到了清代时,费尔干纳盆地为信奉伊斯兰教的浩罕汗国。在清帝国征服了北疆的准噶尔汗国,及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回乱后,浩罕汗国便和清帝国相邻了。在19世纪时,浩罕汗国开始强盛,由于地当丝绸之路咽喉,浩罕汗国垄断了新疆的进出口贸易,成为了中亚最大的贸易国。随着浩罕汗国实力的增长,其对我国南疆也开始有野心。但不久,浩罕汗国就因上层争权发生内乱而逐渐衰弱。

即使浩罕国势开始衰落,依然一直支持新疆反抗清廷统治,觊觎我国喀什地区。1864年,库车爆发回乱,叛乱迅速蔓延至新疆全境。浩罕汗国便联合大和卓的曾孙布素鲁克,派阿古柏率兵攻占喀什。阿古柏也是一名野心家,在其控制新疆后,便宣布从浩罕独立,从而切断了丝绸之路。浩罕国失去了同新疆的贸易之利,便愈发衰落,不久后就被沙俄吞并。

文章图片5

由喀什往西,除了通往费尔干纳盆地,还可以沿阿赖谷往西到达阿姆河流域。这条路线为由喀什溯克孜勒苏河谷往西行,经伊尔克什坦山口顺瓦赫什河直抵杜尚别。在阿姆河中上游泰尔梅兹,昆都士一带,其北为阿赖山,东为帕米尔高原,南为兴都库什山,为著名的阿姆河流域盆地,早在汉代时,在此道沿线,存在着捐毒、休循等小国,而在阿姆河流域,今巴尔赫,昆都士一带,存在一个叫大夏的国家,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夏居民人数达一百多万,是一个大国。大夏兵力薄弱,不善于打仗,但却善于做生意。后来大月氏受匈奴、乌孙等逼迫,自我国河西走廊往西沿天山北麓,经今伊犁、阿拉木图、撒马尔罕等地迁移到阿姆河流域,击败大夏并有其地。到了唐代时,大夏又叫吐火罗,如《新唐书》载:“大夏即吐火罗也。”因此,阿姆河中游盆地又叫大夏盆地或吐火罗盆地。

文章图片6

这条道路便是大夏、大月氏等同中国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其所著的《地理志》中,记载有古希腊的商队从中国运“塞里丝”(丝绸)到阿姆河流域盆地。这就是所谓的大夏-塞里丝道。

在唐代时,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开始崛起,并建立起了一个伊斯兰帝国大食。伴随着大食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往四周扩张,中亚地区便伊斯兰化了。到了8世纪时,大食已经扩张到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西麓,于是又开始越过帕米尔高原往塔里木盆地扩张。而此道就是伊斯兰往塔里木盆地扩张的主要之一。据载,在瓦赫什河谷中游存在一个叫俱密的国家,唐开元七年,大食侵入俱密,俱密王遂向唐帝国乞兵救援。

这条路线是近代探险家们的乐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俄法日等国纷纷派出探险队由此道深入我国考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英国探险家斯坦因。1915年,斯坦因经此道由塔里木盆地进入吐火罗盆地。关于斯坦因的路线,1924年,斯坦因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详细讲解过这条路线。其路线即由新疆喀什绿洲,由克孜勒苏河谷抵达伊尔克什坦山口,然后沿瓦赫什河谷而下,直抵阿富汗巴尔赫地区。关于此道,斯坦因认为,克孜勒苏河谷土地肥沃,气候比帕米尔南部湿润,有良好的牧草,天然贯穿阿赖山谷,古代的丝商便是沿着这条山谷,直抵妫水(阿姆河)中部。

文章图片7

综上所述,由喀什溯克孜勒苏河往西,到伊尔克什坦山口后,即可翻越阿赖山,经吉尔吉斯坦的古里察、奥什而达费尔干纳盆地,从此就一马平川,直抵西亚;亦可顺瓦赫什河谷而下,直抵杜尚别,以至于阿姆河流域的吐火罗盆地。因此,在古代时,喀什是丝绸之路的咽喉,如《汉书·西域传》所记载:疏勒去长安九千三百五十里,西当大月氏、大宛、康居之道。也正是如此,喀什常为中西亚文化传入中国的桥头堡。在隋唐以前,中西亚地区佛教盛行,而作为和中西亚地区对接的咽喉,喀什自然也是西域传播佛教的一个中心,佛事兴盛较早。公元400年,法显在行经疏勒时,曾亲眼目睹了当地五年佛教大会,四方沙门云集,王及群臣供养布施的盛况。在唐代时,玄奘西行求取佛法,对喀什佛教盛行的盛况亦有描述。在隋唐以后,随着大食的崛起与扩张,中西亚逐渐伊斯兰化,佛教文化已经消失殆尽。在安史之乱前,大食帝国常遭到唐军的痛击,伊斯兰文化自然难以东扩我国南疆地区。但是,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实力大衰,逐渐退出西域,没有了阻力,伊斯兰文化遂快速的在西域传播。而喀什的佛教中心又逐渐变成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