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丽仙:从枫桥走出的评弹艺术家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3-22

人文荟萃的枫桥古镇,是评弹艺术的一方沃土。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枫桥就是苏州评弹书场最多的乡镇之一。当时仅在西津桥,就有明月楼、聚贤居等四家主要书场。品茗赏评弹,成为枫桥市井生活一大习俗。古镇不但涌现出一批热爱评弹艺术的票友,更诞生了一代评弹表演艺术大师徐丽仙。其开创的“丽调”流派,是苏州评弹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徐丽仙(1928-1984年),上海评弹团著名表演艺术家。她出生于吴县枫桥镇(现高新区枫桥街道)向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由于家里一贫如洗,尚未满月的徐丽仙即被“普馀社”钱家班的班主钱锦章收为养女,由专人教唱苏州评弹。从11岁起,她就随养母在茶楼酒馆卖唱。15岁取艺名钱丽仙与师姐拼档,弹唱长篇弹词《倭袍》、《啼笑因缘》等传统书目,深受广大听众欢迎。解放后,徐丽仙加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今上海评弹团),成为一名评弹表演艺术家。1956年,她以《情探·李花落》选目,入京参加全国音乐周调演,获得各方面好评。1960年,年仅32岁的徐丽仙即因脍炙人口的“丽调”,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

  在徐丽仙女儿徐红的记忆里,母亲基本上不会做家务,除了创作就是演出。公园、马路,甚至深夜的医院急诊室,都是徐丽仙创作的好地方。“文革”期间,徐丽仙坚持艺术创作。其间,还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一个国庆节前的夜里,天下起小雨。当时,徐丽仙创作了一个评弹开篇,准备国庆节上台演出。由于没有场地排练,她不顾家人劝阻,撑起雨伞到大道上来回走动,口中念念有词排练。她的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联防队巡逻人员的怀疑,以为她是坏人,正在暗中与人接头联络。于是,联防队员上前恶狠狠地盘问。徐丽仙哭笑不得,一遍遍再三解释。

  但是,对方还是不信,把她暂时扣押。最后,家人送去她的工作证和评弹团的证明,一场误会才得以消除。

  徐丽仙还是一位孝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徐丽仙在枫桥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从此,她每月都要给母亲寄钱补贴家用,并经常抽空回苏州枫桥探望老母。1977年,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徐丽仙被确诊患了舌底癌。当时的治疗方案有两种:一是动手术切除肿块,一是化疗配合吃药。前者治疗迅速且易控制疾病,后者治疗缓慢难以控制病情。得知动手术后难以再演唱,徐丽仙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再三劝阻,哭着说:“如果不能再演唱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最终,她选择了化疗,治病期间,她以极大的毅力,谱写了《望金门》、《夜探》等作品,灌制了不少群众喜爱的唱片。

  1981年,中国曲艺家协会上海分会、上海人民评弹团联合举办“丽调”专场演出。此时,徐丽仙因病情和药物反应,已长期不能进食。为了打起精神,徐丽仙在演出前,去医院打了一剂人体白蛋白。不料,一针下去竟然昏迷。医生无法在她手臂上找到静脉,就准备在她的手指上扎针。徐丽仙醒来后突然喊道:“不要扎我的手指头,我还要弹琵琶。”1984年3月6日,年仅56岁的徐丽仙因病去世,离开了她心爱的评弹舞台。
  如今,在何山公园的半山腰的翠竹丛中,矗立起一座徐丽仙汉白玉半身塑像。徐丽仙纪念馆也在枫桥何山公园内落成。

  展橱内有一些实物资料,弥足珍贵。其中,有徐丽仙生前穿过的演出旗袍等服装。一把演出用的三弦,更令人感动。三弦和琵琶,是评弹艺人演出的主要乐器。通常的三弦,仅仅一面配置弦线用于弹奏,表现高低音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徐丽仙萌生改革三弦的想法。1982年,利用养病时机,徐丽仙在病床上画起草图,设计别具一格的“双面型”三弦。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老师傅的支持下,双方密切配合精心研究,数易其稿,终于制作出这种“双面型”三弦。演出后,取得了良好的音响效果。为了进一步弘扬“丽调”,打造“文化枫桥评弹之乡”的品牌,枫桥街道还建立了苏州评弹培训基地。基地由枫桥实验小学与市评弹学校合作,培育评弹新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